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对照分析

2022-03-29 01:32李维阁渭南市合阳县医院耳鼻喉科陕西渭南715300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李维阁(渭南市合阳县医院耳鼻喉科,陕西 渭南 7153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为耳痛、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儿童为该病高发群体,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降低儿童生活质量,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儿童失聪[1]。在临床实践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往往伴有腺样体肥大,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实施药物保守治疗疗效显著,病情严重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尽早接受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方案包括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术等,目前关于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疗效哪个更好,仍存在争议[3]。本文旨在对照分析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49耳患耳。对照组均为单耳患儿,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1.8)岁;平均病程(10.7±1.4)月。观察组均为单耳患儿,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1.6)岁;平均病程(10.9±1.3)月。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患儿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肥大;患儿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书;分泌性中耳炎持续4个月且伴有听力减退等症状、鼓膜或中耳结构受损。排除标准:有耳聋家族史等;患有鼻咽部肿瘤;有严重脏器障碍;特殊过敏体质;精神失常。本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腺样体切除术:患儿呈仰卧位,于患儿肩部下方放置薄枕,提高身体,使头后仰,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儿口腔内放置Davis开口器,暴露患儿口咽腔,于患儿鼻部放置吸痰管,扩大患儿鼻咽部区域的视野,从口腔内插入70°鼻内镜,暴露患儿的腺样体、鼻孔、鼻咽与咽鼓管部位,获得手术视野,通过电动切割器实施腺样体组织切除操作,确保吸切钻的开口与患儿腺样体组织相对,按照从上至下顺序切除,包括咽鼓管咽口及圆枕等部位的腺样体组织,切除时不要损伤患儿正常组织,切除完成后,使用棉球压迫止血。对照组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对患儿外耳道进行消毒,放入耳内镜,获得手术视野,使用短斜面7号穿刺针实施鼓膜穿刺,将其与1 mL注射器连接,置于患儿鼓膜前下象限,穿刺后吸取患儿鼓室内的积液,如发现患儿鼓室内的积液呈胶状或黏稠状,在该穿刺孔后方上部区域,另取一处,行鼓膜穿刺,向鼓室内注入5 mg地塞米松溶液,冲洗患儿鼓室,再吸出积液,穿刺后使用消毒棉球密封患儿外耳口,术后定期更换,1周后去除密封消毒棉球。观察组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对患儿外耳道进行消毒,放入耳内镜,应用鼓膜切开刀,于患儿鼓膜前下象限区域行切口,以放射状或弧状方式切开,鼓室积液吸取措施同鼓膜穿刺术,积液吸出后,将“工”型哑铃管置于鼓室内,使其在患儿鼓膜切口位置卡住,在术后3~6各月内,哑铃管可自行脱出,如未脱出,于术后6个月内人工取出。两组患儿术后均接受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观察患儿鼓膜恢复状况、哑铃管位置、哑铃管是否畅通、耳道内是否出现分泌物等,随访1年。

1.3观察指标 于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4]。统计两组患者出现中耳感染、长期鼓膜穿孔、听力下降、鼓室硬化症状的数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前、术后1周与术后1年,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测定两组患儿的ABR阈值与ABRⅠ波潜伏期。统计两组患儿中耳积液消除时间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于术后6个月使用ELISA法测定患儿炎症指标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

2 结 果

2.1治疗有效率 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9.4%;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9.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949,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中耳感染2例、长期鼓膜穿孔1例、听力下降3例、鼓室硬化2例,发生率为16.3%;观察组中耳感染2例、听力下降1例,发生率为6.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215,P<0.05)。

2.3ABR指标 术后1周、术后1年,两组ABR阈值与ABRⅠ波潜伏期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前术后ABR指标比较

2.4中耳积液消除时间与复发率 观察组中耳积液消除时间为(7.1±0.9)d低于对照组的(11.2±1.3)d(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1%(2/49)低于对照组的18.4%(9/49)(P<0.05)。

2.5炎症指标 术后6个月,观察组TNF-α(0.25±0.08)μg/L、IL-6(17.16±2.73)ng/L,IL-8(265.32±26.14)ng/L,对照组TNF-α(0.53±0.16)μg/L、IL-6(23.42±3.11)ng/L,IL-8(336.22±42.19)ng/L。观察组各项炎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鼓膜穿刺术是利用穿刺针去除患儿中耳积液,不能畅通患儿咽鼓管[5];鼓膜置管术在吸出患儿中耳积液的同时,于鼓室内放置通气管,可维持患儿鼓室内外气压平衡,暂时替代咽鼓管,降低中耳黏膜通透性;与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可恢复患儿咽鼓管功能,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促进患儿恢复[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鼓膜穿刺术仅可吸出患儿中耳积液,咽鼓管功能恢复时长更长,使咽鼓管长期处于塌陷状态,患儿中耳腔在短时间内仍存在负压,延长患儿临床症状消除时间[7];鼓膜置管术可通过通气管的植入,替代咽鼓管的功能,加速患儿的恢复,治疗效果更显著[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将腺样体切除术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联合治疗,可促进患儿患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年ABR阈值与ABRⅠ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BR阈值与ABRⅠ波潜伏期为听力学指标,如ABR阈值≤30 dBnHL,且I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听力正常,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可缩短患儿病程,在短时间内恢复患儿中耳功能,恢复患儿听力。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与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因为在鼓膜穿刺术中,患儿咽鼓管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负压状态,会持续渗出积液,延长中耳积液时间,加大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而鼓膜置管术可消除鼓室内外的气压失衡现象,避免患儿持续渗出积液,缩短中耳积液时间,降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观察组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NF-α由Th1细胞分泌,水平提升,说明患者腺样体微环境出现变化,产生炎症;IL-6由Th2细胞分泌,水平提升,诱导B细胞释放IgE,引发分泌性中耳炎;IL-8由巨噬细胞分泌,可介导黏膜损伤,并使患者病情出现慢性迁延。本文结果表明鼓膜置管术可有效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高患儿免疫水平,减轻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中,在行腺样体切除术时,和鼓膜穿刺术相比,鼓膜置管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预后良好,缩短患儿病程,促进患儿恢复。

猜你喜欢
管术咽鼓管腺样体
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开腹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咽鼓管圆枕形态与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关系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的影响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