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2022-03-25 12:39周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匠应用型

周银

[摘           要]  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为国家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配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培育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路径,为国家、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142-03

一、引言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举措。在对学生日常的教育中,要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还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的表现。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在积极落实培育学生工匠精神这项工作,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质量。因此,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关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一)能使学生具有敬业的职业态度

工匠精神首先表现为敬业的职业态度[1]。具有敬业职业态度的学生,一旦决定好所要从事的职业,就会敬畏职业、热爱职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认认真真且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能使学生具有精益的职业品质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所谓精益求精,是指虽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要求做得更好。具有精益职业品质的学生,会将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贯彻到他们实际的工作中,处理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能使学生具有专注的职业特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是每个工匠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特质。具有专注职业特质的学生,会秉承这一职业特质,对待工作高度专注、心无旁骛,在工作中往往会呈现事半功倍的状态。

(四)能使学生具有创新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还蕴藏着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涵。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成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创新职业精神的学生,会在做好他们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等领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那么就会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培育,就是培育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因此这部分高校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技术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没有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培养目标中没有注重培育学生敬业的职业态度,没有注重培育学生精益的职业品质,没有注重培育学生专注的职业特质,没有注重培育学生创新的职业精神。如此培育出来的人才,并非是国家和社会所需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二)组织机构教育管理效率低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有学生工作处(部)和团委,二级院系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有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总支。例如学生工作处(部)下达通知,要组织学生聆听校外专家讲座,请专家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作全面、深入的讲解,教育引导学生培育自己的工匠精神[2]。同时团委下发通知,要组织学生赴企业进行参观,以此来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帮助学生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再如,二级院系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总支想要邀请企业导师来校开师生座谈会,二级院系的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总支没有举办的权限,就必须向上级职能部门进行请示,待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处理,这样就降低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三)课程设置与要求不符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或多或少添加了诸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能力模拟实践、劳动教育等相关课程。这些思想教育相关的课程,都是由辅导员老师来给学生讲授的,虽然在讲授的过程中都会涉及工匠精神的内容,但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却与专业课程相脱节。作为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因为课程的设置,只顾讲解专业课程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样的课程设置[3],使得学生在学习了四年后,仅仅知晓了工匠精神,但是并未具备工匠精神,这就导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未能达到培育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陈旧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其培育的学生应该是既能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兼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教学对实践实训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有一些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室给学生讲解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后,才会进实训室给学生讲解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育的学生直至毕业也从未到相关企业开展过实践锻炼,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很难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学生的实践技能也难以提高,难以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08CE8C89-F2FC-4130-9EB6-5ED8C07E1D51

(五)师资队伍建设待加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承担的,然而,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这项工作是难以胜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部分具有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因为他们毕业后就直接从事高校教师工作,所以他们并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其自身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待提高,实质上也不具备工匠精神。(2)有部分教师虽然在进高校工作之前有企业工作的经历,但是因为企业工作年限短,自身对工匠精神理解得不透彻,加之自身也不具备工匠精神,所以很难从实践出发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给予指导和建议。(3)师资队伍中很难发现有资深企业一线导师的存在,学生也就无法在校内的课堂上与企业导师进行深度交流,无法领会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工匠精神。

四、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定位精准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对新形势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进行相关的调研和分析,深层次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明确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应该是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同时具备敬业的职业态度、精益的职业品质、专注的职业特质和创新的职业精神。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中凸显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培育的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必须兼具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致力于服务国家和社会,一旦定位好了培养目标,就要坚持下去,不可随意动摇。

(二)提高组织机构教育管理的效率

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得教育管理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提高校内组织机构教育管理学生的效率。

就学校层面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对学生工作处(部)、团委这两个职能组织机构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功能专一并只属于校党委领导的新机构。如此,学生工作处(部)在组织学生聆听专家解读工匠精神内涵,团委组织学生赴企业实地感受工匠精神时,就不会发生冲突了。

就二级院系层面而言,应将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总支这两个机构独立出来,并入到重新整合而成的新机构中,建立以职能部门为主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如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团总支想要邀请企业导师来校开师生座谈会时,就不必向上级职能部门请示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教育管理学生的效率。

(三)完善课程设置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路径。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能仅依靠辅导员教师所讲授的思政教育方面的课程[4],还需要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配合。为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课程设置上除了原先存在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以及思政教育相关的课程外,还需要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纳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中。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提升其专业水平中的作用,使工匠精神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例如,在讲授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时,引入典型案例来说明工匠精神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师,在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从而达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四)革新教学方法

1.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实现理实一体化

针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至今还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现象,革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是分不开的。在实训室同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是很有必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培育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培育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讲解的理论知识够用就行,不必长篇大论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讲解。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重点讲解的是实践操作的要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操作演示完成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进行操作练习。在实训室里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学到的知识。若是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教授可以随时指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此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播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潜移默化中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

2.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作用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内的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然而,校内实训室里的設备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协作的作用,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的作用[5]。通过在企业的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的所有过程,使他们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中更好地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实践操作的专业技能。

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可以和企业共同建设各个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外部实习基地、实验室以及各类工作室,作为校企联合培养的场所。为培育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校企联合培养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培育。通过观察具有管理潜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学校、企业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性格外向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企业对外业务的拓展以及销售工作;对于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一线的操作岗位上从事生产工作[6]。这种培养模式可以从多方面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五)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作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力军,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08CE8C89-F2FC-4130-9EB6-5ED8C07E1D51

一方面对于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聘请多位来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这部分教师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培育他们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

另一方面对于之前就有短暂工作经历的教师,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派遣这部分教师再次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掌握行业最新的动态,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培育他们的工匠精神。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从实践出发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给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一线导师加入师资队伍。在学生进行项目竞赛[7]、实验研究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以自身的实践经验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转化和自主创造,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达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目的。

五、结语

为国家、社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更好地达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目标,本文从培养目标、组织机构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海洲.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福建电脑,2017,33(6):99-100.

[2]唐新林.“大学工大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叙事多元化及其实现路径[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4.

[3]徐冬寅,王思璇.高职院校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培育路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19,15(7):2.

[4]顾恩平.课程思政视野下的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7-30.

[5]罗青兰,韓婧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2.

[6]曾龙威,邓超云.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3,9(9):52-54.

[7]冯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J].长江丛刊,2018(31):2.

◎编辑 鲁翠红08CE8C89-F2FC-4130-9EB6-5ED8C07E1D5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匠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90后大工匠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