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建设态势分析

2022-03-23 20:33周维利赵艳霞孙铜王坤华逢彪宗凤玉程春雷
药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省局探索性药品

周维利,赵艳霞,孙铜,王坤,华逢彪,宗凤玉,程春雷

(1.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 济南 250014)

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山东药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药监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锚定药品安全目标,结合日常药品监督及评价抽检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原则,针对风险隐患大的项目(品种),自2016年开始启动山东省药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以下简称“省风险监测”)。经过6年的摸索、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工作机制,成为常规抽检的重要补充,发挥了药品监督及服务企业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药品质量风险更加隐蔽,因此正确认识、理解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建设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精准施策、扬长避短,对充分发挥药品风险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参考道斯矩阵(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挑战challenges),对药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建设进行态势分析,同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1 工作机制

1.1 模式 省风险监测工作由山东省药品监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统一领导,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省院”)组织实施,参照国家药品抽检工作模式“分散抽样、集中检验、探索性研究、综合评价”[1],即抽样任务按市级行政区域分配,在全省16地市进行分散抽样,监测范围覆盖山东省内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样品采集以抽样为主,必要时承检单位可以自行通过市场购买、企业征集等方式补充样品,同一品种的样品送17家承检机构中的1家进行集中检验和探索性研究,并完成质量分析报告[2]。

省风险监测工作同时开展药品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3-5],主要提出质量风险提示、质量标准修订及监督检查建议,不以探索性研究结果作为药品合格与否的判定依据[6]。药品检验标准,依据品种现行法定检验标准开展全部或部分项目(品种)检验,形成检验报告书;探索性研究主要针对标准未涉及内容开展检验,形成质量分析报告上报[7]。

2016年以来,省风险监测共计完成180个项目(品种)9 877批次样品,包括化学药、中成药、抗生素、生化药、中药饮片、盐酸二甲双胍NDMA等专项共计6个类型,按照法定标准检验不合格300余批次,发现风险点186个。通过探索性研究,起草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补充检验方法10余个。发现多个风险点并向相关企业发出质量风险提示函,各地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个别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围绕提示内容督促企业排查整改,持续提高药品质量。

1.2 职责 省局主要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工作督办、考核表彰、信息公开、不合格药品查处;省院主要负责组织品种遴选、制定实施方案、启动会召开、检查调研、过程管理、交流评议;承检机构主要负责样品抽验、样品受理、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报告书传递等工作。

1.3 要求 各承检单位依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品种)任务书,按照要求开展检验及研究工作,及时将结果上报省院,各单位要确保监测全过程的工作质量,并严格遵守有关纪律,做好保密工作。参与风险监测抽检的机构和单位不得隐瞒、漏报检验数据,不得随意修改检验结果,不得擅自发布有关风险监测信息,严禁利用风险监测结果,开展有偿服务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8]。

1.4 措施 按照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六部分。①品种遴选:省院上年度年底向各承检机构下达遴选品种通知,承检机构推荐有关品种并上报,省院汇总初步确定后报省局,省局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临床药学方面的专家,召开品种遴选论证会,确定本年度项目品种;②前期准备:各承检机构对本省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可采取现场、电话或视频等方式,同时从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取相关项目(品种)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充分提高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靶向性和有效性;③召开启动会议:由省院组织召开,讲解本年度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要求,各承检机构做现场报告,具体汇报所承担项目品种的研究背景、内容、探索性研究方向等,邀请专家对现场交流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④检查调研:根据工作需要,省局、省院有计划、有步骤地赴部分机构进行检查和调研;⑤工作评议:采取线上线下评议相结合方式开展,线上专家对质量风险报告按照具体考核项目进行评议打分,结合线下现场报告情况综合评价排名,省局根据排名情况年底进行表彰;⑥质量监管:省局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质量风险点向有关省局、企业发出质量提示函并反馈[9]。

2 SWOT分析

美国旧金山大学海因茨·韦里克教授提出了道斯矩阵(SWOT) 理论,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内部和外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0-11]。通过创建SWOT模型对风险监测工作机制进行态势分析,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及外部机会,规避威胁减少劣势,促进药品质量全面提升。

2.1 优势(S) 参与省风险监测的工作人员基本均具有药学或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根据统计本省各承检机构人员信息,本科及以上学历平均占70%以上,中级技术职称及以上平均占66%,能够妥善处理省风险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工作高效优质运行。此外,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性研究,对提升药品质量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可有效提高药检机构的技术能力,同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生产企业,企业对发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并反馈,进一步提高药品的质量,促进药品安全质量提升。

2.2 劣势(W) 省风险监测范围广、规模大,年度完成量共计2 000批次,省局秉持“加大抽检力度,维持底线震慑、净化市场环境”的要求,要求本省生产企业产品抽样要求达到60%即1 200批次,实际抽样中因部分企业品种未生产或年度生产量较少,导致抽样批次量达不到工作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监测结果关系到公众的用药安全和药品质量知情权,关系到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切身利益,因此促进药品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转化利用,需适度开展信息公开,但鉴于药品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的专业性,《药品管理法》《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缺少对药品风险监测结果信息公开主体、方式、范围、时限、追责等的规定[12]。

2.3 机会(O) 2019年实施的新版《药品管理法》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处罚力度空前加大,对不法分子起到一定震慑作用,有利于减少假劣药品,减轻监管的压力。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省风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省抽系统将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法规政策、工作要求、指导原则、注意事项等资料传达至各单位,同时充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新型社交软件,汇集了各承检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业务工作人员,搭建了网络互动平台,比如咨询问题、答疑解惑、催办事项、反馈汇报问题等进行交流互动。

2.4 威胁(T)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药品质量风险监测抽样范围包括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抽样对象包括本省药品生产企业、批发和零售企业、医院和诊所等使用单位,抽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抽验人员需要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抽样,并且可能在同一天内需去往多地进行抽样,仍存在暴露风险;探索性研究中发现的质量风险,不一定涵盖真实情况,仅供企业参考,企业需要切实进行全面排查,实际工作中,生产企业通过提示函中联系方式与承检机构进行必要沟通时,承检机构由于谨慎而不能向企业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

3 建议

3.1 推进网络“智慧监管” 严格按照省局有关工作要求,强化大数据智能化科技支撑[13-14],加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能力,促进药品监管模式转变升级[15]。搭建信息交互平台,汇集多家药品抽检机构,开展方案部署、业务培训、合作交流等,有效避免人员聚集、推动工作开展。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药品质量数据基础上,建立起包含药品质量检验信息、不良反应信息的药品质量大数据库、数据分析平台,深入挖掘和利用数据信息,筛查药品质量安全风险高的企业和品种作为监管重点对象,积极探索药品“智慧监管”的手段和方式,充分提高监管效能[16]。

3.2 进一步规范抽样工作 抽样单位按照抽样工作计划,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以减少样品积压为原则,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当天抽样当天传递,按药品说明书注明的条件对所抽样品做好防护措施,并通过具备资质的物流渠道向检验机构传递,尤其是需冷链储运条件的药品[17]。此外,抽样人员在抽样时认真核对药品有效期,确保所抽样品符合后续工作要求,若抽样人员难以判断剩余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时,可联系检验机构请求根据后续工作时间协助判断,然后决定是否抽样。

3.3 加强业务培训 为使省风险监测工作成效显著,建议省院对承检单位加强检验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促进检验机构更好发挥药品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18-19]。例如样品抽样流转过程中,严格按照储运条件流转,保证药品质量;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解除之前,建议承检单位加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培训,采取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等防控用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安全抽检任务,加强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等有效防控措施兼顾疫情防控[20]和省风险监测工作,并保障防护用具用品供应,确保满足工作需要。

3.4 培养风险监测专家队伍 药品风险监测涉及专业领域涵盖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药学等多个门类,缺少具备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家人才。建议大力选拔业务能力过硬、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轮岗交流、上级带教等形式,培养一支高素质风险监测专家队伍。

3.5 加大探索性研究力度 药品质量风险监测探索性研究的最大目的是为监管服务,各承检单位要防止过度研究,不能脱离临床用药、工业化生产和监管实际,单纯为了研究而研究。探索性研究要结合行业发展和监管实际,科学开展工作,不唯标准提高,要向成果转化倾斜。各承检机构要在多层次、多角度加强各项检验检测工作统筹调度,根据检验工作量进行检验资料调配,强化考核,严格时限管理,以最快速度出具检验报告书,为探索性研究留下充足时间,充分提高探索性研究的靶向性和科学性。

3.6 加强日常监管 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具有客观性,药品监管需常抓不懈,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我国目前开展的对上市后药品质量状况进行国家药品评价抽验、省级药品评价抽验、省级药品监督抽验等,发现查处大量假劣药品,不断进化药品市场。所以加强日常监管,可以不断促进药品质量水平提高[21]。

4 结语

药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机制,是山东省药品抽检的创新性策略,充分发挥了药品监督及服务企业的作用,监管效能成效显著。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承检机构进一步提高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生产企业加强探索性研究方法的成果转化,药监部门重点关注排查发现的问题及加强日常监督,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省局探索性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四级高级主办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省局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新修订的《测绘法》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一张纸的旅程
车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