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格局下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创新探究

2022-03-25 08:03李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第二课堂

李璐

[摘           要]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种新型理念的提出,将传统“大思政”模式下的“三育人”变成了“N育人”模式,反映出了整个教育系统内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大学生成长影响因素的不断扩张与变化。“第二课堂”的开辟,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见、所闻、所感紧密联系达成教学做合一的目的。对“大思政”格局下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度建设、教学设计几個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育人策略。

[关    键   词]  大思政;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创新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073-03

“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观”被人们称为“大思政”教育,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够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能够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民生保障、社会发展、经济社会、政策制度产生深刻的认知,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就当前的高校思政课程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二课堂应用有限,对学生群体、社会资源利用有限,而传媒艺术类院校学生个性强,迫切需要在思政教育体系内拓宽教育载体,寻求“大思政”在课堂之外的育人新机制。接下来笔者对传媒艺术类院校育人模式的创新课程展开详细阐述,从学习、工作、生活三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大思政”教育内涵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存在较为突出的一点问题,那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分离”,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导致学生理论应用效果差,没能达成理想中的教育效果。“大思政”育人理念基于这一现象而诞生,其目的是提升思政教育的统一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生活、实践、课程进行紧密融合,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及价值观念。

此外,“大思政”课程具有“全员育人”的特点,将教育任务交到了每一个教师的手中,从学校领导者到辅导员及学生团体,形成一个明确、高效率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成长,满足国家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及要求[1]。

二、“大思政”格局下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的创新

(一)明确第二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些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同第二课堂优势进行融合,结合目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环节、流程,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与活动完美融合,让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够通过实践、分析、总结等方式,逐渐消化、理解、巩固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民生发展、社会进程展开学习,分析社会发展方向,坚定思想政治理论、政治信念,突出“大思政”教育格局,在未来学习及社会工作中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2]。

(二)确定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应结合学生能力、学生特点等元素,确定“大思政”模式下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传媒艺术类院校思政课程第二课堂教学,应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基础,挖掘其原有的知识,在其中落实“大思政”理念,利用课程向学生传输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传统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民生、结合校园,选择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及话题,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三)加强第二课堂制度建设

1.本质与功能

“大思政”模式下的第二课堂,一定要明确制度上的建设。身为高校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第二课堂的本质及功能,从传媒艺术类的专业与角度出发,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培养方案中,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的实施计划,将其作为大学生整体培养和教育目标来规划和实施[3]。

2.成立领导小组

“大思政”模式下的传媒艺术类院校思政教学课堂,需要校方尽快成立并建立一个思政工作小组,使用系统化的教育方式,让每一学年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与第二课堂的综合活动进行结合。除此之外,院校应整合学生团体、社团、学生会、基层教师等,围绕社会发展动态和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及目标,申报具有特色的课堂活动计划,等学校统一协调规划后形成更加合理、全面的部署。

3.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第二课堂不仅要具备明确的功能,还要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第二课堂利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了原有课程中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在经费投入上,也应当加强经费审批,成立专项经费,以供第二课堂创设投入使用,确保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次,在经费保障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教师的工作,让其对课堂内容、设计等工作展开创设,明确相应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4]。

4.开发地区优势

在第二课堂教育中,不仅仅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思政课程理论内容,还应积极挖掘本地独有的教育资源,利用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课程,开辟校外第二课堂活动基地,拓展教育空间。传媒艺术类院校专业多属于应用型,可以较为灵活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例如,可以联合地方红色旅游景区或者展馆,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搭建平台,进行志愿讲解服务等。

(四)做好第二课堂教学设计

1.设计原则

(1)紧随国家政策

“大思政”背景下的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的创设中,应当从传媒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特点出发,坚持动态的教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资料,做到与时俱进,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政治制度、理念落实等角度出发,坚决落实党中央传递的精神,让教育课程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除此之外,教师应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保证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传达时代要求,使用动态、发展性的眼光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可持续性发展[5]。

(2)保证双边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在开创“大思政”背景下的第二课堂时,要将师生互动放在首位,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原则,课程教学呈现和谐、民主、公平的特点,将更多的自主权交予学生,让其学会自主成长、自主构建。此外,在课程活动中,思政课程教师和辅导员要承担起活动的组织与服务工作,尽可能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教师的组织和调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第二课堂的教育优势,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导者。

(3)师生广泛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要做到全体学生参与、整个高校覆盖的效果。师生广泛参与和互动,是对第二课堂教育质量有效保证。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兼顾不同专业、不同级别、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课程活动完美结合,形成人人乐意参与、人人能够参与、人人皆可受益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2.活动形式

(1)校园文化行动

校园文化是一种独有的文化形式,传媒艺术类学生更加乐于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内容及多彩的活动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促使大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进一步迎合“大思政”背景下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基于此,在第二课堂的创设下,校园文化活动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教师及学生应加强思想建设,围绕核心主题展开活动,促使学生集体受益。以南京传媒学院为例,利用校园公众号,每日向广大师生推送《党史天天读》,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强调政治理论基础教育,给校园文化注入全新的活力;学校的“曙光”公益影像实践团在628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连续两年入选共青团中央“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通过专业优势,展现了传媒学子的优良精神面貌。

这种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全部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利用特殊文艺形式丰富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突出第二课堂的教育优势,给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情境和学习契机。

(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政治理念、了解民生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当下的社会实践类活动而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服务性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在服务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社区、政府、民生生活等设计教学活动。以城市为例,可以创设“群众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内容,通过服务型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荣誉感与归属感,落实课程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其次,在调查研究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展开设计,如在假期展开“下乡”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进一步了解社会发展,形成“学有所用”的特点,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活动中落实课程标准,突出“大思政”背景下的育人优势。

(3)正反双面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校内及理论课堂中,第二课堂的开辟刚好解决了这一弊端。在第二课堂模式的应用下,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走进外界社会,利用社区中可用资源,让学生展开实地考察及参观分析,使用正面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在第二课堂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如在创设活动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地参观,让其理论知识与参观考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紧密联系,达成教学做合一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反面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劳改所、戒毒所等机构,让其观察同龄人的不同生活,激发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正反面教育有效结合,促使他們身心得到良性成长。

(4)突出思想教育

“大思政”背景下第二课堂模式,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课堂外的资源及环境都可以被称为第二课堂。“大思政”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应发动学生组织,利用高校社团的作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思政理念。而传媒艺术类院校学生组织和社团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高校,更为活跃,活动多样,但是参差不齐。基于此,针对大学生社团设置思想政治工作时,基层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建立完整的淘汰机制,撤销一些娱乐性强、思政效果差的学生组织和社团;其次,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学生组织和社团思想的觉悟性,建立符合当前价值观及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符合当下思想教育的学生组织和社团,给予其资源倾斜,加强多人员的扶持与建设,强化思想教育作用,达成理想教育目标。

(5)建设网络课堂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教育资源走进了课程中,其中,网络课堂建设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加强对人员的调控和重视,强化网络资源建设,通过线上教学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其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政治观念。如在网络课堂的构建中,可以使用北大青鸟、智慧树、学习超新星、学习强国等设备开展线上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第一时间了解到我国的政治走向,学习并落实全新的会议精神;还可以利用公众号如“中国禁毒、青年大学习、人民日报”等公众号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融入无线网络终端中,提升并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6)完善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多以学生主观选择为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的参与性不高,因此,学校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想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第二课堂参与评价体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生毕业要求,分门别类列出学生在校期间应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参与各项第二课堂课程项目,可获得相应实践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分方可达到毕业要求,未完成不予毕业。目前,部分学校第二课堂实践学时认定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ocket University(以下简称PU)实施。校团委牵头负责日常项目开展、审核及相关组织工作,各学院设立相应组织机构开展工作,教务处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审核把关。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类学分由PU系统自动认定,活动完结后系统自动发放实践学时。其他类别学分,学生通过PU系统线上申请、提交材料后由相关部门、学院审核发放或由相关部门按要求提供名单,校团委批量导入。学生通过PU系统提交申请材料,相关部门、学院在每学期最后两周集中审核后发放学分。采取PU平台,搭建的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地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本文对“大思政”格局下传媒艺术类院校第二课堂的育人模式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度建设、教学设计几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育人策略。第二课堂的开辟完全落实了“大思政”的教育格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打破了传统实践、空间、人员的限制,通过社会实践、网络媒介、学生团体等多种途径,形成了全面性、多元化的教育方向,促使学生形成“学有所用”的特点,充分发挥“大思政”格局的育人优势,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王仁姣.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2]罗瑞.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现代英语,2020(19):16-18.

[3]李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20(3):162-163.

[4]王楠,边洪鑫.“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2):108-109.

[5]趙阳.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4):127-128.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第二课堂
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设立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以“大思政”理念开启思政教育发展新篇章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