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2022-03-25 01:23周航
成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经济

周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数字经济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经济形态,其核心是以人工智能、数字化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机遇[1]。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数字技术,基于数字技术所衍生出的各类新行业、新模式、新服务逐渐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当中,在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与思考方式。在这个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开始经历深刻的数字化重塑,新旧职业的交替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创新能力的高低,而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技术背后的人。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年代,要想获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传统模式的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全国各大高校都应该积极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数字时代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以数据和先进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商业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与经济息息相关,在这种全面数字化的变革过程中,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挑战。

1.1 数字媒介弱化教育温情

在当前数字化的开放式教育生态中,在线教育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线上课程使高校享受到了网络教学的便利,但学生与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被虚拟的数字媒介所取代,流淌在师生之间的温情一定程度上被弱化。数字技术虽然使学生可以接收到更广泛的信息,但也非常容易造成信息的隔离,即人们由于自己的偏好看似主动实则被动接受筛选过的信息。从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app可以看出,大数据能精准抓取我们的喜好,频繁推送我们所感兴趣的信息,逐渐导致我们所接受的思想观念趋于同质。尚处于思想观念形成期的大学生群体,若长期接收同质化的信息,不仅会面临信息窄化的困境,还可能因此束缚其理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2],思想固化,排斥与他人进行思想观念上的互动与沟通。当代大学生群体沉浸于网络媒介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数通过网络完成,导致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交往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逃避社会交往。过于追求片面的线上教育,强行打造数字化学习模式,将建立在数字媒介上的在线教育体系放在高校教学重心位置,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降,通过课堂环境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的温情难以维系,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渐渐缺失。

1.2 人才培养脱离社会实际

教育与经济之间有一层重要的关系,体现在教育对经济的引领作用上。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与技术,高校的研究与创新总是引领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走在社会的前列。而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产业结构与市场人才需求发生变化,曾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对数字经济时代的不适,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反而走在了高校的前列。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大部分重复性低技术型的工种已经在逐渐被机器取代,导致匹配不到合适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增多,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却持续扩大,开出高薪也依然难以聘请到合适的员工。行业的发展与变化速度前所未有的快,沉淀下来的许多知识还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新的概念与新的技术就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AI技术、智能制造、机器学习已经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很多年,人工智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行业,教育部也发文批示要求各大高校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没有历史基础,不同学校也是各自为政,培养模式大相径庭,且大多数院校的所谓人工智能专业只是顺应潮流为了设立而设立,其本质依然属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被高薪吸引前来报考就读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产生落差感也是无法避免的。

1.3 城乡差异加剧教育不公

知沟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活动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以至于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3]。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全民信息化的基础上数字媒介的应用率飞速提高,导致这种矛盾与差距也愈加明显。媒介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新的层面上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城乡差异程度,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也因此有了新的表现方式。城市地区的教育水平长期以来一直优于乡村地区,各种教育资源都相对发达,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全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数都集中在城市区域。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是名校云集,教育资金十分充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乡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上就已经开始出现差距,虽然政府已经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等文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但短期之内城乡差异依然难以缩小,城乡经济、文化及基础建设之间的差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公平化道路上的阻碍。在很多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互联网甚至还没有完全普及,民众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度与购买力更是远远比不上城市地区,而由高新技术所衍生出的各类新型教育更是天方夜谭。城乡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差异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成为一个越来越难达到的目标。

2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

2.1 优化信息设备,升级高校传统实验室

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发展与成熟,数字化产业与各行业的融合程度在逐渐加深,从而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变革,并且这种趋势在未来将会愈发明显。面对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部分传统的高校实验室有时候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尤其是在一些与高精尖技术相关的专业领域。新技术的进步常常人们被认为是驱使研发创新的关键性力量之一,而想要推动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实验设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所高校的实验室不仅是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窗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所高校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来说,结合当前社会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与自身特色办学定位,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是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近几年来深化产教融合的概念已经从职教政策上升成为国家战略,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学科实验室,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4],让教师、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都能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教育服务。

2.2 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纵观当下不同类型的大学课堂,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的现象:教师是知识的单向传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很容易对数字设备产生依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按照固定的PPT 讲授内容,学生在讲台下专注于各自的手机,学生与教师是各自隔绝的个体,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与互动极度缺乏。这种情况在依靠数字媒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常常更加严重,很多时候学生只需打开并登陆课程软件的客户端就会忙于其他事物,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人格的健康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5]。大学课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与大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应改变自己是课堂单向控制者的传统观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针对课堂变成某些学生的“手机堂”现象,高校教师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于在线教学模式来说,由于缺乏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师看不到学生在线学习状态,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更是教师获知课堂学情和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而且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愉悦与快乐,享受教学,享受学习,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维系与加深,教育的人文关怀得以实现。

2.3 打破文理分界,探索多学科融合育人模式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向来文理分明,高等教育领域中这种现象尤为常见,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之间的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迥然不同。很显然,这样明显的界限对于如今数字经济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学科浪潮已经不再适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科学的高度进步,我们必须认识到,打破文理分界,探索多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对高校来说迫在眉睫。学科交叉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逾越学科障碍,籍借知识的融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创造新知识、解决前沿重大现实问题[6]。在迎接全球数字化挑战之际,我们更多提及的,主要是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可以高效处理大数据、利用大数据的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内外已经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数据人才培养工作,但在如何开展大数据专业建设的问题上还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大数据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统计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其他各种领域的知识,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性,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因此,不再局限于分科教学,基于多学科融合来培养新时代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社会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加强乡村建设,改善城乡高等教育不平等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在此基础上累积而来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有研究表明,农村家庭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不利地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依然严重[7]。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与城市居民相比起来有一定差距,且一些偏远山村地区深受传统封建观念的影响,对新思想新科学的接受程度也相对较低,对子女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问题缺乏重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数字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数字化建设总体上差距较大,乡村地区的科技设备应用薄弱。因此,由于城乡差异导致的资源差信息差也随之扩大,高等教育会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程度也逐渐扩大。要想消除这种差异,应当加强乡村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运用到乡村治理中,加大科技设备投放力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通常情况下接受高等教育需要一笔较大资金投入,通过振兴乡村发展,可以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打破“大学无用论”的陈旧观念,使得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接受度与需求度上升。同时国家要合理规划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偏远地区乡村人才振兴,让培养出来的数字时代的新技术人才投入乡村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3 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现代信息网络成为重要载体、信息通信技术成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8]。新经济业态下的高等教育主要模式虽然依旧保持了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模样--学生们仍然要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聆听学者的智慧,但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依然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与变化。无论在什么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都是通过教育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探索性的研究获得最前沿的知识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系统不仅应该聚焦于培养知识型的技术人才,还应该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级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抓住机遇迎风而上,培养好的专业人才,是需要全体社会与高校共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