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在治疗慢性开放性创面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3-29 01:32郭江福佘荣峰张一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贵州贵阳550002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尿激酶换药无菌

郭江福 佘荣峰 张一(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慢性开放性创面愈合缓慢,感染率高,如未给予处理,易影响患者的预后[1]。常规创面修复方法,可实现对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但需反复换药,且修复效果不尽人意[2]。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而尿激酶自健康人尿中分离,同样可自肾组织中获取,为酶蛋白的一种。该药物经静脉给药,具有溶栓之功效。尿激酶外用,则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皮损愈合、消肿止痛[3]。但尿激酶应用于慢性开放性创面患者罕见报道。本文旨在分析尿激酶在治疗慢性开放性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慢性开放性创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47)。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28±16.32)岁;平均创面大小(13.46±4.15)cm2;平均创伤时间(10.25±3.20)周。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05±16.28)岁;平均创面大小(14.00±3.19)cm2;平均创伤时间(10.42±2.65)周。纳入标准:均为慢性开放性创面[4];患者依从性强;分组方式伦理委员会已经讨论决定。排除标准:急性创面排除;非开放性创面排除;参与研究前,创面已发生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者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排除;参与研究前已发生感染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修复方法给予治疗:对患者的创面进行评估,给予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并采用无菌纱布覆盖;修复期间,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换药频率为2次/d,至创面愈合为止。观察组联合采用尿激酶治疗,取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10万单位×5瓶,生产批号:170928)5 000 U+0.9%氯化钠2 mL稀释,后给予外用冲洗,2次/d,减少积液,使积液清亮,促进感染创面恢复,连续使用至创面愈合。在此期间,两组患者均应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防阻碍创面愈合。

1.3观察指标 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延期愈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与满意度,包括创面愈合时间、修复满意度[6],在治疗8周后持续随访3个月,确定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96.62%(44/47)高于对照组75.47%(40/47)(χ2=16.362,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2.3实验室指标 治疗8周后,两组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分别低于两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8.215、10.327、12.089,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2.4修复效果与满意度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6.75±1.23)周,少于对照组的(10.58±2.26)周(t=6.58,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95.25±1.45)分,高于对照组的(74.15±3.16)分(t=8.23,P<0.05)。

3 讨 论

临床常见的慢性开放性创面,多由糖尿病足溃疡、伤口延期愈合、压疮等原因所导致,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的特点。因创面需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感染的风险较高,如未给予处理,极易导致病情加重。慢性开放性创面的常规修复方法,以清创,去除坏死组织,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或采用无菌凡士林覆盖创面为主。采用上述方法修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但需长期换药,方可保证创面清洁,促使创面愈合。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降钙素原、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常规修复方法相比,联合应用尿激酶修复的有效率更高,修复的安全性更强,炎性反应减轻,优势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采用该药物外用涂抹,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创面,并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对凝血因子产生影响,使其减少,达到改善创面部位血液循环的目的,有利于患者创面更快愈合[7];(2)尿激酶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创面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促进血管增生因子、愈合生长因子分泌,刺激创面新生血管生成,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8];(3)采用尿激酶外用的方式,对慢性开放性创面进行处理,能够在创面之上形成保护层,形成相对无菌的环境,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细菌作用于创面,避免诱发感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9];(4)将尿激酶应用到慢性开放性创面的处理过程中,不会对创面的氧及营养成分运输造成影响,换药次数少,便可对创面的愈合产生促进作用,节省医疗资源及人力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创面修复期间,清洁度、湿度,以及饮食等因素,同样会对创面的愈合速度、修复安全性产生影响。故本院采用尿激酶修复期间,同样从上述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了干预,于修复期间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可进一步抑制外界细菌入侵,使创面感染率得以进一步下降。换药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现对交叉感染的预防,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的换药依从性,为创面的愈合提供可靠保障;修复期间,嘱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同样可达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修复效果、提高创面修复安全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尿激酶治疗慢性开放性创面,有效率高,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且创面愈合快,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在观察指标方面尚有不足,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尿激酶促进慢性开放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为药物剂量以及用药时间的控制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尿激酶换药无菌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