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2-03-25 09:48徐小港王万春章德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科学中医药大学考核

徐小港 王万春 易 军 章德林※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后期教学中重要的临床专业课。它来源于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行之有效的内、外治法,其疾病形态大多“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强调以人体内外合一的理论去探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重视整体辨病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倡导整体治疗与局部外治并重,在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和技能操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故直接影响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职业素养。目前,在各大中医药院校,本课程大多采用课堂讲授法,配合多媒体课件及病案解析来完成授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反映较难掌握课程中的外用药制备、外治法操作等,整体教学收效欠佳[1]。为此,江西中医药大学尝试将模块化教学(MES 教学)模式引入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为中医药院校专业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中医外科学MES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MES 教学,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是国际劳工组织所研发的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线,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1]。突破了传统理论直进式教学,以岗位工作需求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弘扬专业特色。MES 教学法的特点是能将深奥枯燥的专业课程重新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并可进一步将模块组合或分化为多个小型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任务,有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及应用性。目前,加拿大、美国和德国等全球几十个国家的高校已对模块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普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MES 教学法于20 世纪80 年代引入国内,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迅速得到推广和运用,尤其是在高职高专和技工类院校[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笔者所任教的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转型发展需要,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已是时代所趋。同时,在传统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下,强调课程讲授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略实践环节和动手操作依然较为普遍,导致理论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严重,出现实习科室或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将MES 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外科学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 中医外科学MES 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MES 教学模块的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工作岗位需要,充分利用江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和附属医院临床资源,邀请相关专业和科室的专家学者座谈,研讨重组授课内容、建立教学模块,做到“宽基础,活模块”。对中医外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并整合为三大主教学项目:基础知识项目,实践操作项目,个性选择项目。见表1。MES 教学以一种教学项目对应一项执业技能,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教学模块,如具有典型中医外科学科特色的局部辨证、外治法、外用药制备等。见表2。

表1 教学项目分析

表2 教学模块设计(部分)

2.2 MES 教学顺序的编排 传统的中医外科学教学多遵循从总论的学科整体概括至各章节的疾病这一经典的“教材顺序”,若授课教师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课堂氛围则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大大地降低。因此,尝试全新的教学顺序,将各模块有机地连接起来,根据模块间的难易顺序、内在连贯性及相对独立性确定各模块间的关系:时序关系、串联关系、并行关系。如以外用药制备连接到皮肤病外用药治疗,局部辨证串联至疔疮、疽、丹毒的鉴别诊断等。以开放性的教学视角引领各章节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MES 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采用与MES 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终极考核2种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考核包括单独模块考核与互动式教学评价。(1)学生在某个模块的学习结束后,则进行该模块的知识与技能考核,所有模块的平均得分作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2)各模块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QQ 群、微信群等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持续沟通,实现教学评价的时效反馈。(3)终极考核由学科组统一命题,以闭卷答题形式在学期末进行,得分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并组织学生填写教学满意度问卷。最终通过此种考核评价模式的设立,旨在提高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视度,且能学而知其用。

3 中医外科学MES 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教学对象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中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 级中医学1 班90 人作为试点班,将学生随机分为15 个项目小组,每组6 人。

3.2 教学实施 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各个课程模块中,并在不同的场地完成各项目或模块的针对性教学,比如基础知识在教室以讲授法为主,外用药制备于实验室开展,外治法在外科模拟手术室实践,局部辨证法则以临床见习的方式进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在教师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过程中,实现师授生收。

3.3 教学效果 通过MES 教学模式的试行,同学们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工作需要衔接紧密,临床技能与各个项目模块有机融合,整体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起到了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提升素养的作用。相比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践训练,实现了在操作中领会,在实训中进步,培养了医学生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在各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旷课率显著下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单个模块考核通过率较高,期末考核测试中主观答题部分体现了试点班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试点班之后毕业实习单位反馈信息,获得了较多的好评和肯定。

4 中医外科学MES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探索,MES 教学模式尚有部分需完善之处,其中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1)MES 教学强调以学生和技能为中心,但由于任课教师大多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依然较为普遍,导致实践训练时长不足,教学模块完成度不高。同时,采取分组授课后,对整体教学秩序缺乏统一管理,课堂气氛虽有所改善,但部分场地容易出现纪律较差的现象。(2)根据中医外科学MES 教学模式试行情况可知,并非本课程中所有内容都适用于模块化教学,只有其中突出实践技能的章节较为合适,其余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大量出现在模块中略显生硬。(3)MES 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毕竟主要用于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目的和原则遵循“够用”即可,且多面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因此对于他们的个性化潜力的挖掘和创新性思维的启迪显得不足。

5 结语

MES 教学模式引入中医外科学课程是在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契机下做的全新尝试,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教育与就业之间筑起了一道桥梁,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此教学法提倡学用一致、直观生动、贴近实际的教学理念,为将来培养适合不同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参考方案。同时,在同类型院校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如何突出中医药院校的学科特色,培养更多知能一体、知行合一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竞争力,为今后“校企合作”铺平道路,MES 教学模式都值得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外科学中医药大学考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浅析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实训课程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临床多站点考试法在全科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