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2-03-30 20:27施雅馨李凤玉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改进策略道德与法治

施雅馨 李凤玉

【摘要】本文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对培养初中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成效受课堂管理因素影响。本文对广西L中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管理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管理问题及原因,从课堂管理的理念、制度、行为等维度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管理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24-03

课堂管理的本质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课堂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技巧及策略;第二,统一课堂标准,以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第三,物理环境的管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塑造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但课堂教学成效受课堂管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公立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广西L中学为例,对该校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为97%;同时采取实地观察法、访谈法,对L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管理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学校负责人、部分师生,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该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管理目标偏离,片面追求学生被动安静

在L中学,接受访谈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认为,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因为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学生与父母分居两地,没有受到父母的直接管教,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都比较差,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有限,加上性格内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道德与法治课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观意识不强,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而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和参与度。调查发现:88.8%的科任教师同意“课堂上学生要保持不说话、安静”的观点;37.39%的学生愿意一直在课堂上保持安静,甚至不希望教师提问,怯于参加讨论和交流。

(二)课堂管理节奏单调,片面强调快速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管理节奏应当在管理的有效性及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调查结果显示:L中学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对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违纪行为一般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处理,如训斥、惩罚等,缺乏对学生的长期关注及不良行为的教化。调查发现,66.67%的科任教师希望快速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然后回归教学,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三)课堂管理方式简单机械,偏向于专制型

调查发现,在L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较为单一、机械化。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通常采取警告或者罚站的方式处理,重惩罚而轻引导教育,课后也很少进行延续性的教育和引导,较少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鲜有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进行预判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纠正,课堂管理停留在“我说你听”“不得反驳”的层面,偏向于专制型管理。

(四)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普遍存在“满堂灌”现象

在L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时有限,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追赶教学进度的现象,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一讲到底”的做法。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关注学生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体验,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育人的目标未能有效落实。

二、课堂管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教师认为,只要按计划完成教学,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能够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有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安静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画出课本中需要牢记的知识点就行。这些教师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管理观念存在偏差。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L中学,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寄宿,缺乏父母的管教,自我约束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观愿望不强,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L中学,有超过70%的道德与法治科任教师是工作不到3年的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三)课堂管理制度不完备

课堂管理从表象看是教师的主体行为,实质上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对学生的期待,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程序,并将规范和程序上升为课堂规则,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师生双边互动的行为模式。课堂管理必须有相应的课堂规则和管理制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和作用远不及语文、数学、英语,学校在制定课堂规则、纪律管理措施、奖惩制度、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厚此薄彼”现象。班级人数是影响课堂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L中学的大班额现象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難度。在L中学,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合理人数40—50人,大班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教师很难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并因之降低了课堂管理效能。

三、高效课堂管理的对策

(一)在课堂管理理念上,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匹配

L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师生互动少,教学内容不够生动、鲜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教师提到的时事政治热点话题感到陌生。科任教师认为初中生心智不成熟,在教学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与感受,反映在课堂管理上,也就较少顾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品德养成,习惯采用专制型课堂管理模式,使课堂快速“安静”。

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安静”,并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更新课堂管理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品德,对学习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一些思政课堂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教学,让学生来讲,这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的能力提升融入课堂教学与管理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课堂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不仅是教师的讲台,而且是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主导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而是让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执教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服务社会”为例,教师采用课堂辩论等形式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进行交流讨论。教学中,教师播放抗疫志愿者活动视频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志愿者服务活动内容有哪些?我们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师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教学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服务组织,鼓励学生勇当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匹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减轻教师课堂管理压力,提高课堂管理效能。

(二)在课堂管理行为上,把握张弛有度的整体节奏

L中学的学生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看管,或者寄宿寄养在亲戚家,与父母关系较为疏离,存在与人交流困难甚至逆反心理等问题,致使课堂行为出现偏差。有的学生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在课堂上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律性,带有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心上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主动、纪律性差,而教师又采用机械化的课堂管理模式,貌似高效,却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抗拒教师的授课,导致课堂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要解决课堂管理形式单一、机械化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言行,采取张弛有度、有针对性的管理节奏。学生偶尔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以通过轻拍学生肩背、手指课本、眼神暗示等体态语言进行提醒,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果学生出现严重课堂违纪行为且屡教不改,教师采取“快”提醒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提醒和纠正,但不宜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而应利用课余时间采用“慢”滋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引导教育,逐步纠正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言行。教师以体态语言“快”提醒与心理慰藉“慢”滋润相结合的方式管理课堂,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目标,实现课堂管理的高效。

(三)拓宽课堂管理范围,将课堂管理延伸至课外

L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寄宿生,他們在周末或假期的学习时间基本为零。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薄弱,加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有限,尤其是课外实践活动课时不足,教师开展引导教育存在局限性。因此,建议教师拓宽课堂管理范围,将课堂管理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规范他们的言行。

宏观层面,学校要制定针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人际关系、文化传承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利用周末或假期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将课堂管理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以及学生的生活中。微观层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广西在教育、城乡居民收入、交通、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法治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法治知识宣传活动,指导学生制作壮族传统美食——五色糯米饭,学习手工制作壮族的“绣球”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教师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管理的拓展与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实行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制度

目前,L中学并没有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制定课堂管理制度或课堂规则,而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及考核等管理制度尚未得以完善。因此,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奖惩措施,完善道德与法治实践课程课堂管理制度,这样既可以保证课堂管理制度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对课堂管理制度的认同,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遵守课堂规则,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能。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管理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管理规则制定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规范言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2]杰伦迪·迪克西.有效的课堂管理[M].王健,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秦宝珍.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J].教育艺术,2010(9):29.

注:本文为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建设资助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18〕12号)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施雅馨(1997— ),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李凤玉(1966— ),广西田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改进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