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2-04-01 04:07王红芳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文作业

■文/王红芳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传统的作业量已不适合新时期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设计具有层次性、梯度化、实践性等特点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助推语文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通过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努力让学生快乐、高效学习。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法,以期改变作业设计的形式,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虽然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逐步得到推广,教师在努力为学生打造优质课堂,但还是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高效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形式,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作业内容面面俱到,凡是课堂涉及的知识点与内容,都设计几道作业题来巩固;其次,作业形式单一,除了文本书写,如写字、组词、造句等,也只会布置一些背诵作业;第三,课堂作业量较大,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成作业,从而增加了课后学习负担;第四,作业的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这些不足,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作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意义

(一)精准地紧扣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以往,教师总想给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但这样的作业内容无法突出重点,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在课上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及时进行检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为学生设计精而准的作业,既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方便教师在课堂上检查、批阅,也方便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及时更正、完善,或者向教师请教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从而让课堂作业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时,精而准的作业设计涵盖了教学重点,让学生完成作业后能够对课堂重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效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

笔者调查发现,优化后的语文作业设计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完成作业。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总是通过给学生设计更多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发挥好小学语文的启蒙作用,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从短期看,学生完成了作业,能够保证课堂学习效率;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种量大、内容多的作业,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弱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体验感。在新课改背景的影响下,教师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作业量,还提高了作业质量,突出了作业重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三)促进作业形式多元化,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部分教师给学生设计的语文作业形式、内容较为单一,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追求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结合实践,为学生设计观察、操作、口语表达、绘画等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巩固课堂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更容易接受形式多元化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和提 高个性化水平,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

(一)设计实践型的作业,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尽管大部分教师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改变了死记硬背的作业形式,也减少了作业量,但是部分教师仍然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书写、背诵的作业。比如,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有的教师会布置写生字、背课文的作业,或是完成组词、造句、阅读题等。这些作业看似全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降低思考能力,只会机械地学习,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教师应摆脱这些格式化的、传统的作业形式,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尽量把作业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拉近学生与作业的距离,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作业,自然地巩固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后,如果教师想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一些字词,如探、眉毛、躲藏、遮掩、害羞、棉袄、音符等,教师就不能只让学生抄写字词,还应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小区的院子里、公园里去找春天,寻找“探”头的小草,听听春的“音符”,摸摸长出嫩芽的树枝,与换上春装的小朋友嬉戏,等等。在实践中,学生不但对春天有了真切的感受,对课文有了身临其境的理解,还能熟悉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更多的字词。

(二)设计有梯度层次的作业,循序渐进推动学生进步

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进语文世界,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的同时,不断获得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理,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作业,使学生慢慢进入状态,钻研更难的作业。

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有梯度和层次的作业。首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的生字词,把文中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其次,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内容,并尝试口头复述课文大概内容;然后,再挖掉课文中重要段落的关键词、关键短句,让学生按原文填空;最后,总结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的目的。这些作业既有梯度也有层次,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不会有过多的压力。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完成几项力所能及的作业,以推动学生慢慢进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类型多样化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还要设计类型多样化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在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作业:第一,鼓励学生结合课文画一幅荷叶图,把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第二,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荷叶;第三,从文中找几个词语,如水珠、摇篮、亮晶晶、翅膀等,让学生用其中的两个词写两句话。事实证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设计不同的、多样化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熟悉、巩固课堂知识,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另外,这种多样化且需要动手动脑的作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丰富语文教学的意义。

(四)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理念,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诱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作业。

比如,在“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作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如瓶子赛跑、带电的报纸、可爱的浮水印等,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细节、实验发现等记录下来,写成有趣的作文。小学生喜欢动作操作,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完成一项小实验,再进行作文创作,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高效完成作文,提高作文质量。如果教师只是根据作文题目,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式展开写作,学生不但无法高效完成实验作文,而且心理上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摆脱传统以书写为主的作业形式。教师应结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运用,体会学习的乐趣,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就感。通过这种作业形式,不但能发挥小学语文作业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创新学习、个性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 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文作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背课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作业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我想要自由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