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感恩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2-03-26 13:28刘红红
学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刘红红

摘 要: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小学阶段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家校共同认可。小学阶段教育是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的培育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做好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学会感恩是学生成长发展中重要的必备品质,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十分重要,因此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0-018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6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近年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成了教育领域的共识,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良好的素質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萌芽的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对他们成长发展和将来立足现代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要重视感恩教育,教师要切实在各学科教学和校园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以便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奠定扎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小学教育阶段要严格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类校园活动和日常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对父母家庭、教师学校和社会国家都心怀感恩之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便为其后续学习和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一、小学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它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个体应该具备的一种美德,学会感恩才能培养人的责任、自尊和自立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因此感恩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无论知识水平还是思想认知能力都比较低,他们思想道德认知正处于起始阶段,人生观及价值观正在萌芽时期,因此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意识具备较强的可塑性,良好的感恩教育能够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奠定温暖的底色,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也更事半功倍。

(一)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及行为习惯

从学习特点上来说,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是感性的,他们对于情感的共鸣是强烈而直接的。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对感恩概念懵懂无知到逐渐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养成相应的感恩行为,从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格。同时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在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植入对家人、朋友、同学、班级、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责任心,这对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帮助。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而达到让学生体验他人内心情感,学会理解他人感受和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与困难的目的,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帮助他人。成功的感恩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自省和自律,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遵循社会的公序良俗、行为规则及道德规范,因此感恩教育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责任培养的教育,让小学生懂得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感恩教育小学生可以认识到父母的艰辛不易、教师的辛勤付出、同学朋友的关心爱护,激发小学生内心深处对生活与学习的热爱,从而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二)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而德育为先。但是从社会层面来说一些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存在功利思想,大多数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对孩子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则远远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后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自私自利,思想较为狭隘。这种心态对学生的性格发展及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尤其容易让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不利于他们日后的人际交往。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用感激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与物,使小学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从个人思想认知的角度来说,学生只有对他人、他事抱有感恩之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负面情绪,并以感激之心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人、乐于奉献,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感恩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空泛的感恩对象

目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理念的活动并不少,教师也搜集了大量感恩素材组织感恩教育,但教育效果并不佳,究其原因是简单说教及缺乏真实体验的感恩教育方式使感恩教育流于形式与口号。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验证和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人们对理论的认识才更加深刻。

当前小学感恩教育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教师一味单纯灌输感恩教育知识,长此以往,虽然能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行为定式,却始终不能将感恩意识植入小学生思想道德深层意识中。加之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过去教育和引导学生面对的传统苦难已经成了时代的缩影,距离学生太过遥远,难以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对于自小在蜜罐中长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无疑是一种挑战。如果感恩教育不能寻找到合适的切入口,同时感恩对象也是空泛、笼统的社会现象,学生不能将其与自身的生活、学习建立起联系,感恩教育自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甚至有时候就成了空谈。

(二)错位的感恩教育方式

在对学校德育教育进行研究时发现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校德育教学否定学生的能动性,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创造性。德育教学沦为传统的知识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并不能真正有效达成德育教育的目的。感恩教育作为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存在同样的现象,面临同样的困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尊重,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素材难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与学之间出现了背离,德育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这就要求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需要学生主动体验对父母、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情感并产生感恩之情,而不是教师简单进行说教。传统的感恩教育方式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主观能动性,导致感恩教育变成口号与形式。另外,说教式、灌输式感恩教育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触动很少,时间长了反而会把感恩教育虚伪化、形式化,学生难以真正体会感恩教育的价值。

三、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

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来看,新时期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要重视协同育人,即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则要配合好学校教育。小学感恩教育也不例外,要把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德育教育环境和立体感恩的育人氛围。

(一)学校要发挥感恩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立德树人,育人是根本,德育为先导,也就是要把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两者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健康的人格是学校德育的目标,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导学生爱亲、敬长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与感恩教育密切相关。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学校和教师从内心深处就有敬畏感和服从感,所以更容易推进感恩教育。而从教育专业化水平上来说,学校教育更系统、更科学,对小学生心理和学习认知规律把握得更深入,教育的针对性和技巧性更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一定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合理地把感恩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重视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渗透的内容之一,在渗透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利用好语文、道德与法治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深挖其中有利于开展感恩教育的素材。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让主人公彼得内心羞愧的心理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在情境体验中感受母爱的无私、无价和伟大,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有效的感恩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中也有很多这种素材,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单元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有力的依托,教师要利用好三个内容:“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家庭的记忆”开展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把感恩教育纳入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设置与之相关的德育课程,并将其固定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把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结合起来,重视仪式感教育:利用每年的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的活动;在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尊敬教师、孝敬父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体验性活动,如父母的职业体验或家庭劳动体验,在体验中深化学生认识。同时,也要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例如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可以在学校楼廊文化建设或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纳入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可以把一些名人传记、经典故事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使学生懂得感恩并逐渐学会感恩,从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当然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学校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与之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感恩教育素材。

(二)家庭要发挥感恩教育培养起点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環节,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家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而家人则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大量教育事实证明,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要发挥家庭教育感恩品质培养起点应有的作用。

家庭成员要重视家庭生活道德化,营造关爱和感恩的氛围。学生父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做好表率,要孝敬家中老人,夫妇关系和谐;面对别人的帮助要多说感谢,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言传身教,特别是要给孩子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孩子行为上的表现要及时予以评价:对于积极行为要予以肯定或一定的物质鼓励;对于孩子行为上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同时,家校之间要建立协同沟通机制,达成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社会要发挥感恩教育培养的引导作用

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生活在社会中,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利己主义思想确实影响了一批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公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时代发展的新内涵。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要合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弘扬感恩文化精神,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对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好奇心较强。在现今网络信息时代,小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自我意识的影响会导致他们有时候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甚至一些学生还存在错误的价值认知。对此,教师和家长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倾向的引导。社会也要针对小学生的教育需求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社会氛围建设,特别是要利用网络信息媒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宣传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给学生以正能量方面的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教育的引导作用。

四、结语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如何高效实现感恩教育。小学感恩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对他人的帮助产生共情,由内而外产生感恩意识,如此方能达到和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与初衷。

参考文献:

[1] 苏笑悦.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20.

[2] 刘军斌.感恩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1(20).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6).

[4] 邵音波.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J].启迪与智慧(中),2021(5).

[5] 高德胜.感恩教育:从直觉到自觉[J].中国教育学刊,2019(3).

[6] 李祝玲.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