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2-03-25 01:23占林林
成长 2022年7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精神

占林林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省九江市 332020)

工匠精神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课程之一。实现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不仅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其的发扬,还能通过工匠精神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优秀人才提供支持。

1 工匠精神的概述、价值及教育功能简介

1.1 工匠精神概述及价值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最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一个人在从业中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实际就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的表现。工匠精神体现出敬业、精益、专注以及创新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对于个人而言,是指从业者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并且具备务实肯干,坚持不接以及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专业技术方面,还要体现在专业追求自己专业操守等方面。工匠精神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企业能够守住自身的专长、不断创新技术、建立企业标准,并能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以及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社会而言,工匠精神体现了讲合作、守契约、重诚信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分工合作、写作共赢、完美向上的社会风气,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

1.2 教育功能

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同时在教育方面也具有其重要的教育功能。其教育功能主要有:第一,育人功能。工匠精神中所包含的科学、道德以及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指导一个人形成良好科学素养、道德素养、艺术等素养。科学素养可以引导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积累经验,还能勇于创新,道德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信誉及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拥有追求完美、纯粹的心态。因此而言,工匠精神蕴藏着求真、求善以及求美的精神,可以实现对学生真、善、美的人格的培养,对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规范功能。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精神,在从业人员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能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还能为其提供行为准则,使其的行为得到约束和规范。工匠精神所体现的规范功能形成自律和他律两种形式,自律是从业人员形成形成了自身良好的职业追求和信仰,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负责的开展自己的工作,秉持为产品负责的态度。他律则是企业单位结合“工匠精神”来指定相关的管理制度等来对企业职工进行约束,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第三,激励功能。工匠精神是优秀职业道德的体现,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对从业人员具有激励的作用。工匠精神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产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发扬,可以对从业人员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起到激励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2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对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对从业者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从人格精神的培养开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对从业者良好职业态度及素质的培养。同时,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来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契合。但在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等方面较为单一,导致课程开展中对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未能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造成一些大学生在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存在欠缺。因此,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的融合工匠精神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具备工匠精神的模范人物故事的学习,来激励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从而帮助大学生确定积极的人生价值最求目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

2.2 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战略目标逐渐向制造业转型,而要想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就必须大力推动企业产品质量意识的建立,企业也要积极的开展自主创新。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助力。工匠精神中蕴含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工匠的价值追求,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实现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之一,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将创新作为核心内容,来激励更多的企业进行技术及产品的不但创新,从而有效促进产品质量及品质的提升。工匠精神中包含了对产品质量及品质的极致追求,这种追求会随着产品质量及品质提高而不断的提高,由此可见,工匠精神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精神支持,也为企业产品的制造提供精神支撑。而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利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同时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精神,培养出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4]。

2.3 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就当前而言,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以理论为主,较为单一,过于空洞,缺乏实际性和针对性,学生的学校效果欠佳。而实现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机融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开展教学,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不仅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将优秀人物设立成自身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优良职业道德的养成,促进学生优秀职业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科学素养及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3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3.1 创新课程体系

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将二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制定新的课程教育目标,并结合新时代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创新课程体系,使得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创新,以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指导,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其次,要结合工匠精神来丰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制定课程计划。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的制定中,要体现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教师要提升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认识,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摆在教学的重要地位,并对工匠精神培育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配,促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第三,建立工匠精神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去,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意义,还能提升大学生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重大意义的理解,这也是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目的之一。因此,高校不仅要鼓励教师积极的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应加大相应的投入,建立工匠信息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古今中外各种实际的优秀工匠事例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起到熏陶和激励的作用,也能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5]。

3.2 优化教学模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工匠精神来优化教学模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可以以工匠精神为特色进行来丰富教学内容,并将此教学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融入工匠精神的事例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借助相应的工匠精神故事事例来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自身所学的专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知识及职业精神开展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相对应职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使其更加专注于专业的学习与探究。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其成为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参与到亲身生产实践当中去,从而更加切身深入的体会在实际生产中的工匠精神,切身感受工匠精神在职业中所带来的成就感。二是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方式,大学生更是新媒体的主流参与群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来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可以通过手机微课堂的建立来为大学生的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为大学生沟通交流提供便利,如可以将一些优秀工匠的访谈、演讲等视频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发送到教学平台中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结合学习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群中进行讨论交流,然后结合线下课堂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得及成果。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灵活的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6]。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才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及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工匠精神的学习,积极的了解新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再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要求,将自身定位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工匠,并充分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将工匠精神应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以教出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做为自身的工匠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对自身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只有教师的工匠品质得到不断的提升,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从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另外,学校也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各项制度及政策激励教师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同时多组织一些外出学习培训,拓展教师的视野,使其教学能够和时代接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3.4 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工匠精神培育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学实践,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沉侵在充满工匠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中,能够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熏陶,来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品质。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中,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爱岗敬业、在自己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知名人士开展讲座,为学生讲授他们的工匠精神实践,还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推广工匠精神,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高校要加强重视,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匠修养,以自身的优秀品质作为榜样,并融合工匠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运用新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工匠精神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