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2022-03-29 01:32梁永欣孙昌勤凉山市会理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四川凉山6500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四川攀枝花67000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消融肝功能射频

梁永欣 孙昌勤(.凉山市会理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四川 凉山 6500;2.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四川 攀枝花 67000)

肝癌发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因此常会被忽视,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肝癌中晚期,癌细胞常会侵犯门静脉,进而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针对肝癌合并PVTT,临床尚未有彻底治愈的方式。传统治疗方案多采取外科手术切除,可取得较优的远期疗效,然而缺陷是创伤性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皮射频消融技术的出现,也为肝癌患者的微创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旨在探究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位于不同肝段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9.28±4.51)岁;肿瘤结节直径(4.61±0.42)cm。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9.36±4.43)岁;肿瘤结节直径(4.53±0.47)cm。纳入标准: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自愿作为受试者对象,承诺完成全部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确诊为肝癌[2],符合米兰标准、多发且肝癌位于不同肝段。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妇女;近期急性、慢性感染者;无法完成本次实验,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方案治疗,术前需严格禁食禁水,术中为平卧位,于B超辅助下确定穿刺点并标记,5%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于B超辅助下利用电极针顺患者肿瘤最大直径进针,对于肿瘤直径不足3.0 cm者,射频治疗时间为15 min,肿瘤病灶直径>3.0 cm者首次射频时间为15 min,之后各个区域反复进行消融治疗15 min,每个区域的消融治疗次数≤3次。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术中为平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后全麻,在右肋缘下做一9.0 cm左右的弧形切口,明确肿瘤部位,对于十二指肠韧带胆管和血管进行解剖分离,结合患者肿瘤部位确定实施肝段切除或者实施肝叶切除,对于肿瘤进行切除后,充分冲洗创面并严格止血,放置引流管并逐层关腹。

1.3观察指标 疗效使用修订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2];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CR + PR+ SD)/例数×100%。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有疼痛、胸水、发热及便血等。治疗后随访24个月,统计6、12、24个月患者生存率以及复发率。发现肝脏或肝外转移灶,结合甲胎蛋白(AFP)>400 μg/L则判定为复发。同时检测两组患者AFP转阴率,阴性判断标准[3]:AFP<200 μg/L。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在清晨空腹抽取5 mL肘静脉血,2 500 r/min离心10 min,选用CL-7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溴甲酚绿法检测白蛋白(Alb),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 研究组CR 14例、PR 14例、SD 10例、PD 11例,总有效率77.55%;对照组CR 15例、PR 15例、SD 9例、PD 10例,总有效率79.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05)。

2.2复发率、AFP转阴率、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6、12、24个月复发率4.08%、10.20%、12.24%均低于对照组16.33%、28.57%、32.65%(χ2=4.009、5.288、5.861,P<0.05),研究组AFP转阴率63.27%高于对照组36.73%(χ2=6.898,P<0.05),研究组6、12、24个月生存率97.96%、93.88%、85.71%均高于对照组81.63%、71.43%、63.27%(χ2=7.127、8.611、6.49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8.37%与对照组30.61%对比无差异(χ2=1.986,P>0.05)。

2.3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ALT、Alb、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762、3.640、5.76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肝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其能够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同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研究[4]认为,手术治疗易受到肿瘤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导致其增加手术难度,增加肝脏和肝内胆管系统损伤、癌细胞肝内扩散的风险,进而引起较多严重并发症,比如肝衰竭、感染和腹水等,使肝功能受损。而经皮射频消融术能够弥补上述不足,具有诸多优势,如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有效率高、微创等,其主要是通过在肿瘤内部将针型电极释放交流电磁波,使肿瘤组织震动,形成摩擦热,当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上时,即可达到肿瘤出血坏死的目的,进而杀灭肿瘤细胞蛋白变性组织,达到治疗目的[5]。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6、12、24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AF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6、12、24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lb、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传统的肝切除手术中需要进行插管全麻,也对病人心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其心肺功能产生的负荷较高[6]。射频消融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其主要是使用微波天线将高频电磁场引入瘤体中,促使肿瘤内粒子、电解质分子等发生碰撞、摩擦,释放约450 Hz波长的电磁波,进而产生热能促使局部组织坏死,以此达到灭活肿瘤的目的[7]。通过射频消融多数患者可于局麻状态下完成治疗,对其心肺负荷较小,同时治疗过程中的针口较小不易发生感染,有利于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因此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对于患者产生的治疗性创伤,可更好地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8]。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确切,肝功能损伤较小,对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消融肝功能射频
消融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消融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