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NC与NPP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2022-03-29 01:32康建军高乐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陕西榆林718000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脱机插管呼吸机

康建军 高乐(榆林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陕西 榆林 718000)

当老年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时通常需要进行呼吸机支持,并且在原发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前,一般会采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方式维持患者正常通气[1]。待原发疾病得到一定控制后,患者呼吸功能也有所升高,此时可开展脱机拔管干预。以往常规干预措施是在拔管后开展面罩吸氧或是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干预,并且对于依旧无法改善的患者还需再次插管实施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2]。伴随临床对机械通气拔管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3]指出,对呼吸衰竭患者,在机械通气拔管后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能够获得良好的通气效果。但目前临床对该说法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仍需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观察HFNC与NPPV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拔管后低氧血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开展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及实验组,各42例。常规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69.89±4.86)岁。实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70.08±4.92)岁。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在开展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4];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并且通气时间超过48 h;原发疾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能够进行脱机拔管;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相关医疗文书。排除标准:气管切开者;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严重肺大疱患者[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脱机措施:选择HFS-3100型呼吸机(采购自企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对全部患者开展脱机干预,设置自主通气模式,将压力调节在7~10 cmH2O,呼吸末正压通气设置在3~5 cmH2O,氧浓度调节为40%。当患者未出现以下任何一项即可脱机拔管:呼吸窘迫体征,心率低于60次/min或超过130次/min,显著呼吸困难,胸腹矛盾呼吸,呼吸辅助机参与呼吸;意识快速变化;伴有急性心律失常;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5 min及以上低于90%;呼吸频率持续5 min及以上低于8次/min或超过35次/min。(2)脱机后呼吸支持:常规组患者予以NPPV干预,选择PA-900型无创呼吸机(采购自济南骏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口鼻罩连接,实施正压通气治疗,选择S/T模式,将初始吸气压调节在10~12 cmH2O,控制呼气压在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维持在0.5~1.0 s,呼吸比是1:1.5~2.0,氧浓度依据患者氧合情况调节,但要求目标血氧饱和度需超过90%,在干预过程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上述各项参数开展调节,干预24 h后停止,针对仍需吸氧的患者可实施常规氧气吸入。实验组患者予以HFNC干预,选择经鼻高流量吸氧仪(采购自北京利泽隆贸易有限公司),并使用配套鼻导管,氧流量40 L/min,气道湿化温度控制在34℃~37℃,氧浓度依据患者氧合情况调节,但要求目标血氧饱和度需超过90%,在干预过程中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上述各项参数开展调节,干预24 h后停止,针对仍需吸氧的患者可实施常规氧气吸入。

1.3观察指标 比较拔管前1 h及拔管后1、12、24 h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心率、呼吸率;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拔管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拔管后1 h心率低于常规组(t=3.924,P<0.05);拔管后12 h及24 h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t=4.407、2.522,P<0.05),心率、呼吸率均低于常规组(t=5.417、4.631,5.753、6.65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管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再次插管率28.57%(12/42)低于常规组52.38%(22/42)(χ2=4.941,P<0.05);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率11.90%(5/42)与常规组的9.52%(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

3 讨 论

HFNC属于新型氧疗装置,其所输送的空氧混合气体总流量最高能够达到60 L/min,并且气体能够得到加温加湿处理,同时通过一个大口径鼻塞同患者有效连接[6]。孙振康等[7]研究结果发现在氧合指数、心率、呼吸率方面,HFNC明显优于NPPV,并且其再次插管率也显著低于NPPV。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拔管后1 h心率低于常规组;拔管后12 h及24 h氧合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心率、呼吸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相较于NPPV干预,HFNC干预存在以下几项特点:(1)能够维持恒定的氧浓度,并且还可发挥加湿加温作用;(2)能够将鼻咽部位解剖死腔内滞留的二氧化碳清除,并且伴随氧流量的上升,其清除率也相应升高,患者在吸气时能够避免反复吸入呼吸末二氧化碳,进而提升呼吸做功[8];(3)同NPPV具有相似的肺泡复张效果,进而提升氧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同时还可降低右心室后负荷,有利于维持患者心率稳定,另外,HFNC还能够显著提升潮气量,进而满足机体每分钟对通气量的需求,有利于降低呼吸频率,对于调节呼吸节律具有重要意义[9];(4)HFNC通过鼻塞相连,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面罩连接机会,进而增强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对降低再次插管率具有积极作用[10]。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拔管后开展HFNC干预,相较于NPPV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呼吸率、心率、氧合指数,同时还可减少再次插管率,可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脱机插管呼吸机
创伤后非心脏手术重症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指导脱机的膈肌超声指标的研究进展〔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体外隔肌起搏器辅助脱机困难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体外隔肌起搏器辅助脱机困难患者成功撤离呼吸机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