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堂的实施路径

2022-03-25 14:37王冰一孙建赵彦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华思政传统

王冰一 孙建 赵彦军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政课堂教学资源,对当前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问题进行客观研究,并且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然性。就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措施,由此不但可以充分實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且有助于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政课堂的实效性,推动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2-0154-03

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思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之一,政治性特征非常突出,教育内容也非常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实践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必然的改革趋势。

一、思政教育的内容

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思政教育担负着重要的凝聚思想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发展创造良好的智力性支持。与其他的教育方式不同,思政教育主要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一般状况下,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理论体系较为显著化,民众的生活与工作活动中,思想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现如今,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非常突出。

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时,可以选择的内容选项相对较多,特别是在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可供选择的思政内容数量不在少数。如部分地区会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不少地区会选择地方性的资源,促使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思政教育适合使用何种内容、习惯与路径等,都处于不断摸索的重要阶段,并且这也是在实践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政教育对于学习、生活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效用,并且也是相对必要化的教育方式之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融合的必要性

进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工作。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案例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生活态度的严格规范。

(一)西方文化意识形态渗透严重

在知识技术发展迅猛的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文化。而大学阶段是迈入社会前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主意识非常关键,对比初高中时期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对于自主学习与探究往往更加重视。另外,因为大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因此其思想意识也呈现出较为突出的浅薄化现象,并且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相关直观性的冲击。大学生在形成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外的许多重大节日都涌入中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的市场一般都是年轻人群体,由此突出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我国意识形态渗透严重。而反观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像是端午节、清明节等,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很少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目前知识文化一体化的时代,中华民族需将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工作充分重视起来。为促使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现象得以发展,需将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重视起来,促使学生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逐渐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的优秀传统信念,不断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与专业化的新时代全面型高素质人才。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可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客观观察大学生发展的内在环境,不但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影响,校园内部也存有师生礼仪认知不全等问题,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堂的前提基础条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比较优秀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思想教育,实现学生生活与学习态度的有效化规范。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位与理性思考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了几千年未间断,并且深深影响到了每个中国国民,逐渐渗透到了所有的国民血液里,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来源。但是目前,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仍旧有着较为显著化的文化缺位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一)缺位表现

随着地球村的日渐普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随之变得相对频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国外的不少学校都陆续开设了汉语言课程,开始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可知,在我国的高校课堂上,仍旧有着非常突出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思想方面过度重视知识技能,学校往往十分重视掌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且学生对英语、计算机证书等获取十分重视,学生也会将这些证书当作自己未来就业的重要筹码。职业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其次,教学内容过度重视书本知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国精神的培育。过度重视知识讲授,忽视培育学生的精神,只会将学生逐渐培育成为有技术的工具型人才,但是在用人品创造产品的阶段,此类学生是不合格的。最后,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有些过度,并且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人文素养的表现。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本着成绩本位的认知,重视考试成绩、实践操作以及设计的作品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能力、体现诚实守信品质等会不自觉地被忽视掉。人文素养是进行工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条件,忽视了作品的内在支撑性作用,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合格的。63334256-D28B-4619-9239-7AF17A443338

(二)原因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会出现缺位问题,其原因是非常丰富与多层次的。首先,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时代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各方面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更加激烈化,就业问题日渐困难等,人们会过度关注拥有高水平技能的人才,在此情形下,民众会不自觉增强对于内隐道德素质的关注度,并且也有许多师生会渐渐形成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认为这种文化是可有可无的。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需对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客观关系进行科学与合理的处置,尤其是高校,要基于时代的发展步伐,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推动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说,需注意提升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不但需做好教书工作,还需发挥育人功效,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做人。当前阶段,高校中的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有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对学生来说,只有保证亲师的前提条件下,才会令学生信其道。因此,对思政教师来说,需将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工作充分重视起来。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课堂中去,并不单纯是某个环节与方面的融入,同时也是全员、全方面与全过程的融入。在现如今的教学机制中,缺乏完善性的特征极有可能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受到严重不良影响,基于此,需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充分激发出来,就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评价等方面入手,合理创建长效性的教学机制,由此可充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政课的时效性以及吸引力。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措施

(一)营造浓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在现代化高校中,学生利用智能设备便于进行知识与技术的沟通交流,摆脱时空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轻易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风俗与人文知识。并且学生也更容易接收到西方文化中存在的诸多不利文化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社会环境进步与发展受限的重要性因素。基于此,要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工作充分重视起来,在学校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教学氛围。对于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方式有许多种,如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在书籍、校刊中刊登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利用这一方式向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不仅如此,学校还可将学生组织起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相关的影视作品,选择影片内容的过程中,合理选择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片,利用视频等方式令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与熏陶,在学校中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利用此种方式手段,促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思政课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但需将学生自身的努力探究精神充分发挥出来,还需对学生教授一些硬件方面的知识,开展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之时,教师需提前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准备,课前牢固掌握教学中需教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程度进行时刻关注,为学生灌输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与此同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重点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方式,在教学中积极寻找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热情的方式,尽量避免课堂过度枯燥无味。不仅如此,学校还需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试,从各个角度入手,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及水准进行客观化的考核,促使教师在逐渐实现自身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的基础上,为学生传授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利用这一方式来保证高校思政课程的整体性质量水平。

(三)增强思政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完善思政课堂的重要措施。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课堂的重要性载体条件,将具体的实现措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创造校园思政课堂的文化环境,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引领。其次,合理创设校外爱国主义教学基地,拜访中国的先贤故地,重新温故红色经典,在先辈的身上学习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最后,积极推动课外服务劳动类的相关活动。对学生来说,需从一点一滴力所能及的小事入手,逐渐实现思政课堂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有效合一,一方面积极推行思政课堂的理念,完善思政课堂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增强思政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服务的意义与乐趣。

(四)深化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

设置大学课堂内容时,可优先选择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利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庄子》《老子》《论语》等。但需注意的是,在阐释此类传统文化之时,切忌束缚到过去的“看词解意”的环节中,需给予其新时代的意义与解读。同时,高校还需设置合理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促使其与传统的时代背景相贴切,重视深入浅出,最主要的还是将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逐渐培养起来,而不是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诗词句义。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课堂中,需要思政工作人员逐渐摸索出一条新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思政课堂的路径措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充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政课堂教学,通过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珍.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26-27.

[2]王星远.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4):10-12.

[3]何志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159-160.

[4]李梦.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2):46-48.

[5]李阳阳.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9.

◎编辑 鲁翠红63334256-D28B-4619-9239-7AF17A443338

猜你喜欢
中华思政传统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