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V、DC、AC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22-03-29 01:32张瑞凡丁钰轩刘贞汉中市人民医院心电中心陕西汉中73000汉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汉中73000府谷县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榆林79499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充血性中心点心率

张瑞凡 丁钰轩 刘贞(.汉中市人民医院心电中心,陕西 汉中 73000;.汉中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汉中 73000;3.府谷县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榆林 7949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表示患者在适量静脉回流时,因为心肌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异常,导致心排血量难以保证组织代谢需要,进而使循环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以组织血液灌流降低、心排血量减低、体循环或者肺循环静脉淤血,给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危害[1]。研究[2]指出,心率变异性(HRV)能够观察到持续窦性心搏间系心电的微观差别,成为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指标;心率减速力(DC)可定量评价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在预警猝死高危患者中具有一定作用;而腺苷环化酶(AC)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复合体上具有重要意义[3]。但临床关于HRV、DC、AC指标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改变及意义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一时间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2~76岁,平均(61.25±1.34)岁;扩张性心肌病11例、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9例;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28例、Ⅲ级23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4~78岁,平均(61.40±1.30)岁。纳入标准[4]:研究对象与家属签订知情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组符合临床标准,且经心脏超声、心电图、胸片等检查确诊;基础资料齐全,中途未退出。剔除标准:合并急性感染、严重肝肾疾病、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肿瘤或者代谢紊乱者;存在精神类疾病或者听力障碍者;试验前一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分别测定两组的HRV、DC、AC。(1)HRV:选择Holter系统记录分析仪开展24 h的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将获得的心电信号传入分析系统,同时清除早搏以及干扰,选择时域分析法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指标,其中SDANN表示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R-R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表示所有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PNN50表示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超出50 ms的次数占所有窦性心动周期的百分比;SDNNI表示每5 min节段窦性R-R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表示持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2)DC:将24 h动态心动图经过4 096 Hz数字化自动处理系统筛查减速周期,心率段数据划分成20个周期,入选较前1个心动周期延长者的减速点作为中心点,实施不同心率段的有序排列,经过位相整序后,计算平均值,其中X(0)表示中心点的RR周期均值;X(-1)表示中心点左侧第1个心动周期的均值;X(1)表示中心点右侧第1个心动周期的均值;X(-2)表示中心点左侧第2个心动周期的均值;经公式计算得出DC=[X(0)+X(1)-X(-1)-X(-2)]1/4。(3)AC:收集研究对象的肘静脉血10 mL,利用同位素碘-环磷酰胺放射免疫药盒测定AC,并以反应管的AC量减掉死酶管的环磷腺苷量,即可获得AC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指标。

2 结 果

2.1两组HRV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RV指标比较

2.2两组DC、AC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DC、AC分别为(3.62±1.04)ms、(0.04±0.01)pmol/(min·mg)-protein,均低于对照组的(5.97±1.81)ms、(0.07±0.02)pmol/(min·mg)-protein(t=10.437、12.617,P<0.05)。

2.3研究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各指标比较 研究组中Ⅰ~Ⅱ级患者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均高于Ⅲ~Ⅳ级患者(t=10.353、8.091、4.858、6.755、9.343、2.607、9.893,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各指标比较

3 讨 论

经分析发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若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时给予相关干预,可有效预防或者而减低猝死。自主神经在心脏调节上的特点是由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共同作用导致,两者均可从相反方向控制心肌,以此满足机体需求[5]。交感神经作为心脏的加速神经,一旦兴奋性或者张力升高后,可直接加快心率。反之,迷走神经则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当兴奋性或者张力增加后,可对心脏进行保护。但心脏自主神经的双重支配功效存在一定差异,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活动较薄弱,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活动较强,尽早诊断迷走以及交感神经作用存在重要意义[6]。近年来,临床发现HRV、DC、AC指标在疾病中存在一系列改变,可成为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见指标。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中Ⅲ~Ⅳ级患者的SDANN、SDNN、PNN50、SDNNI、RMSSD、DC、AC更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提示HRV、DC、AC在疾病中呈现低表达,尤其是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指标更低。经分析发现,HRV作为无创性、定量指标,其可评估自主神经对心脏节律支配的情况,其中SDANN、SDNN表示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活动;PNN50、RMSSD可反映出迷走神经遭遇的损害;SDNNI反映的是交感神经遭遇的损害,其指标水平越低,表示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为严重,另外随着心功能不断加重,迷走与交感神经的受损程度也随之增加[7]。而DC主要是指对24 h心率进行整体趋向性分析以及减速能力的判断,并定量分析患者迷走神经张力水平,若迷走神经保护作用减低可造成DC水平降低。另外研究[8]指出,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膜AC活性容易受到基础状态及鸟苷酸的刺激影响,从而呈现减低趋势,导致环磷腺苷净生成减少。因此心力衰竭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AC水平较低,其与心功能恶化存在密切关联。从本文结果中看到,研究组AC低于对照组,且Ⅲ~Ⅳ级患者更低于Ⅰ~Ⅱ级,提示循环上AC水平与心功能存在密切关联,随着表达水平的减低,心功能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HRV、DC、AC指标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低表达,可成为疾病发生发展的评价指标。

猜你喜欢
充血性中心点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寻找视觉中心点
参附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