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2022-03-27 10:35冉巧霞
求知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构建策略家庭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家庭教育;教育方法;构建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GS[2020]GHB13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冉巧霞(1978.11—),女,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一、“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而研究表明,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程度高于学校。“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应用于家庭教育以构建丰富、多元化的数字化资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又有助于学生智力、情商的发展。然而,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为家庭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要想实现家庭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正视“挑战”,转“战”为“机”[1]。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当面访谈的方式,客观地阐述“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的现状,通过深入的剖析明确“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挑战一:融合度低——信息技术普及,家长及孩子缺乏合理的使用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所在地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促使家庭教育向现代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调查发现,有不超过20%的家长表示会随机性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家庭教育;不超过30%的家长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社会、学校进行沟通的有效性较低。通过深层、细致的对比发现,学校依托互联网平台参与家庭教育的频率较高,但仅借助微信这一个平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知晓家庭教育趋向“现代化”发展的优越性与必要性,但却缺乏对互联网的合理使用,致使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度低,让信息技术变成家庭教育的华丽“包装”。

挑战二:针对性差——信息质量参差,家长及孩子缺乏按需甄选的能力

信息技术丰富了家长及孩子获取信息的途径,但却无法保障信息的质量,因而如何提升家长及孩子的信息甄选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又一个挑战。调查发现,有超过75%的家长盲目地选择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事件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在进行细致化地分析后发现,超过60%的家长表示在选择家庭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学生自身的特征;而超过75%的家长表示通常会照搬家长群体在与学校沟通时发生的事情作为家庭教育内容;仅有不超过10%的家长表示会按照学生的特性选择家庭教育的内容。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知道互联网上的信息非常丰富,但却缺乏按需甄选的能力,导致家庭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降低,还可能使负面信息或多或少地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

挑战三:语言交流多——信息技术介入,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交流较少

众所周知,交流并非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语言、眼神以及动作等多个维度的协同合作,但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致使亲子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次数减少,所以如何避免現实生活中的亲人变得像陌生人一样的现象发生是现今家庭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调查发现,有超过80%的家长盲目地依赖微信、QQ等通信工具。进一步分析发现,超过85%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家庭成员都在家里的时候也会通过微信的方式进行沟通;超过72%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家庭成员几乎只在吃晚餐的时候见面,其余时间都是各做各的事情;仅有10%的家长表示会在每周六的晚上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介入家庭教育,为亲子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却极大缩短了家庭成员面对面沟通的时间,让沟通从“语言+情感”的形式转化成只有“语言”,信息技术变成了亲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拦路虎。

此外,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方式比较单一。超过60%的家长受到场所、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会选择微信“语音”功能;而只有15%的家长选择微信“视频”功能进行面对面沟通;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超过75%的家长采用聆听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仅有10%的家长会根据每次教育的目标选用适当的案例,甚至向孩子诉说亲身经历让孩子用心体会。

二、基于“互联网+”的家庭教育原则

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要求家长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主动地阅览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训练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探索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的新思路[2]。亲子关系乃家庭教育之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长开展快乐、高效的家庭教育的必要条件。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家长要注重对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致力于构建平等的亲子关系。所以,家长应始终坚持“以孩子为本”的原则,具体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契合孩子发展特征。家庭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孩子,因而家长应放下“架子”,可以通过与学校教师的深入交谈,明确孩子所处年龄阶段的整体特点,并深层、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家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掌握孩子成长的独有特征,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以及实施路径。

二是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任何高效的教育都不是依靠施教者的强加,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学”、积极地“探”。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必备技能,在具体的学习中家长要建立“共同话题”,引导孩子主动地与自己交流,这能够自然而然地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从而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避免形成“现实生活中的亲人犹如陌生人”的关系。

三、基于“互联网+”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互联网+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要想让信息技术助力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家长就必须要科学、理性地选择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教法”(即“教育方法”)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更是发挥信息技术、家庭教育优越性的保证,所以家长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庭教育应当做到“控制”“转移”以及“创造”[3],具体如下:

1.控制上网时间与内容

这里提到的“控制”,绝非家长的“一言堂”,而是指家长与孩子协商后制定的“协议”,在具体的实践中,主要侧重于“时间”与“内容”方面。对“时间”的控制,是“协议”中对孩子上网时间“起始点”与“休止符”的严格要求。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长,记录自己上网的时间段,以提升“协议”的严肃性,促使孩子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并非随意进行的,而是具有权威性的。对“内容”的控制,则是家长立足于孩子的自制力与辨别力,在真假难辨的信息世界和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中,致力于减少网络游戏、负面信息等对孩子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过滤孩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提升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的信息质量,从而净化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鉴于此,家长可以将电脑、平板等上网设备放置在客厅等开放性的空间,便于对孩子的上网“时间”与“内容”进行真正的控制,并在设备上开启“青少年模式”,以净化孩子上网的环境,提升孩子所浏览内容的有效性、正面性以及适用性。

2.转移孩子兴趣与爱好

兴趣爱好是可以培养的,因而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并不需要饰演“康王的儿子”(康王的儿子——拧着干),而是要发掘孩子的兴趣点,致力于“引导”与“开发”。“引导”侧重于对孩子原本的兴趣爱好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家长不要以主观的判断否定孩子感兴趣的网络游戏、喜爱的信息内容,而是要客观、深层地了解孩子所玩的游戏和所浏览的内容,辨别其中的利与弊,进而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如孩子在玩游戏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人物的形象并思考人物形象呈现的方式,促使学生的兴趣点从玩游戏转为电脑绘图、简易编程等。“开发”则需要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家庭趣味游戏,如体感游戏、思维游戏等,这些游戏既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又可以增强孩子的体魄,锻炼孩子的思维,使家庭教育真正地落实“寓教于乐”。

3.创造锻炼空间与平台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庭教育应致力于“创造”,这里的“创造”侧重于对空间与平台的创造,旨在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厚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具体实践中,家长要立足于家长与孩子地位的平等,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并对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与肯定,同时要让孩子持有“一切皆有可能”的信念,为孩子提供尝试的空间与平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在尝试时家长不应全然放手、冷眼旁观,而应参与其中,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打造“你中有我”的家庭教育环境,推动孩子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与发展。

(二)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构建策略

1.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网络教育平台

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家庭教育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家长不能仅仅着眼于所选用的教育资源的“时代性”,而是要立足于孩子的实际需求,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与学校资源,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顺畅、高效的网络教育平台。所以,结合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对象——社会、学校、家长,构建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家長应做到“两个主导”“一个依托”,其中,以社会力量、专业机构作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以社会力量为主导。家长借助社会力量,搜集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家长搜集教育资源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家长还可以借助微信、QQ等渠道为家长提供的交流空间,这样在进行交流学习和讨论时就不会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

二是以专业机构为主导。“术业有专攻”,因而家长要通过由专业机构主导搭建的以“指导”与“传播”为目标的网络家长学校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确保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与成效。

三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家长可以开展“双线教育”亲子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对于工作较为繁忙的家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的亲子互动活动;而对于空闲时间较为充裕的家长,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搜集线下教育资源开展线下亲子教育活动。

2.加强信息共享,发挥家校共育作用

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家长应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这就要求家庭与学校之间加强信息共享,构建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家校共育模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家校共育模式的教育作用,避免将家校共育沦为“口号”。对学校而言,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在校信息与家庭信息的实时共享,确保教师和家长能够全面掌握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同时,学校应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通信工具创建和家长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这不仅能提升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便利性,而且能及时向家长推送教学动态、传达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学校和家庭达成教育共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加强家校信息共享,可以形成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管理合力,同时家长能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习惯塑造等进行全面的监督和引导,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李继刚.冲击与反思:互联网时空关系对教育的影响[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12):50-55,95.

叶祖庚.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破解家庭教育现实问题的出路[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3):135-139,150.

张东燕,高书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66-71.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构建策略家庭教育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