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盲人节活动为例谈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的创新

2022-03-25 02:19马钰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视障盲文阅览室

马钰荟

(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北京 100050)

盲人节又名“白手杖节”,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节日期间,各地公共图书馆针对视障读者的特点纷纷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吸引视障读者参与。视障读者即有视力残疾的读者,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1]。视力残疾分为两类四级,一、二级为“盲”,三、四级为“低视力”,针对不同类型的视障读者,图书馆会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持有我国视力残疾证的读者均可享受图书馆的视障服务。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的盲文及盲人阅览室已有959家[2],而2005年,我国大陆地区的盲人阅览室(图书馆)是244个[3],阅览室数量的增加也表明视障读者服务进入了全国图书馆共同参与的阶段。笔者通过对2018年国际盲人节期间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视障读者服务活动进行分析,探索视障服务的新特点及未来的创新方向。

1 国际盲人节期间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的新气象

国际盲人节是图书馆展现视障读者服务特色的一个窗口,各地图书馆在盲人节之际举办精彩纷呈的读者服务活动。尤其十三五期间各馆借助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的智能听书机发放契机,主动发掘视障读者,探索视障读者服务的新路径。因此,对盲人节的服务特色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展现视障读者服务工作目前的发展现状,笔者对2018年国际盲人节各馆读者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工作呈现的特点,如表1所示。

1.1 服务思想变被动为主动

每年召开的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工作研讨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同仁多次提到视障阅览室存在“接待不到读者、不知道去哪里找读者、馆藏资源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但从盲人节的活动来看,各公共图书馆服务思想有所变化,不再是坐在图书馆里等读者,而是主动出击上门去找,由读者找图书馆变为图书馆找读者。据2018年国际盲人节的活动统计数据,辽宁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举办的活动都有超过200位视障读者参与;南京金陵图书馆还将书直接送到盲校和盲人按摩店里,主动上门服务。

表1 2018年国际盲人节特色活动汇总

1.2 服务主体由图书馆一方变为多方跨界合作

以往图书馆为视障读者举办活动提供服务,多是由图书馆一方完成,如今与当地残联、盲协、特教学校、高校志愿者协会、社会爱心机构等多单位合作成为一种趋势,由馆员办图书馆向众人办图书馆转变。由残联、盲协、特教学校负责联系读者,图书馆策划活动内容和服务形式,由志愿者提供协助,爱心机构提供相关支持,打造一个多方联动的机制共同参与视障读者服务,使他们能真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同时形成了一种图书馆负责、残疾人服务机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1.3 服务内容及服务资源更加多样化

由基本的办卡借书功能到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由馆藏单一到馆藏多样化。服务内容和服务资源也在发生着变化。浙江省图书馆与杭州肯德基有限公司合作推出“把世界读给你听”公益捐声行动,为视障读者提供有声书服务[4]。广西图书馆举办征文比赛和朗诵分享会,让盲人读者通过盲文来展示阅读的魅力和力量[5]。惠州慈云图书馆当天为68位盲人读者办理智能听书机,免费向盲人提供数字有声读物、电子盲文和定制化、持续性的知识文化服务[6]。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用心和阅读的吸引力,图书馆由藏书中心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转型在视障服务工作中表现得更加明显。馆藏资源也不再只是一些陈旧的盲文书,以盲人节新成立的安康第一家盲文图书馆为例,馆藏资源包括盲文图书与有声资源、盲文点显器、盲用听书机、带有读屏软件的电脑等[7]。这种内容与资源的转变,是我们视障读者服务创新的基础。

1.4 服务对象的精准化和长效化

与普通读者不同,视障读者出行不便,无法及时知晓图书馆提供的新服务,根据视障读者这一特点,公共图书馆以残联、盲协、盲校的读者数据为依托,以残联、盲协、盲校为纽带,把吸引来的读者建档立卡,提供更精准的后续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视障读者不好找是一大难题,通过盲人节活动,能够很好地储备大量读者资源,并对他们提供精准化长效化的服务,后期在资源借阅、活动举办等方面都可以为盲人提供全面的跟踪服务。

1.5 新的服务方式涌现

以往视障读者服务方式还比较传统,无论是借阅服务还是举办活动,与新技术、其他图书馆合作的较少,但此次活动中看到了一些新的服务方式出现,如与新技术的合作的“书服到家”服务,金陵图书馆等南京8家图书馆推出“书服到家”服务,在支付宝的“借书小程序”或者关注“借书”生活号,就可借阅,支付宝账号上芝麻信用积分达550分以上,就可以免费办证,免押金,线上借阅,读者只需把自己的收件地址写上,下单,很快物流就会把其需要的图书送上门[8]。其次与其他图书馆建立合作联盟如 “图书馆视障服务联盟”, 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等5家图书馆联合成立“长三角地区图书馆视障服务联盟”实现资源共享[9]。通过合作与技术应用创新服务方式,为视障读者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

主动的服务思想、多方的服务主体、丰富的服务内容与资源、精准化的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新型服务方式的出现,表明了公共图书馆在视障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工作虽然起步晚,但随着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视障服务工作的未来也会出现更多的创新点。

2 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创新目前存在的挑战

虽然各地公共图书馆在盲人节期间开展各式各样的特色服务,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视障文化服务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读者少、资源不足、专职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各个图书馆也在努力探索尝试但目前还未出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2.1 读者少、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视障阅览室读者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并不是因为盲人不爱读书,而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们还没有形成阅览室看书的习惯。盲人由于出门不方便、多数文化程度偏低、不懂盲文或忙于生计、阅读无法快速直接转化成物质帮助等原因造成盲人读者比例较低,图书馆已有的盲人读者中,人数较多的群体依然是盲校的中小学生和高等特教学院的学生,读者少的问题依然存在。

资源不足也是图书馆目前提升视障服务的一大挑战。就实体资源来说,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普及性读物较多,但研究性专业性的资源较少,无法满足高学历书荒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形态虽然丰富,但各形态资源种类较少需充实,尤其是满足低视力读者的大字本图书、残健共读的明盲对照儿童读物以及满足各种文化层次需求的有声读物,实体资源因受采购源头限制无法短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数字资源来看,由于改造成本较高和技术限制,多数数据库还未实现无障碍服务,读者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有限。

2.2 视障服务人才缺乏

无论是专业型还是研究型视障服务人才,各图书馆都面临着人员短缺问题。在我国除特教专业外还没有专门的学科培养残障人士文化服务人才,而且无论是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学科还是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科学对于特殊服务的培养教育都特别少,所以专业人员非常缺乏。另外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少,很多视障阅览室也没有配备专职视障服务馆员,虽有专人负责,但多是身兼数职,平时仅限于对视障阅览室的维护和读者服务工作,很难有精力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已有的视障读者服务研究也缺乏新技术层面的量化分析。视障文化服务和图书馆服务分属两个领域,需要馆员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视障文化服务还处于基础服务和向国外借鉴阶段,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探索相对较少。

2.3 公共文化服务难以全覆盖

图书馆提供的视障读者服务依然有限,公共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室依然不足。虽然目前全国已经有959家图书馆建立了视障阅览室,但我们依然难以做到全覆盖。尤其盲人出行难,他们需要有更多的基层社会组织及公共图书馆参与到这样的服务中,最好是能将这种服务直接送到他们身边。区县级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室)等与基层联系最紧密,残疾读者数量最多,他们提供的知识服务直接影响到残疾人对图书馆利用的整体水平[10]。但目前视障阅览室在偏远地区的普及程度还很低,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所有视障读者群体还有一定的差距。

除此之外,还存在视障读者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法简单、服务效果低下,依赖于经验的阅读服务越来越不适应视障读者需求[11]、物理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无障碍信息资源建设不足等问题。

3 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的创新方向

3.1 服务资源创新

馆藏是提供对外服务的基础和保障,馆藏资源单一和陈旧依然是目前视障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加强馆藏资源建设,补充各种类型的馆藏资源,丰富馆藏内容,使馆藏在内容、形态上更加多元化,提升馆藏质量。在视障资源建设方面可与中国盲文图书馆加强联系,通过分支馆或集体节约等方式,读者所需资源入藏到本馆,即使不能入藏也要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资金充足,还可以拓宽渠道,入藏一些中国盲文图书馆没有的资源,包括外文盲文资源的采购,为视障读者提供全面的资源供给。公共图书馆已有的服务于普通读者的馆藏资源,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数字资源都很丰富的,但这些资源如何能够在服务普通读者的同时也能够让视障读者收益,也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创新的一个方向。对于一些网站或数据库资源无障碍改造困难的问题,能否通过其他方式为视障读者提供服务。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馆藏,分析视障读者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和阅读兴趣,满足不同程度的书荒要求。

3.2 服务人才创新

视障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是我们视障服务工作创新遇到的很重要的瓶颈,如何解决人才问题也是我们创新的一个方向。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可由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盲文图书馆共同牵头,为公共图书馆负责视障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搭建视障服务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专业培训。对于研究型人才可与高校合作,高校图书馆学课程中可加入视障文化服务的学习内容,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可以与高校合作一起开展学术研究工作。随着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视障服务工作,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视障服务人才,可梳理视障服务工作的优秀案例,让人才带动人才。为视障读者服务的馆员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工作者,还是残疾人工作从业者,我们必须要有人道主义情怀,对我们的服务群体“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帮助他们一起创造美好生活。

3.3 服务内容创新

通过盲人节活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内容出现,未来除了继续延续已有服务内容,还可以继续探索新内容,明确内容创新方向,把文化服务与帮助视障人士创造美好生活结合起来。视障读者中大多数人还是困难群众,他们要面临康复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接受文化熏陶不仅仅只是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更多的是为了掌握某项生存技能。从目前的读者阅读兴趣上看,他们多借阅按摩推拿、心理咨询、文学等类型的书,各馆可根据本馆读者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首先帮助他们掌握某项生存技能,然后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针对中途失明的读者可提供盲文的培训和心理疏导;针对有就业困境的读者开展盲人按摩、盲人电话销售、盲人程序员、盲人电子商务培训等;针对一些需要交友的盲人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会、朗诵比赛等机会拓展他们的交友范围;也可以开展一些普及性的培训如智能手机应用讲座、盲人计算机培训等,在这些培训中还可以推荐相关图书和数字资源提供服务。

3.4 服务手段创新

视力障碍不代表信息需求落后,视障读者服务也需要使用新技术手段。多方合作常态化以后,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合作优势,借力盲协、图书馆、高校志愿者、企业等继续创新出类似“公益捐声”“书服到家”“视障服务联盟”等新的服务方式,保持主动性、个性化的服务理念,让创新型视障读者服务工作常态化,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为视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打造无障碍的环境。

4 结束语

国际盲人节活动是了解公共图书馆视障服务工作情况的一个窗口,视障服务工作的新气象不仅使公共图书馆更受视障读者欢迎,充实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读者队伍,也宣传了图书馆提供的视障服务内容,帮助盲人融入社会。公共图书馆视障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将为实现图书馆和读者的互利双赢,促进文化服务领域的残健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视障盲文阅览室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