性发育与性早熟的中医认识及辨治思路

2022-03-23 16:10段娟刘莱莱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精气脾胃发育

段娟 刘莱莱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现代环境因素对儿童运动、饮食结构等有着深刻的影响,其发病率及受重视程度近年来持续上升;目前,性早熟已经成为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对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在于发育启动早,提前消耗骨髓软骨板的增殖能力,导致骨骺过早融合,终身高受损;另一方面是性发育时间明显提前,严重危害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甚至引发心理障碍性疾病,并可能在成人期延续带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多种代谢隐患[1-4]。

现代临床对性早熟的诊断包括乳腺及子宫卵巢彩超,性激素测定,骨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等,中医则多以触、视及病因病机等来诊断疾病;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中医在防治性早熟方面可达到减缓性发育进程、控制体重、促进身高增长等多维度获益[5-6],进而实现中医对性早熟的全程全方位掌控。因此,笔者从性发育的中医文献归纳认识,性早熟的病因病机及症状分类、辨证用药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性早熟的中医药研究开阔新思路。

1 中医学将脾、肾及膏脂、精气、天癸关联,有着严谨和系统的性发育认识体系

古代文献虽无性早熟的病名,但对性发育的理解非常深刻和系统;从脾、肾二脏的功能作用到膏脂、精气、天癸等物质基础的生成转化,有着严谨、完善的性发育认识体系。然而,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理论研究较为零散、片面,没有形成统一的知识框架。笔者结合临床感悟与思考,在已成熟理论基础上融会贯通进行了提炼和归纳:性发育源于肾,枢于脾,兴衰于精气,交错于膏脂;与同道共飨之。

1.1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在性发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

《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说明“精”是人体生命的初始,是指肾中所藏“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其所贮藏的精气不同于它脏,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个脏腑功能运行的原动力[7];如《灵枢·经脉》所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明确指出了肾对“精”具有封藏的作用,“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先天之本,“受水谷之精而藏之”,又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

肾的精气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关;肾精充足,肾气充盈,则天癸蓄极而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所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即明确指出在人类生长发育生殖过程中,肾起主导作用。同时,肾主元阴元阳,上通于脑、下连于冲任二脉而系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国医大师柴嵩岩因此提出[8]“肾生最先”但“肾足最迟”;小儿因其稚阴未长,故肾阴不足以制阳,在病理上易出现阴阳失衡;而肾气封藏未足,相火即病理启动,必然会削弱正常生长发育的力量。

另外,肾藏精是肾对肾精代谢的主持与调节,包括了精的产生、储存、转化以及释放全过程。《程杏轩医案》指出:“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精藏于肾,非精生于肾也。譬诸钱粮,虽储库中,然非库中自出,须补脾胃化源” 。说明肾精代谢后,在肾的封藏作用下,于下焦肾系贮存闭藏,使其不断充实,不无故流失与过度消耗,为肾精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促进机体的生长、身体发育和生殖能力[9]。

1.2 脾统四脏,生精气、布膏脂;是性发育发生的关键所在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李东垣有“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之说,说明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皆依赖于脾胃;脾在四脏之中具有统领性的地位。清·沈金鳌由此提出“脾统四脏”[10],“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由此推之,人体生殖之肾精的充盛,全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即《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所云“肾之精气,由水谷之所生。”

脾不仅可生精气,且化生膏脂。《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云“脾生脂膏”“脂,脾所司”,说明膏脂与脾关系最为密切,膏脂来源于中焦,由脾运化水谷而生成;脾主运化,依赖脾的转输功能布散周身,以濡润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古人早已认识到膏脂来源于水谷化生,布散于皮下及脏腑周围。膏脂者,脂肪也;“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进一步提出膏、脂之间可以相互转化[11]。

关于膏脂的生理特征,仝小林院士认为[12]膏脂是机体津液的一部分,由水谷所化生,流行敷布于机体的皮下、内脏、腹腔、大脑、生殖器中;膏脂的生成和消耗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所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就其生理功能而言,膏脂参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是调控人体能量代谢的脂肪组织,是机体生长发育生殖不可或缺的物质。就形态特征而言,“膏”类似于现代医学发现的“白色脂肪组织”,“脂”类似于“棕色脂肪组织”,膏脂交错互化协同完成性发育全程[11]。如《济阴纲目》所云:“身体肥胖,子宫膜长满。”

据此,脾为仓廪之官,运化水谷,化生膏脂,长养四脏,以灌四傍,为万物化生之源;化水谷为精微,入肾化精;布膏脂于全身,保养精血;脾作为升降之枢纽,统主生长生殖[11]。

1.3 脾肾互赞,精气充盈则天癸至;先后天因素共同决定性发育的发生发展

作为先后天之本,脾肾相互资生,肾气生脾气,脾阳养肾阳,二者互促互进[13]。《素问·五脏生成篇》有云:“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万全在《养生四要·却疾》进一步指出:“肾脾二者当相交养也”,强调了肾阳赖脾气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温煦,而脾精赖肾气温布水湿津液以润脏化物。李中梓于《医宗必读》明确提出脾肾互赞理论:“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土为金母,金实水源,且土不凌水,水安其位,故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犯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二脏为生人之根本……二脏有相赞之功能。” 后《傅青主女科》将该理论进一步应用于女科,指出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反映了肾精中的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又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据此,笔者提出[11]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上,脾肾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关系;生理上脾肾相辅相成、互赞和合,二者共同决定性发育的发生发展。脾肾互赞在性发育上的理论发挥得到叶进主任的进一步临床阐释[14]。

缘脾属土,其气象地,长养万物,为后天之本。《血证论》云:“食气入胃,脾经化水,下输于肾,肾之阳气乃从水中升腾而上。”脾胃居中焦,为水火升降的必经之地;又脾升胃降,交通上下,通达内外,“脾主中州,交和水火”。而元阴元阳同藏于肾,元阴属水,元阳属火,故肾为“水火之脏”。枢机条达,则水火既济,精气平和;充盈至一定程度,则“天癸”陡然上升,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发挥其生理效应。

天癸,其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又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盛,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继而作用于生殖系统[15]。《医宗金鉴》提到:“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 说明天癸在肾气充盈的前提下,到特定的年龄阶段才能发挥其生殖作用,是肾中所藏精的一种,受肾气盛衰的直接影响[16]。《傅青主女科》言:“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而实非血,所以谓之天癸”[17]。

综上,脾长养四脏,运化水谷精微以生精气,藏于肾不断充盈积蓄,以待其时天癸行至;化生膏脂,布于全身,保养精血,转输互化,以资生殖。肾藏精,下连冲任二脉而系胞宫,女子之胞名曰子宫,具有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男子之胞名为精室,具有贮藏精液,生育繁衍的功能。故见脾、肾互赞和合,生成、贮存、转输、运化天癸、精气、膏脂等物质元素,共同作用于生殖过程的各环节;脾肾是性发育发生的核心脏腑,精气是性发育启动的根本基础,膏脂是性发育启动的关键调控。

2 性早熟的疾病发展演变与肾、肝、脾胃密切相关,其病机总虚实夹杂者多

《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经水》言:“二七经行,七七经止,言其常也,然禀赋不足,行止皆无一定之候。”现代临床实践中发现,性早熟可发病于先天,或因盲目进食牛初乳、蜂王浆等滋补品及大量摄入牛奶、乳酪、油炸食品等导致营养过剩,甚或过早接触“儿童不宜”的影视作品,长期使用化妆品,长期接触塑料制品、一次性餐盒及严重农药残留食物,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强光照及夜灯刺激等[18];上述社会和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的影响,或情志因素等,使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相火妄动,或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脾虚不运、痰湿壅滞,继而冲任失司,“天癸”早至[3-4,19]。

2.1 小儿肾常虚;阴虚火旺是性早熟的主证型

肾藏精,蕴含元阴元阳,是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上通于大脑,下与冲任二脉相连而系胞宫,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小儿肾常虚,若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的阴阳失衡,出现肾阴不足,阴血无以制火而妄动,相火偏亢则引动“天癸”早至,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症见女孩乳房发育、阴毛生长及月经早潮;男孩生殖器增大,阴茎勃起,遗精等。

2.2 小儿肝常有余;肝郁化火是性早熟的兼证型

肝藏血,为筋之宗;主疏泄,为调畅气机之主司。临床往往因疾病或精神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肝火上炎,亦可引动“天癸”早至;又因肝经循阴器、抵少腹、布两胁、绕乳头而行,郁而化火,则耗伤肝肾阴血,引动相火,损伤冲任,导致性早熟。“乳房属胃,乳络属肝”,肝气郁滞,则乳房经络疏利不畅,阻塞乳络,乳络瘀阻,为痛为聚,则乳房硬结、胀痛。

2.3 小儿脾常不足;痰湿壅滞是性早熟的新证型

小儿脾胃薄弱,“脾常不足”,饮食稍增,尤其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的长期影响,则易损伤脾胃,脾胃失司,日久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内聚化为痰浊;脾土运化失职,气郁痰滞,结为乳中结核。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又为生痰助湿之源,如若脾胃受损,气机失调则其病理产物痰湿往往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痰湿泛溢肌肤,发为肥胖,壅塞冲任,气血运行受阻,痰浊下注,则女子白带增多,男子遗精。

2.4 水亏、木火、土壅,是性早熟的主要病机演变

天癸,源自先天,闭藏于肾,又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肾精依赖脾胃精气的补充,阳明胃气为冲任之本[20]。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稚阴稚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稚阴稚阳之体加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相对的阴阳消长平衡更容易被打破。水亏阴虚火旺,土虚痰湿内壅,木郁气滞,凝痰成瘤,又阴伤动火,进一步出现不循常规行经、遗精,月经来潮的时间及遗精提前;故本病多属虚实夹杂。

性早熟的病机演变具体而言,早期多缘于肾阴不足,属虚;中期或因情志不遂,疏泄无常,累及肝阴,相火妄动;或饮食所伤,痰湿、痰浊作为病理产物,运化失常,气郁痰滞,恶性循环,终至冲任失司,过早引动“天癸”。因此,性早熟病机总虚实夹杂者多,临床多见阴虚火旺为主兼肝郁化火;若因饮食失调日久损伤脾胃,脾运失司,内聚为痰,则常见痰湿壅滞。据此,性早熟的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临床表现为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故其病靶在天癸及胞宫、精室。

3 突出性早熟的症状分类辨证,增强临床防治的针对性和方向性

从临床实际出发,性早熟的典型体征包括乳房早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遗精以及面部粉刺等;而以症状体征为线索,注重寻找不同时期的核心病机,既符合西医病理又符合中医病机,在此基础上的分证治疗也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21]。因此,临床上强调有效地将现代医学与传统的辨证模式结合起来,从表征入手,拓展症状分类辨证的诊疗思路。

3.1 乳核

乳核通常是指年幼女童乳头下方乳腺区域内有一个质硬的肿物;乳核是乳腺发育的基础,乳腺发育通常是女童青春期性发育的第一步。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肾主封藏;又“乳房属胃,乳络属肝”,故乳核多与肾、肝、脾胃相关。女童性早熟初起通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晕部出现扁圆形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边缘清楚,或单侧乳房明显增大,或双侧乳房呈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增大,多伴有乳房胀痛和轻度压痛。若乳核隆起不著,性质较硬,周围皮肤肉质紧实,乳晕轻微着色,乳房触痛明显,伴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者,多属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伴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者,多为肝气不疏,郁久化火。若乳房隆起明显,硬度不甚,但周围皮肤肉质松弛,乳晕着色不甚,触痛不著者,多属脾运失司,痰湿内聚;壅滞日久,湿热夹痰夹瘀则见形体肥胖,舌苔厚腻。

3.2 带下

正常女童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肝气疏泄,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以润泽阴户,防御外邪,此为生理性带下。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即为带下病。带下病多系湿邪为患,如《傅青主女科》所言:“夫带下俱是湿症。”内湿的产生则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若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稠不甚,多属脾虚痰湿;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为肾阴不足,阴虚挟湿;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臭气明显,或如泡沫状,或色白如豆渣状,为肝郁化火,湿热下注。

3.3 遗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谓: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寿世保元》云:“年少壮盛……不自知觉。此泄如瓶之满而溢也。是以无病。”所谓精满自溢,溢者自遗而新者自生,是男童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标志。病理状态下,遗精则多责之于肾、脾、肝。《诸病源候论》曰“肾气虚弱,故精溢也。”《临证指南医案》载“脾胃气化不清,分注膀胱,阴火一动,精随而出,不梦亦可自遗。”《张氏医通》言:“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若梦中遗精,伴少寐多梦、口干烦热者,多为君相火旺,扰动精室,肾闭藏之职失司,精液外泄;思虑劳累遗精,伴面色萎黄,四肢困倦者,为脾胃运化失司,升清无权,中气亏虚,精微流注下焦,脾不摄精,精关不固,开阖失司;遗精频作,或尿时有少量精液外流,伴口舌生疮者,多属肝郁化火,火邪循经下扰精室,疏泄失度,扰动精室,精关失固。

3.4 粉刺

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粉刺;而面部油腻是青春期粉刺最常见的皮损表现。若见丘疹、结节色红,或有痒痛,好发于下颏、前额皮肤者,多考虑肾阴亏虚,君相火旺;若为米粒样丘疹,结节质硬,皮脂溢出,面颊部多发,伴口苦性急者,多属肝火偏旺,炼津为痰;若皮损结成囊肿,好发于鼻面部,或伴有纳呆,便溏者,多为脾虚湿邪蕴积,痰湿凝结停聚;若皮损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伴口臭,便秘,尿黄者,多属日久湿热蕴结,热盛肉腐而成脓。热毒痰瘀交结,迁延不愈者,粉刺质地坚硬难消,皮损色暗发紫,触压有疼痛感,或颜面凹凸如橘子皮,或质软有弹性,病情为重。

综上,症状分类辨证便于审视当下性早熟表现的特异性,对截断病势更有把握;同时有助于评估预后,以先安未受邪之地。症状分类辨证在临床专病辨治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性早熟的治疗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联合靶药、配合外治

现代临床治疗性早熟,阴虚火旺证多以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当归六黄汤、滋肾通关丸等加减,滋阴补肾、清泻相火;肝郁化火证用丹栀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加减,疏肝解郁、清心泻火;痰湿壅滞证选二陈汤、苓桂术甘汤、五积散等加减,健脾燥湿、化痰散结[4-6,18]。在此基础上越来越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病为纲、以证为目,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特色,全面、多层次、精准指导临床防治;这正是张仲景“病下系证,证下列方,方随证出,随证治之”治疗思想的体现。因此,针对性早熟女童乳核、卵泡增大,男童睾丸增大等,笔者临床予以配合夏枯草-莪术,楮实子-威灵仙等对药,乌梅-僵蚕-牛蒡子,皂角刺—穿山甲—白芷等角药直中病靶,往往收效颇佳。其中,夏枯草清泻肝火、散结消肿,莪术破气行血、消积止痛;楮实子滋肾清肝,合用威灵仙组成化铁丸,加强软坚散结之力;乌梅酸涩收敛、消淤散滞,僵蚕化痰散结,配合牛蒡子散结消肿;皂角刺消肿排脓,穿山甲活血散结、通经消肿,白芷一味祛风活血化瘀,增强皂角刺、穿山甲二药功效。病证结合,诸药合用,肝脾肾兼施;对药、角药联合直中病靶,标本皆治,使脏腑之阴阳平衡,冲任有节,天癸缓至。

同时,内外同治配合佐以耳豆、揿针刺激耳廓上脏腑相应的反应点辅助治疗[22-23]。《灵枢经·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窍汇聚经脉,联络脏腑,与脏腑经络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临床根据性早熟的病位之不同,分别辨证予以耳穴肝、脾、肾发挥调整脏腑的作用;根据病靶之不同,对应结合乳腺、子宫、卵巢、睾丸等耳穴提高疗效,相得益彰。另外,临床根据疾病控制程度可以酌情选择中成药巩固疗效;针对阴虚火旺者有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肝郁化火者用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泻青丸等,痰湿壅滞者用二陈丸;症见女童乳核增大、或有成熟卵泡者可以配合桂枝茯苓丸、乳癖消片、夏枯草片等。

5 验案举隅

患者,女,7岁6个月大,主诉:发现乳房发育5个月。家长诉每逢假期暴饮暴食,平时牛奶当水喝,每天1000~2000 mL,饮料、果汁经常饮用,喜好油炸快餐等,运动量不大,近3个月体重迅速增长7~9 kg。症见:纳多,饮食不规律,烦躁易怒,眠晚,不安,大便干燥,2~3日一次,少许阴道分泌物,色淡黄。舌红苔白厚腻脉弦数,腹大。前额及鼻头可见红色丘疹,皮脂溢出;双乳Tanner Ⅲ期,触痛,无阴毛腋毛。辅助检查结果:骨龄:9 岁。性激素:雌二醇 32 pg/mL,黄体生成素 0.71 mIU/mL。子宫卵巢B超:子宫大小3.1 cm×2.2 cm×2.3 cm,左卵巢2.9 cm×1.4 cm,右卵巢3.0 cm×1.8 cm,大于0.4 cm的卵泡3~4个,最大卵泡0.6 cm×0.6 cm。乳腺B超示:左侧厚0.8 cm,右侧厚0.9 cm,双侧乳腺发育。甲功、垂体核磁结果未见异常。

诊断:特发性性早熟;辨证:肝郁化火,湿热下注;治法:疏肝泻火,化痰利湿;基础方:柴胡6 g、当归6 g、茯苓15 g、芍药9 g、生白术15 g、牡丹皮9 g、栀子9 g、夏枯草30 g、乌梅30 g、僵蚕9 g、牛蒡子9 g、莪术9 g、黄柏9 g、龟甲先煎9 g、楮实子9 g、威灵仙9 g、炙甘草6 g。 四诊后患儿乳房痛感消失,粉刺减轻,阴道分泌物减少。复查性激素:雌二醇18 pg/mL, 黄体生成素 0.42 mIU/mL。子宫卵巢B超:子宫大小2.6 cm×1.7 cm×1.8 cm,左卵巢2.2 cm×1.2 cm,右卵巢2.2 cm×1.2 cm,最大卵泡0.3 cm×0.3 cm。嘱其停药后注意饮食起居,加强拉伸运动。每3个月复查性激素及子宫卵巢B超监测变化。随访一年相关指标基本稳定。

按 本案患儿就诊时表征包括乳房早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及面部粉刺突出,询问病史得知,患儿平素烦躁易怒,假期数月又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结合其舌脉及症状分类分析,辨病当属性早熟,辨证为肝郁化火,湿热下注。缘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无以配合运动代谢,损伤脾胃,日久则脾虚痰湿内生,肝郁气滞,凝痰成瘤,故引起性发育提早。综上按照症状分类辨证的临床思路,故早期以丹栀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逐渐收效后予以丹栀逍遥散、知柏地黄汤、二陈汤三方化裁巩固疗效。同时,病证结合配合对药、角药直中病靶,精准治疗。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防范性早熟带来的诸多风险。

猜你喜欢
精气脾胃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中医对青春发育异常的认识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