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

2022-04-01 12:11廖燕香梁映彤
文学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名师

廖燕香 梁映彤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教学原则存在模糊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的困难。结合课标和四位名师《皇帝的新装》的优秀课例,以其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各位名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原则的理解。以为一线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新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名师 《皇帝的新装》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意为教育、指导,后来,教学又产生了“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之意。因此,早在千年前的古希腊和古中国,柏拉图和孔子就已经开始招收门徒和进行授课了。并且,在教学中他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帮助其最优的发展。如今,“教育”已历经千年,语文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在最新一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设计思路里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当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①这说明,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时应根据课标要求,遵循课程自身的规律,才能够有法可依,依法施教,方可真正做到“得法”,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以及健康的人生观。

倪文锦教授也曾说:“课标作为规范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语文课程的根本之“法”,也即所谓“教学有法”,落实课标,就是依“法”教学,课堂才能纲举目张”②近十几年,在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语文教学方法和优秀名师,以及语文教研工作室。他们结合课标要求,产出丰硕成果,贡献教学智慧,因此也受到了一大批一线教师的准随。但在实际的一线语文课堂中,还有很多教师依旧只是停留在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表层认知中,并未能将课标要求落实到教学中;或者丝毫不考虑名师的公开课与自己的常规课的区别,以及授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将名师的优秀课例中优秀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好的教学方法直接搬入自己的课堂,最后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只是教师和部分学生的热闹,而实际成效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因此,将结合四位名师(宁鸿彬、王君、窦桂梅和肖培东)《皇帝的新装》(一下统一简称《皇》)课例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风格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论述名师们是如何遵循“教学有法”和突破“教无定法”这一原则。并以通过此深入分析的方式,为一线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新思路和视角。

一.“教学有法”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师备课,关注点主要是两个:第一,合宜的教学内容。第二,有效的教学设计。”③而这合宜的教学内容则是根据其文体体式和学情来确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宜。而《皇》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收录于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最大文体特征是想象和夸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到童话文体的教学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从品析童话语言感受文本的寓意;并且还要关注学生对于这篇童话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引导孩子去批判皇帝、批判社会。只有关注学生的关注点,才能对学生真正起到引导作用,才能够让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以下列举四位名师的《皇》的教学内容:

宁鸿彬(1995年):解读关键字词,体会精妙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排除法、检验法、比较法梳理童话情节,并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领会本文寓意:无私才能无畏;学习指导阅读方法:析因阅读法。

王君(2013年):梳理故事情节,初步揭示所有人的被骗心理;细读皇帝心理描写句子,深入探究的皇帝盲目自信;拓展相关认识自己的故事,引导感悟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演读,并留下课堂疑惑,引发学生继续思考“认识你自己”。

窦桂梅(2014年):疏通文意,感受新衣的殺伤力;紧扣文本,感受大家被骗原因:虚荣心作怪;品读语言,探究皇帝心理变化;拓展相关资料,明确回归事物本身的主题。

肖培东(2018年):了解童话最主要的“想象和夸张”的特征;品析文本精妙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探讨“皇帝的新装”的深层含义为揭露人性之弱;解释童话的育人功能:找回纯真。

宁老师是1995年上了《皇》,因此其教学内容选择上比较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时语文课标中“双基”的要求;而王君老师则是在面对宁鸿彬老师《皇》成功的压力之下,她另辟溪路,重点强调优秀文学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其将《皇》确定为“主题型文本”,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这既是遵循了寓言式童话的特点,同时也强调了这篇童话作为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作用,最终带着学生们进行了一场“认识你自己”的“心灵盛宴”。而窦桂梅老师则更加注重语文课程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并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语文学科素养出发做《皇》的设计教学。她强调“从教育的原点出发, 从人的完整性出发,课堂才会不仅拥有深度,还有宽度,更有蓬勃向上生长的力量。”④因此,她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丰富的哲学主题:回归事物的本身。而这样丰富的人文体验,就像在孩子的心灵种下了一颗哲学的种子。但是,与宁、王和窦三位老师所有不同的是,肖培东老师重视回归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童话文体意识和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皇》中“人性的弱点、回归童真”的寓意。

从上述四位名师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可知,每位名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核心的教学目的却是相通:都是让学生通过对《皇》的学习,达到对童话这一文体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在童话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本寓意,实现情感体验,这也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与培养的必经过程。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根据学情和文体体式,还要遵循课标中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注重《皇帝的新装》的“想象和夸张”特点,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有法”!

二.“教无定法”

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种类繁多,但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却应当要适合“这一体”“这一篇”的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设计理念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说明,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时应根据课标要求,遵循课程自身的规律,对待不同地區、不同学生能够有法可依,依法施教,才可真正做到“得法”⑤。因此,教学的教无定法并不是无法,随意使用任何方法,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而是应该要灵活运用课标和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才可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

早在1992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就将“教学内容”的范畴扩大了,把“课文”“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课外活动”都列入其中。而宁老师是1995年执教《皇》,他与钱梦龙和魏书生这些老一辈教师一样,都十分地重视语文知识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他遵循把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一篇例文的要求,认为语文教师的职责就要把包含在每一篇语文课文里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都教给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宁老师运用两个主问题的形式贯穿了整堂课,引导学生使用“排除法”和“析因阅读法”来梳理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发展了其表达能力,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而王君老师倡导“青春之语文”,她却并未继续向学生强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将《皇》语言的品析“融训练于无痕”之中,不断引导学生品味文本的细节处,感受人物被骗过程的心理变化,并逐渐深入体会到皇帝的盲目自信,为学生了理解“认识自己”的寓意做了充足的情感准备;接着又继续向学生拓展相关资料,让学生逐渐理解了文本寓意:“认识你自己”。同样,窦老师在某些教学内容上与王老师相通,都是带着从学生品析语言中感悟文本的寓意,但是窦老师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打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元、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也正展现了其对课标理念和“教无定法”的落实。但是,肖培东老师则是提倡“浅浅地教语文”,回归童话本身,无任何拓展资料和复杂、多样的教学方式,而是以文本为关注点,直接聚焦关键处引导学生品悟语言,感受文本寓意。如从在《皇》的导入中也可感受其“浅浅”之特点,他坚守“童话”文本,直接导入“《皇》是什么文体?”提高了学生的文体意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他还时常告诉着急发言的学生“慢一点”,从这一点中就可感受到肖老师并未为了课堂热闹氛围还上课,而是真正地遵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沉下心学会真正的思考,享受思考的过程。这正是其“教无定法”的最好诠释。

不同的时代倡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其使用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服务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教无定法”则是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学情和教师自身优点,对教学方法做出最适宜的选择。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学效果的达成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各位名师的教学理念所有不同,导致其教学方法也不同,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循循善诱每一位学生在童话文本里发挥想象和表达自己,最终实现对《皇》的情境体验和感受《皇》“这一篇”童话带来的人生启示。

三.“贵在得法”

倪文锦教授提出:“语文教学不遵循规律办事,非但不能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而且也无从‘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⑥因此,语文教学的提前是“教学有法”,它不仅仅是指教学内容要合宜,而且还要符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时所处于的教学环境等。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有法,从而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在有法的前提之下灵活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无法”的程度,才能够实现“得法”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高。而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无定法”的理解则是要在“教学有法”的前提下才能够在教学中提倡,反之则是教师“胡乱教学”,这样的行为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得法”。

童话和寓言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引导人们明白寓意,但二者又有直接的区别。《皇》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让人懂得寓意,而是它独特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呈现出的张力是非常容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孩子的感受能力和为孩子营造出适合他们心理成长的生活情境和体验。纵观四位名师《皇》课堂教学实录,他们正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遵循课标理念、展现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关注学生特点,为学生选择和制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其教学目标,真正地实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一线语文教师们不能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原则仅仅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将“无法”理解为任意发挥。而应该要认真地研读课标,将课标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到名师具体教学课例中去分析和研究,并慢慢感受名师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智慧和其精湛的教学设计艺术,方能在自身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领悟和实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96~1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15.

[3]窦桂梅.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J].人民教育,2014,(02):51~57.

[4]倪文锦.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6,(34):6~10.

[5]宁鸿彬.我教《皇帝的新装》[J].中学语文教学,1998,(06):18~20.

[6]肖培东.不要忘了童话的身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0):15~17.

[7]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7,(10):43~49.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②倪文锦.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6,(34):6~10.

③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④窦桂梅.回到教育本身——整合思维下的《皇帝的新装》[J].人民教育,2014,(02):51~57.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⑥倪文锦.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语文建设,2016,(34):6~10.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用技巧演绎唯美
“大跃进”式的名师培养不可取
浅议"名师"
名师点睛(9)
名师读意林
內外兼修,至真至善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