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视角下中国形象的传播

2022-04-02 13:48周娟屠金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中华文化

周娟 屠金莉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经济的繁荣,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很多国家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使得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喜欢学习汉语,热爱中国文化,更愿意深入地了解中国,因此对外汉语教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的桥梁,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对外汉语教育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对外汉语教材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四个维度,研究分析了对外汉语教育与中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以期能进一步促进对外汉语教育的提升,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 中国形象 中华文化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国本身、一国行为、一国各项活动等方面给予的总体评定,是一国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象征,是一国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1]。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成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外在体现,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较量的关键指标。目前,国内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播学、形象修辞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研究领域尚待拓宽。随着世界范围人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对外汉语教育成为了构筑和傳播中国形象最直接、最有效、最亲和的途径之一[2],直接影响到汉语学习者甚至其他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树立。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中的四个维度出发,总结其与中国国家形象有关的文献,归纳分析其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新视角,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

一.对外汉语教育机构(孔子学院)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重要机构的孔子学院,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推动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的融合,增强人们对中国的认知。孔子学院已不仅仅作为简单的中文教育的机构,更被视为塑造中国良好形象的关键媒介。

首先,吴勇毅(2012)将孔子学院视为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认为应将孔子学院的建设放在国家公共外交的战略领域中[3]。高金萍,郭之恩(2013)将孔子学院视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路径,指出孔子学院具有提高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把握国际话语权等作用[4]。除此,不少学者充分肯定了孔子学院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李松林,刘伟(2010)深刻分析了孔子学院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指出孔子学院院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事业、构筑中国正面形象等正面作用[5]。丁忠毅,魏星(2011)认为孔子学院具有提高国家软实力、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正向功能,同时指出制约孔子学院发挥正向功能的因素以及解决方案[6]。周芸(2012)从孔子学院和国家形象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两者的重要性,她认为中国国际形象与孔子学院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正是中国综合国力及国家形象的提升。同时,孔子学院的迅猛发展也对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起到巨大促进作用[7]。哈嘉莹(2013)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在其著作中分析了孔子学院对于汉语教育“走出去”的重大意义,还强调汉语国际教育要通过来华留学生教育,即“引进来”的方式,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构建良好的中国形象[8]。

总之,学者们一致认为孔子学院是能够同时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汉语教学平台,在中国外交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对外汉语教育参与者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对外汉语教育参与者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学者们研究了其对塑造和传播良好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其中的研究对象分别包括了对外汉语教师、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等。

部分学者一致强调对外汉语教师在树立及传播中国形象方面的重要意义。张建强(2007)基于心理学中的角色转换理论,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师这一特殊职位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更需要担任传播中国文化及涉外人员的角色[9]。范慧琴(2013)基于传播学研究视角,认为国家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传播能力,对外汉语教师的言语、行为、装扮等细枝末节都是代表中国的符号与传播中国形象的媒介,因此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传播意识与传播能力势在必行[10]。陆俭明(2015)从英语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进行反思,认为汉语要有效走向世界,必须依靠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而对外汉语教师更是中国形象的大使和镜子[11]。宋海燕(2021)指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亲身体验,能改变他们之前对中国的虚拟认知,同时他们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主体[12]。同样,彭增安、张梦洋(2021)从传播学视角入手,强调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形象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身上具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构筑良好中国形象的独特优势[13]。还有学者针对如何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提出具体建议,如曾建松(2020)等人指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要从意识和实践两大方面来培养其良好的国家形象意识,其中意识方面包括认同意识、维护意识、塑造意识和传播意识等,实践方面包括实习、活动、竞赛等[14]。

虽然他们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不同的参与者,但他们对良好中国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的作用同等重要。对外汉语教师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中国形象的化身,必须谨言慎行。同时,还要具备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当今的真实面貌。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其在中国国家形象方面的专业教育,树立其国家形象的意识。此外,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中介作用不容忽视,要充分利用好留学生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独特优势,把握好中国形象对外传播的关键一环。

三.对外汉语教材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对外汉语教材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工具,更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文本语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于对外汉语教材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一些学者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对外汉语课本中的话语语料,论述了其对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例如,胡范铸、薛笙(2010)从国家形象的修辞入手,提出任何一位对外汉语教师乃至任何一本对外汉语教材的编者都可能担任国家形象叙述者的角色[15]。其次,还有学者发现对外汉语教材中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提出建设性建议。包文英(2011)认为对外汉语教材是国家形象修辞的重要渠道,但同时指出了对外汉语教材忽视其构建国家形象的作用、出现有损国家形象的语料等一系列问题[16]。秦惠兰(2012)以一篇名为《钱包被小偷偷走了》的对外汉语课文为例,指出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仍有不少有损中国形象的文本和语料,并强调要从修辞学的角度进行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构建[17]。2013年,她进一步强调文本的话语策略,在教材编写时必须受到重视,文本语料的选择使用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的构建。同时,还提出编写教材时应避免“厚古薄今”的错误导向,不能因为过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而忽视中国当今的文化软实力,从而误导世界对当今中国的认知[18]。最后,近年来已有少数学者开始从对外汉语教材的具体文本入手,分析文本语料传达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其中,有学者选取中国形象的单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彭增安(2015)选取独具代表性的独生子女形象为切入点,用4000余册对外汉语教材建立了关于独生子女的小型语料库,研究发现这些教材中塑造的独生子女形象较为刻板消极,因此建议汉语教材编写者需要审慎思考,不能简单地将社会认知传递给学生[19]。另外,还有学者从中国形象的整体维度入手,探究对外汉语教材整体呈现出的国家形象,如桂娴,张炼(2021)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听说读写》單部教材中国家形象各个维度的情况,发现其构建的国家形象较为全面多样,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借助汉语教材塑造国家形象的建议[20]。除了对单部教材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研究,已有学者开始将多部教材中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对比性研究,如陈楠(2018)对美国本土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和《通向中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本教材通过各个维度展现了良好的中国形象,构筑的中国形象较为客观真实[21]。

综上,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已引起学界关注,但目前普遍侧重于对外汉语教材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问题及建议方面的研究,而对外汉语教材的文本语料构建的具体中国形象维度及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呈现中国形象的方式等研究视角尚不充分。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汉语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及学习中国文化的关键渠道,一堂好的对外汉语课能让汉语学习者爱上中国文化甚至改变对中国的固有认知。

然而,目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与国家形象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李泉、丁秋怀(2017)探讨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合适的文化教学内容,从宏观角度提出文化教学中应摒弃重古轻今的错误做法,相反,应凸显中国当代风采和时代内涵,从而展现一个文化多元的当代中国形象[22]。王苗苗(2018)结合自身在泰国的实际教学经历,选取两篇课文进行中国形象传播的教学案例设计,发现对外汉语课堂上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改善留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认知,并从学生、教师及传播媒介三个角度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形象的建议[23]。可见,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每个教学活动及环节、每项教学内容甚至每个教学例句的展示都应当被精心设计,以传达良好正向的中国形象。

综上,关于对外汉语教育领域国家形象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如何巧妙地树立和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亟需探究。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近年来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中,关于中国形象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学者们从对外汉语教育领域的不同角度强调了其对构建中国形象的重要作用,其中孔子学院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参与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叙述者,对外汉语教材是塑造和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传输中国形象的关键渠道。这四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及良好中国形象的传播。

但同时,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仍存在一些相对薄弱的地方:(1)对外汉语教育领域中,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总体数量不多,且多侧重于对外汉语教育对中国国家形象影响的意义研究。多理论研究,少实践分析;(2)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多是从理论角度,论述对外汉语教育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的影响,较少是从实践角度,探讨实践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育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3)对外汉语教材中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偏少,多为教材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和策略研究,而对于教材中构建的具体的中国形象,关注分析较少;(4)鲜有人关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参考文献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秦惠兰.国际汉语教材编写与国家形象修辞策略[C]//世界汉语修辞学会第三届年会暨修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29-236.

[3]吴勇毅.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4):100-105.

[4]高金萍,郭之恩.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J].中国文化研究,2013(04):189-196.

[5]李松林,刘伟.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04):43-47.

[6]丁忠毅,魏星.孔子学院: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有效平台[J].理论与改革,2011(05):122-125.

[7]周芸.从国际形象视角看孔子学院在美国语言传播的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4(06):161-163.

[8]哈嘉莹.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

[9]张建强.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J].职业时空,2007(15):63.

[10]范慧琴.国际汉语教师传播能力的构成及培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5):146-148.

[11]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12]宋海燕.中国国家形象的“他者”传播:来华留学生的中介机制[J].新闻爱好者,2021(08):27-30.

[13]彭增安,张梦洋.传播学视阈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1,29(02):118-124.

[14]曾建松,孟叙宋,魏舒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16-21.

[15]胡范铸,薛笙.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06):35-40.

[16]包文英.试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06):100-104+152.

[17]秦惠兰.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印象”与修辞策略——从《钱包被小偷偷走了》谈起[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0(02):34-39.

[18]秦惠兰.在汉语教材文本中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策略[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3(01):167-176+222.

[19]彭增安.国际汉语教材中的独生子女形象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06):124-130.

[20]桂娴,张炼.美国初级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中文听说读写》为例[J].散文百家(理论),2021(04):157-158+160.

[21]陈楠.美国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04):36-40.

[22]李泉,丁秋怀.中国文化教学与传播:当代视角与内涵[J].语言文字应用,2017(01):117-124.

[23]王苗苗.国际漢语教学的中国形象传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中华文化反思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