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2022-03-25 22:29劳小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劳小玲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让他们有话可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把劳动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在劳动操作过程中教会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体验,积累劳动中的习作素材,就能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素养,提高习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教学;劳动教育;融合;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面对习作题目一脸茫然,不知该写什么。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实践或较少细致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一、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富含劳动教育因子。通过对小学阶段所有年级教材的系统梳理,笔者总结了嵌入式劳动教育的五大重点(劳动的智慧、劳动的伦理、成果与分享、劳动与创美、自主劳动),其中,劳动的智慧教育主题出现了18次,为第一主题;劳动的伦理教育主题出现了11次,为第二主题;成果与分享教育主题出现了8次,为第三主题;劳动与创美主题出现了6次,为第四主题;自主劳动主题,出现了5次,为第五主题。“劳动教育线”贯穿始终,关联了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等所有教学板块,覆盖一至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不但安排有散点的劳动教育元素,还有整体性的劳动教育单元设计,为集中进行劳动主题教育提供了可能,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应当以宏观视野去寻找习作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形成语文、劳动教育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时,笔者把手工制作和口语交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家中先进行手工制作,让学生把作品带回校,再让学生分享制作的成果与过程,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制作。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到花生地里亲自尝试拔花生,并用花生制作美食,之后把这一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又成为一篇优秀的习作。语文知识与劳动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又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更是提高了写作水平。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科目,其本质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人文性说明了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劳动思想和劳动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工具性则表明语文教学对于劳动实践能力的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利用教材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且能够恰当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用心计划和组织一些有益的劳动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能落实劳动教育。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并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项目,引导学生聚焦语文学习,结合劳动素材开展活动,从中挖掘习作素材。

二、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有所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并写出真实、具体的画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了更好地把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相融合,我校在小操场的空地上开辟了劳动基地,通过加强劳动基地建设、劳动实践教育,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劳动技术教育,有效地拓宽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的平台。

开学初,班主任会与学生商量制定本班的种植任务,并进行分工安排。学生从家里拿来种苗或种子,到自己班级负责的劳动基地上亲手种下种苗。平时,学生会对自己班负责的基地进行浇水、松土、除草、捉虫、施肥。学生在参加基地劳动中,首先要学习了解有关种植植物的科学知识、了解农具的用法、掌握农作物的管理常识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要观察讨论,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当遇到问题时,及时请教教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在种植向日葵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查阅书籍,了解向日葵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播种,参与到整个生长过程中,记录生长过程的变化,最后在习作课上把这一过程的发现与感悟写下来,一篇篇真情实感的习作就这样产生了。通过“激活劳动兴趣—布置劳动任务—观察讨论—记录情况—解决问题—阅读—写作”等环节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开展各大节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部分作文教学模式较单调,学生往往套模板写作,脱离现实的生活,空话套话比较多,内容比较空洞。学生缺少参与活动的真实体验,没有真实材料可用,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也就是在习作教学中通过融入生活体验的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产生习作的欲望,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我校充分利用各大节日进行实践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写作的素材。例如,植树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搜集相关的故事、传说以及科学知识,将它们与语文课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接,研究将有内涵、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路径中。如设计端午节实践活动,以端午节习俗活动为内容,学生通过制作粽子、祭扫等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把在实践活动过程的收获与感悟写下来。因为是经过了亲身经历并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学生写作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真情实感。如有的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今年的端午节我亲手包粽子,先把粽叶洗好,然后把糯米洗干净备用……”学生能把包粽子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利用校外资源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程改革理论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那么学生在作文时更应自然地回归生活。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能产生丰富的体验,这样才能在习作中有话可说。

如写作话题“母亲节”,我校开展了“感恩妈妈”的活动,要求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并把过程写下来。学生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写道:“原来妈妈的工作是那么劳累,原来妈妈是那么容易满足,我只是做一个菜,但是她却哭了,而她是天天都在做着这些工作。”有的写道:“拉着妈妈的手,我才发现,这双手不再光滑,以前乌黑的秀发已有几条白发,妈妈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平时,我校还会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帮助孤寡老人、小报童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因为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他们便能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的文章。

将习作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在劳动教育中发掘写作素材,进行学科融合,更新教师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强化课堂实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

参考文献

[1]翟义.语文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04).

[2]丁俊华.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想样态[J].华人时刊(校长),2021(04).

[3]李琦.语文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09).

[4]魏本亚,王相.语文学科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向[J].语文建设,2020(23).

[5]蔣晓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

[6]张栋,李姝睿.新时代下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12).

[7]吴旭.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A].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C].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劳动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