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2-03-24 17:59司增志张锴郭振清周丽艳付金锋乔亚科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种学农学学时

司增志,张锴,郭振清,周丽艳,付金锋,乔亚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0)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各类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科学[1],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种子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数十门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科学[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开设的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骨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实验教学及实习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育种目标、品种资源、引种、各种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原理和基本技能。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与农作物有关的种质资源,制订符合生产、市场需求的育种目标,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与方法,选育适合生产需求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病虫害与逆境、生育期适宜的优良品种或杂种及新材料,并在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足够数量的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

作物育种学通过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不断培育新品种,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可以说是解决粮食安全最可靠的途径[3]。上好该门专业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及从事相关农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中,注意到在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考核方式粗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丰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以后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进而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创新能力更强的农业技术人才。

1 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部分本科高校作物育种学课程仍然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仍然采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5]。授课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之间缺少实质性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6]。近年来,多媒体作为重要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分析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但亦存在问题,如照本宣科、缺乏互动、播放速度过快等。

1.2 内容多,学时少

因本科教学改革增加了大量选修课程,而作物育种学课程的学时一再削减。造成学时所需教学内容不断扩增与教学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7]。目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总学时由原来的72 学时压缩至5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 学时,实验教学8 学时。总学时的减少,无论是对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难免时间紧张。教学时间短,不是内容讲不全面,就是知识点讲不透,教师在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困难重重。

1.3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联合不紧密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只有8 学时,却多为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但是,作物育种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物育种的实验受作物生长季节的影响,而作物育种学的课程仅安排在农学专业的第6 学期,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严重脱节。

作为农学、园艺等涉农专业的专业课,作物育种学尽管案例很多,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育种理论与程序,但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因素影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课程实验只有8 学时,涉及3 个实验,开设的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基础实验,涉及作物育种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实践很少。作物育种实践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作物材料育种目标和计划制定、具体实施等,学生通常没有参与,或者只是完成其中简单的几个步骤,难以掌握育种关键性的其他步骤,因此,作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8]。

1.4 考核方式不全面,无法体现学生真实水平

传统的作物育种学教学过程结束后,比较注重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甚至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情况考核的唯一标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违背“重过程”的原则[9],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物育种学课程考核的方法得到了改进,增加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考核项目,并不断增加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弱化期末成绩,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重过程轻结果的效果。然而,多数情况下,平时成绩考核的是学生的出勤,实验成绩也仅仅考核了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考核的方式过于简单和低效。所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的考核细节仍需完善。

2 作物育种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2.1 更新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理论讲解与图表、实物、模型以及实验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讲授中,需着重讲透重点、难点,辩清疑点,做到概念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推理严谨,语言要求生动、精炼,有启发性,讲解清楚、条理分明,力求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课外需布置一些精选的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通过辅导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作物育种学课程内容广泛,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程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初期,如绪论章节,可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作物育种学有一个宏观的框架理解;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应贯穿作物育种学课程的始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对于各个章节基本的概念、术语采用讲授法,并注意不同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具体讲授时,教师要注意重点、难点重复、反复讲解,并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配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一些开放性章节,如转基因安全评价等,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线上线下配合,增加课程学时

根据作物育种学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包括育种目标、种质资源、杂交育种、回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教学难点包括诱变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抗病虫育种、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等。故这些内容为该课程的核心内容,应重点讲解,安排较多的学时比例进行讲解。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的课程,课程学时的多少关乎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课程学时有利于教师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全面展开讲解,为学生传递更多的作物育种学知识,为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对于作物育种学课程需要在原来课程学时的基础上增加学时,无论是理论学时,还是实验学时,均需增加。考虑到农学专业特点与要求,在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占比。作物育种学教学团队还可以以作物育种学学习交流群的方式分享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利用智慧树、雨课堂、腾讯课堂等线上平台进行讨论、答疑、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等,隐性增加作物育种学教学学时。如此,线上线下配合,双管齐下,增加该课程学时。

2.3 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作物育种学的终极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探索生命起源、揭示生命本质;一个是为从事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因此,教师在作物育种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应该引入育种相关的典型案例,分析成功的原因及作物育种学原理,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教师可以将个人或者团队的科研穿插于教学过程,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解决在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存在的问题,提高作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10]。

2.4 完善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一般应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核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占四分之三,考核综合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占四分之一。命题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组成A、B 两份试卷,供期末考试和补考时使用。试题分量要以学生在规定考试时间内能够完成答题为准,试题覆盖面要大,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并且要求能够区分出学生的学习差异。试题要具有科学性、思考性与实践性。在评定学生学习总成绩时,可以同时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以及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严格把关,充分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

除此之外,应建立全面、合理的成绩评定系统,以提高考核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根据作物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在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过程中,应以“重过程”为原则。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影响对学生评价的公正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当前的作物育种学课程评估体系十分必要。例如,平时成绩占比10%,并将平时成绩设成考勤、课堂提问、测验、讨论等更小的项目,且每个项目都有其比例;实验成绩占比20%,此20%再分成小项,如平时实验操作考核占30%,实验报告考核占20%,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占30%,实验理论考试占20%;期末成绩占70%,除了考核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外,重点考核应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作物育种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经验性都很强的农学专业课程。针对目前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理实结合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期望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均得到了改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育种学农学学时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过程中科研反哺教学初探
农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