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型阅读教学“境”与“径”的探寻

2022-03-31 20:36徐同涛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

徐同涛

摘要:阅读是触摸语言文字最直接的方式,应立足于真实体验与有效感悟。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语用型阅读教学通过基于文本的内容情境、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和关注思维的语言情境等基本情境的创设,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情感体验;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的路径,提炼和把握表达手法;通过情文相生的表达训练,在语言文字运用与实践中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促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用型阅读教学;教学情境;表达手法;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A-0098-04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语文学习是语言思维的内化、加工、建构的过程,是语言思维输入和语言形式输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基于语文学习的特点,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旨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素材的积累和语言文字形式的习得,认识语言的世界,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掌握正确的语言方式,进而更好地读通文本、读厚文本,发展語言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基,为终身学习服务。

阅读教学还应指向语言的“输出”,指向语言文字积累的复现与转化,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表现,都建立在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的基础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承载着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用能力、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任务。语用型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重视阅读文本的体验、语言形式的揣摩,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基于以上,语用型阅读教学强调的是“读”与“写”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语言体验与言语输出是语用型阅读教学的最主要内容。笔者尝试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的教学情境和主要路径。

一、语用型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境

(一)基于文本的内容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选择、整合”[2]。文本是读者、编者、著者沟通、对话的桥梁。教学文本是语用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最直观、形象、可视的语言学习素材。阅读教学实施的主要准备有教材分析、文本解读、学情把握、教法研读。文本解读的依据则是根据学习需要和发展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文本情境,这是语用型阅读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学生的阅读体验主要指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共情力。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对话,走进著者的内心,亲历情感发生的过程,进而达到与文本、与著者的情感共生。“读写融合”语用型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读”,是基于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度阅读。指向“写”的阅读教学,应该着眼于阅读过程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聚焦不同的文本形式和内容。

(二)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主张“生活即教育”:表现在内容上,生活具有教育意义;表现在目标上,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为生活向上而教育;表现在方法上,生活法即教育法[3]。“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生活所需。教育是对生活、对个人的改造。教育与生活相辅相成。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是联系生活的阅读共情体验,也是指向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写作表达路径。教学中,应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场境,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应通过创设相关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既贴近学生发展的可能,又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引领学生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既有表达的依据和素材,又产生表达的欲望与乐趣。

(三)关注思维的语言情境

对事物规律的认知过程都是从现象开始的。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同样需要从初识语言现象,到积累语言素材,再把握语言规律,由浅入深地建构语言思维体系。语用型阅读教学设计应关注具体的语言形式和规律,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语言内容的比较、语言形式的分析等,感知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语言思维的训练。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意。语言特定形式下的文字情意催生了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体验的过程也是语言思维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语言思维的发展和语感的培养打下基础。

二、语用型阅读教学的主要路径

阅读是进行语言训练、获得语言积累和把握语言规律的主要途径,而表达则是语言实践与运用的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用型阅读教学,是对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实践与检验的过程。本文尝试从感悟文本情意、把握写作手法、进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语用型阅读教学过程中“读”与“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建构,围绕生活经验进行语言运用,形成“学用一体”的阅读学习体系。

(一)依托文本,感悟隐于文中之情

通过诵读融入文本,感悟情感表达。语言文字是无声的,所以教材中的文本是静默的。要感悟静默文字背后的情感,体会著者透过文本表达的情感,需要沉浸式的朗读和诵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和诵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体验方式。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文本词语、句子的理解教学,加之反复的自主、自由诵读,才能形成读后油然而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如《白鹭》一课,文本语言优美,段落结构精巧,宛如一首精致的诗歌。这样的文本无须过多的讲解,只需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融入文本语言体验,感受表现白鹭生活习性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进而感受著者眼中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感悟著者对白鹭发自内心、淡然却难以忘怀的喜爱之情。

通过情境体验文本,感悟情感表达。文本情感的感悟除了需要反复诵读之外,还应借助相应的知识和背景情境,为文本情感的把握作铺垫,奠定阅读教学的情感基调。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把握特定词语或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基于生活的情境补白、文学内容的留白,让学生想象阅读后的独特感受。如《秋天的雨》,以秋雨作为线索,将秋天各种事物串联起来,呈现了一幅缤纷、丰收、欢快的秋景图。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雨润万物”的意境创设,导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铺路。接着通过“‘勾住的不同意思”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勾住”是著者被深深吸引的意思。最后,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想象、补白“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仿照文本范例,尝试描绘秋雨的神奇以及秋景的美妙。学生通过具象的情境体验,感受不同语言形式中洋溢的著者对秋雨的无尽喜爱之情。gzslib202204012036

通过群文延展文本,感悟情感表达。在诵读融入、情境体验的基础上,通过“1+X”群文阅读形式,拓展演绎文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同类文本,进行对比阅读,深化对本体文本阅读的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记叙的是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严谨的结构和感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学生也许还不能完全体会新中国建立的艰辛与不易,更不容易体会人们当时激动、兴奋的心情,这就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的革命题材类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搭建有助于情感体验、表达的支架和扶梯。

(二)品味语言,提炼显于句中之法

斟酌关键词,诵读积累语言。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很难通过概念化、程式化的言语规律把握语言形式,更多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反复诵读等进行语言的积累;不是简单的语句、段落的积累,而是指向关键词把握基础上的特殊句式积累。如《大象的耳朵》中的语句“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品读这句话时需要抓住“耷拉”这个关键词,“松弛地下垂”就是耷拉。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词语解释依然很难让学生有深入的感受和体会,可以借助图片“被晒蔫了的叶子”“灰心丧气而垂下的脑袋”等,帮助学生理解。接着通过指导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积累语言。

揣摩表达手法,比较体会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在多比较、多归纳”[4]。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表达手法是修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句子置换、对比等形式,比较用法之妙,进而体会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如《慈母情深》中,“……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反复出现的三个“立刻”其实是反复手法,意在通过几个连续动作的反复,表现母亲为工作而不辞辛苦。同时,不断的反复也是情感的升华和加强,体现了著者的内疚与心疼,对母亲无私的爱饱含深情。如果去掉三个“立刻”,语气则显得较为普通,不能很鲜明地表现母亲的辛劳和著者的深情。

(三)情文相生,探索言意兼得表达

情境创设促情感生发。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距离,增强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教学基本情境的生成、教学环节中各种故事情境的创设,以及情境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生发。再以《慈母情深》一课的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创设故事背景情境,让学生了解当时条件的艰苦、生活的不易,为后续具体的语言情境体验奠定了基础。学生能体会和感受到“一元五角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需要母亲连续工作好几天才能赚到的。

情感体验促口语训练。情境创设为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提供路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思维的延伸创设写作训练要点,以此推动阅读体验的深入,促进口语表达思维的发展。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经历,进行口语表达和训练。《慈母情深》教学中,通过前期的故事情境创设,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紧接着,通过生活中“母亲”形象这一话题,开展口语表达和训练。如此,不仅把学生的文本情感体验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更是引出了亘古不变的“母爱”话题。学生心中产生了兴趣,胸中也有了素材。通过情境创设而生发的情感体验,为口语表达定下了基本的阅读基调。

情随文发促文质兼美表达。围绕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结合阅读教学中语言规律的把握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进而积累,再到运用,进行书面表达。《慈母情深》是以亘古不变的“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写得令人印象深刻,除了选材上的独到之外,更重要的是表達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字里行间的深情、强烈的语气、反复手法的运用,使得内容和形式完美地融合。教师可以在口语表达基础上,依托文本特点和具体的语言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手法,并试着运用反复手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通过书面表达再次感受语言形式背后的情感抒发,把握写作的技巧。基于情感体验的表达手法的运用,还可以用在其他事物的描写中。最后,学生能够以表达手法为抓手,把握文质兼美、表情达意的写作方式。

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实践,这也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语用型阅读教学以文本阅读为载体,通过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情感和学会表达,探寻情意与表达“双线”融合发展的阅读路径,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做一点有效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

[2]薛法根.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2010(27):28.

[3]严开宏.生活即教育:涵义与疑义[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6):7.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59.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小学低年级词汇教学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实现高效化学课堂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