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2-03-26 11:22张扬
学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张扬

摘 要: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的过程中,然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技能服务水平一般,缺乏职业认可度,流动率很高。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在人力资源上的强大支持,缓解养老行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矛盾。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养老行业的人才需求背景,了解现阶段在养老专业人才上的发展困境,并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职院校;养老专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0-00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0.002

现阶段我国养老行业人才数量严重短缺,流失率以及离职率较高,高职院校在进行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着学生生源基础较差、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实训设备场地不足等现象。因此,高职院校应优化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将培养社会优质养老专业人才作为教学导向,培养出复合型的高职院校养老人才,缓解我国新阶段在养老行业上的发展困境。

一、养老业态新变化

首先,在2019年,我国频繁出台了与养老行业相关的各类政策,代表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2021年,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式更名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以下简称养老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代表着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趋势。

其次,我国的养老人口现阶段已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我国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老龄社会。至2020年我国60后正式步入到老年阶段之后,我国在养老人口上会呈现出急剧增长的现象,加上我国医疗水平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老龄化发展也在日益加快,老年服务需求将会呈现出非常大的转变。

最后,伴随着我国在养老行业上的政策引导以及政策激励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的大量资金开始逐渐流向养老行业,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养老组织、养老机构,面向不同阶层的社会养老群体,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在各个社区也出现了全新的社区养老模式和创新业态的居家养老模式。但是目前我国想要在养老需求逐年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出高质量的养老人才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成本。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开设养老专业的学校仅有200多所,个别开设养老专业规模较小的高职学校在校生仅有十几人,无法满足我国在养老行业上的社会需求。在个别养老机构中,大部分的领导层或管理人员都没有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来学习与养老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我国大众对于养老行业认知存在不足,养老行业福利待遇也比较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养老人才培养出现了非常大的阻碍。

二、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一)数量严重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亿,整个养老行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但是从现阶段的养老行业服务人员数量统计数据表明,整体养老機构的人才资源配备数量和我国在政策要求上的配置比例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导致我国的养老行业发展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制约。

(二)层次较低,缺乏中高层次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

受到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我国社会大众对于养老行业的定位还停留在“低层次护工”阶段,从事养老行业的人员90%以上都是40后以及50后人员,整体的养老行业服务团队存在着文化理论知识较弱、护理技能不够完善、专业化程度价较低的问题,最终导致整体的养老服务水平无法达到标准。伴随着我国社会大众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我国老年人员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对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以及要求,需要养老专业的服务人员具备心理学、管理学以及医护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展开科学合理的沟通,并展开相应的文化交流以及养生服务。但是从现阶段实际的养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这些综合素养较低的“低层次保姆式”专业人员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内老年人在养老服务上的心理需求以及服务需求。

(三)流动性大,影响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行业和其他的新兴产业一样,自身想要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来作为基础保障。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关专业人才的流动性较大,离职率较高,而究其原因,就是在养老行业上的人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工作强度又比较大。个别地方民政部门联合相关劳动部门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待遇补贴等方式,鼓励一些社会上的无业人员和下岗人员参与到老年服务行业中,但是在这些人员的从业过程中,获得养老行业岗位证书的人员数量不足30%,在工作6个月之后,大约有一半的人员会离职,选择一些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强度不用太大、福利待遇也较高的其他服务行业。养老行业的人员流动性除了影响整体养老服务的连续性效果,也从根源上影响了整体养老服务的质量。社会上的养老服务机构无法建立较为稳定且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更加无法通过有效的晋升制度给社会培养中高级的养老专业管理人才。

三、高职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的困境

(一)职业教育体系与个人发展需求脱节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仍然不够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办学层次不够高,很多开设养老专业的学校自身办学层次比较低,数量也比较少,通常都是民政事业教育为社会背景的中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而在专业开设数量上更是严重不足。其次是升学渠道不够畅通,从养老专业的人才发展规律来进行观察,进一步优化教育层次是使得人才培养逐渐从低端服务转向高端管理的关键所在。养老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来展开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机会较小,毕业之后通常只能够从事一些社会上的基层服务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能够通过自考本科以及专升本的考试模式进入到本科院校,对口升学的概率相对来说也比较小,使得养老专业的人才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不紧

在中职院校的养老专业中,在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应该依照养老行业的服务需求、未来发展趋势、职业特性等相关指标来进行综合考量。从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决定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而就养老专业来说,养老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自身掌握的基本技能不如中职毕业生,也没有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管理知识以及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最终展现出两头受气的状况。举例来说,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养老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要求学生具备爱心以及奉献的服务精神,在专业知识上需要具备管理学、护理学和老年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自身的专业技能上需要了解养老机构管理以及整个老年产业管理的实践技能,在自身的岗位能力上需要具备较为强大的交流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学习能力。整体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多,但是却不够精细,自身的专业技能较为宽泛,但是却不够专业,无法达到我国养老行业的岗位需求,也无法达到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目标。

(三)教育教学资源与培养需求适应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针对性效果不够完善,常常是校内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就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整体的课程体系拼接化特点显著,一些核心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其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配备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在养老上的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大多数都是从地方的卫生专业以及管理专业等相关学科转化而来,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都比较少,而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样的缺陷和问题,聘用了来自社会养老企业的专业人员展开兼职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学方式错误,教学手段不够完善以及教师人力资源流动率较大的现象。最后,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教学标准不够统一,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征。也正是由于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在这方面的学术理论研究也不够深刻,导致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随意化较为严重,没有编制专业化的教材。

四、高职院校培养养老专业人才困境的应对对策

(一)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养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重点课程设置上,需要综合整个养老行业和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根据养老专业的人才岗位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首先是引企入教,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整个高职院校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优势。养老行业的专业人才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自身的专业属性也比较强,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针对性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根据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以及中高端养老人才需求的岗位特点,设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适应我国在养老行业上的发展趋势。其次,高职院校在展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人才就业的输出地点以及学生的就业单位和岗位层次等相关问题,发挥出整体市场需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的定位,同时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我国社会在养老行业上的社会发展需求。最后就是需要创新机制,强化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水平和对接水平,探索和创新产教协同的育人机制,与社会上的养老企业形成联盟育人模式,并同社会上的养老机构进行有机联动,将养老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岗位需求进行有机融合,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清晰地界定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多个角度推动高职院校在养老专业上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出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优化我国养老行业的人才综合素养,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能够实现全方位对接。

(二)合理设置专业方向,拓宽专业覆盖面

养老行业涉及的领域较為广泛,因此单纯地展开老年护理教育无法满足我国日渐老龄化社会在人才发展上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养老专业的办学主体,可以通过大量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运用平台+方向的养老专业人才教学形式。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作为整个养老行业的专业大类,应该设置老年运动与健康、老年服务沟通技巧、老年伦理学等相关的专业教学方向,针对整个养老行业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课程,以供所有养老行业方向的学生来进行学习。等学生到了二年级,可以展开专业分流,学生可以综合自身的职业爱好和个体发展规划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最后完成自身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这种平台+方向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够使得学生实现综合性全面发展,并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发展得更加完善,全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使得学生的职业发展具备更加光明的前景。

(三)引进并拓展教育资源,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在养老专业建设上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国内外的优质教育机构进行相应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可以和当地的本科院校进行合作,建立与养老相关的专业,给学生自身的升学和个体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渠道;还可以通过与国外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较为先进和成功的教学理念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展开国内外师生的沟通互动,进一步开阔学生在养老专业上的国际视野,优化学生的个体竞争力,提升他们的专业学习水平。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这门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联盟,讨论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的具体标准,最终形成较为统一和系统化的养老专业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实力以及专业建设特长,建立与养老专业相关的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有机传递,优化在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培养效率。

(四)强化行业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加强养老服务课程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资源的建设上,应该积极探索和引进整个养老行业类相关企业的项目案例,编写出具备特色的专业教材,建立更加系统化、统一化以及职业化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与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标准上,紧密结合整个养老行业在人才上的需求,将全面优化养老行业人才的创新水平以及实践水平作为教学核心,严格落实各类教学计划,全面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进一步改善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该意识到我国现阶段在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困境,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政策,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专业方向和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等方式,有效解决我国在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我国养老行业实现创新性的突破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春雨.养老新业态下高职院校养老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4).

[2] 张琳宜.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科学咨询,2020(10).

[3] 周林.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0).

[4] 吴新建,陈艳茜,宁玲.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9).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