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课程”

2022-03-28 03:03刘从华王凯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静态词语文字

刘从华 王凯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立足于“这一课”(“静态文本”),深入挖掘文本教学价值,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又要超越“这一课”,用“动态课程”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统筹、升华“静态文本”。

一、立足静态文本完成基础积累,提升思维品质

1.在文本阅读中完成基础积累

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积累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石拱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概念、特点,还要让学生知道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这些都属于基础积累的范畴,但笔者所说的基础积累不局限于此。

其实,不论是《中国石拱桥》,还是这个单元的其他课文——《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编者将其选入教材,更多的是看中了它们的“审美”价值——作家通过语言把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而这才是这个单元教学的重点,即必须引导学生完成的基础积累。具体到《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是如何抓住“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这个中国石拱桥共有的特点,用简洁、准确、优美的语言把说明对象介绍清楚的,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如何抓住这个重点展开教学呢?本文为我们描述、欣赏桥梁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如关于桥梁的结构,文中有“桥身”“桥洞”“桥面”“桥墩”等二字词语;关于桥梁的特点有“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等三字词语;关于桥梁的赞美有“结构匀称”“古朴美观”“巧妙绝伦”“独一无二”等四字词语。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温度”(王尚文语),能让学生在审视、掂量、咀嚼、玩味、涵泳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还能知道美好的事物需要用优美、准确的语言表达,明白美好的事物需要从特征到功能、整体到局部、历史到现在等不同角度去欣赏。

2.在文本赏析中提升思维品质

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挖掘教材中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赏析中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围绕主问题“如果把这则寓言的第三段‘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到‘河曲智叟亡以应’删去,故事依然完整。你觉得第三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设计深度学习活动:①“朗读品味”活动——“以神态传神”,分角色读出智叟“笑而止之”的不屑和愚公“长息曰”的自信;“以气势夺人”,读出愚公排比说理,气如长虹的气势。②“品味欣赏”活动——品析这段文字的“一点”之妙,如一字之妙、一词之妙、一细节之妙、一修辞之妙、一人物形象之妙等。③“寓意创写”活动——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出读完这则寓言故事后所领悟到的道理。④“背读积累”活动——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第三段。

通过以上4项活动,学生能真正领悟到,如果把第三段删去,故事的情节就不够生动,故事的手法就缺乏灵动,艺术的创作就失去真实,寓言的讽刺效果就会消失,人物的形象就不够丰满,故事的寓意就不够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4项活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联想思维、归纳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发展。

二、着眼动态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部编教材提供了由“基于教材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课程资源的教与学”的广阔空间。语文教师要发挥教材资源优势,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________教学《梦回繁华》时,教师可以基于“静态文本”,开发如下“动态课程”。

一是活学活用,让静态的文字“动”起来。《梦回繁华》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显得典雅而富有韵味。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研读文字想象画面,再观察画面体悟文字,最后进行微写作,如写一段街市场景,用上文中出现的“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等词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知道“摩肩接踵”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的意思,还能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战国策·齐策一》)如果每次学习新词语都养成追根溯源、活学活用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了,语文学习要从“文字”上升到“文学”最终到“文化”层面,动态的课程意识就会在他們心中扎根。

二是学科融合,让静态的文字“立”起来。《梦回繁华》中有大量的美术术语,如“绢本”“设色”“风俗画”“界画”“手卷”等,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弄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他们就难以真正理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是,把美术教师和历史教师请到语文课堂,与语文教师同上一节课:请美术教师从专业角度对本文中出现的美术术语以及鉴赏画作的方法进行讲解,这样课堂学习到“设色”“绢本”等词语时,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张择端挽起袖子运笔着色的场景,读到“手卷”时,眼前又会出现从右到左徐徐展开的画在绢上、飘逸灵动的千古名作;请历史教师补充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及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宋代文化繁荣及其衰落的原因和影响,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域。这种学科间的融合能让学生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场景与知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是群文阅读,让家国情怀“种”下来。教学《梦回繁华》时,除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读懂张择端通过画作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忧盛危明的意旨,以及南渡的北宋遗民回归故土、梦回繁华的思乡和爱国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七年级上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课外推荐阅读诗词中岳飞的《满江红》,以及七年级下册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联系起来,以“故土难舍,家国情怀”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学生通过这几篇文本的阅读,既能明白用文字表达爱民族、爱国家之情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首歌、一幅画等,又能明白千百年来,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黎民百姓,大家热爱国家的情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群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拓展研究,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宋史,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临摹《清明上河图》的某个局部,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学唱岳飞的《满江红》……这样,《梦回繁华》就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串联课程的一根主线了,语文教学就实现了从“静态文本”向“动态课程”的跨越。

这样的课程当然无法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完成,教师要统筹安排课内课外时间,让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收到实效,课程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作者单位:刘从华,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王凯,枣阳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静态词语文字
容易混淆的词语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猜猜他是谁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50t转炉静态控制模型开发及生产实践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