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人文关怀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用药安全的影响

2022-03-29 01:32陈丽娜丁丽麒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二病区上海200433
贵州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疾病防治医护肺结核

陈丽娜 丁丽麒(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二病区,上海 200433)

肺结核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因结核杆菌侵入使肺部出现感染所致,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治疗周期长,彻底根治需1~2年时间,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1]。大多数肺结核患者确诊后常因疾病具有传染性、担心自身安危而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加之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认知不足、病情反复等因素常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旨在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人文关怀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用药安全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1~73岁,平均(47.85±3.68)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2.53±1.22)年。研究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22~71岁,平均(48.05±3.55)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2.72±1.1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肺结核的诊断标准[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伴有基础疾病、肺外结核、相关药物过敏史、认知及意识障碍、精神病史、耐多药结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护一体化模式联合人文关怀:(1)医护一体化模式: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医护一体化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医护保持同步班期,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责任护士应完全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的治疗计划及安排,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治疗情况、病情变化及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由主管医生向患者讲解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及影响,提高患者的重视度,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之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心理调节的具体方法,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由主管医师为患者制定用药表格,发放药盒,向患者讲解用药方法,由责任护士督促患者按时用药,详细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定期与家属沟通,消除其抵触情绪,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并及时向主管医师反馈患者的身体及心理情况;在护理期间向患者讲解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病情控制的好处。(2)人文关怀护理: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知情权及参与权,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及尊重;护理期间主动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语言及行为等,渗透自身情感,使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提高治疗配合度;鼓励患者提出内心的疑问并给予耐心解答,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避免患者出现不必要的猜疑而产生负面影响;及时对患者的表现给予赞扬及鼓励,尤其要对病情反复者实施心理疏导,坚定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防治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疾病防治认知水平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问卷调查表从疾病临床表现及危害性、防治方法、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心理状态影响、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生活行为习惯影响等7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疾病防治认知水平越高。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的依从性问卷调查表从遵医嘱服药、心理依从、定期复查、良好生活行为习惯4个方面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是在患者出院当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服务态度、沟通技巧、专业技能、护患关系、健康教育方面统计。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患者疾病防治认知水平变化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防治认知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疾病防治认知水平变化分]

2.2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n)%]

2.3用药安全性 研究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关节肿痛、听力下降、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7.00%、13.00%、10.00%、1.00%、8.00%,均低于对照组的38.00%、29.00%、22.00%、5.00%、21.00%(P<0.05)。

2.4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61例、基本满意33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患者满意50例、基本满意26例、不满意24例,满意度为76.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以医护小组的形式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整体的、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模式,医护双方需认可并接受对方的行为,在医生、护士及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有效加强了医护团结协作,护士协助医师共同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监督患者严格执行早期、规律、适量、全程的肺结核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心理指导缓解患者对疾病难治性的恐慌,提高治疗积极性[4]。近年来,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已成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充分尊重、关怀、理解患者,将患者视为一个具备身心及社会多种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整体,通过一系列人道主义护理服务行为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促进病情康复[5]。

本文结果表明,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防治认知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关节肿痛、听力下降、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通过医护协作共同帮助患者的掌握肺结核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而提高患者疾病防治认知水平,联合人文关怀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掌握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6],使患者遵医嘱用药,减少药物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护理满意度,保证治疗效果,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疾病防治医护肺结核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卒中高危风险人群疾病防治KAP水平的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维生素C改善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药物肝损伤的研究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探讨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