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渡赤水”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022-04-02 21:25李栓栓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精神

李栓栓

摘  要:“四渡赤水”精神发源、孕育于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之中,是理解和认识长征精神的金钥匙,蕴含着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军民融合的团结精神和服从组织的原则立场的价值内涵。将“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新时代下,推动“四渡赤水”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必须要深化“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研究,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拓宽“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红色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四渡赤水”精神;內涵;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渡赤水战役被誉为“世界战争史奇观”,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得意之笔,集中展现中国工农红军的高超智慧和强大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充分发挥运动战的优势体现。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史上一个光辉篇章,丰富了人民军队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思想,其内在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的彰显,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信仰力量的现实具现,作为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一环,“四渡赤水”精神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1]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史,回顾和总结“四渡赤水”精神背后的历史和经验,传承和发扬包含“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伟大长征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初心使命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四渡赤水”精神丰富内涵的多维体现

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后,是伟大长征路上一道战争奇观,也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军委指挥下的人民军队,洞察瞬息万变的战场,采用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创造了军事运动战的典范,其彰显的奋斗精神、优良作风、团结精神和服从组织的“四渡赤水”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守信念: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

“四渡赤水”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的不懈追求,体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而拼搏奉献的奋斗精神。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时期中央红军为摆脱来自国民党军队的穷追堵截,将革命形势化被动为主动,在贵州、云南、四川三省的交界地赤水河流域展开的一场壮烈的革命战役。在激流澎湃的赤水河,红军战士不仅要面对波涛汹涌、险象丛生的恶劣自然环境,还在兵员缺乏,武器落后的情况下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杀,在如此艰苦卓绝的困难情况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始终砥砺向前。邓小平在回忆长征艰难凶险的征程中,仅用“跟着走”三个字就深刻彰显了无数红军战士坚定顽强的革命理想信念[2]。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之下,无论在革命低潮时期还是在生死存亡之刻,红军战士都始终坚持革命远大理想不动摇,将无谓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仰高扬在红色旗帜之上,在曲折的道路上顽强拼搏,在挫折的苦难中振作奋起,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不屈不挠,敢打敢拼,以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典型。四渡赤水战役涌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精神的现实凝聚,也成为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一个又一个革命胜利的精神力量,至今仍是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作风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场高超战略性战役。1935年2月16日,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在《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中指出“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3]在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摒弃了“左”倾错误思想,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部署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开始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取得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长征伟大胜利。红军战士在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军委指挥下,依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等具体现实,灵活采取作战手法,及时调整作战方案,声东击西,出其不意,将运动战效果发挥到淋漓尽致,例如在二渡赤水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避实就虚,根据现实革命情况机动调整战斗部署,短短数天之内连取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4],巧渡金沙江,使国民党军队顾此失彼,晕头转向,从而在国民党军队穷追堵截天网般攻势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化革命形势被动为主动,在场上掌握了主动权,最大化地保存了革命力量,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创造了战术上的优势地位。四渡赤水战役中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作战风格,正是中国共产党遵义会议后努力克服教条主义的生动呈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长征革命战争的实际需要,求真务实调整作战计划的深刻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灵活多变的高超军事智慧艺术的深刻彰显。

(三)团结一心:军民融合的团结精神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不仅仅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的英勇拼搏,还离不开人民群众对于革命军队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拥护。在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之路上,工农红军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般的亲密联系,紧紧依靠人民,密切团结人民,充分动员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在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下获得物资给养和军队补充,从而形成军民亲如一家的团结精神,为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最根本的力量支撑。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中央红军在贵州习水县地区辗转作战六十余天。在这期间,党团结带领当地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鼓励人民积极生产,动员人民武装反抗,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困难问题,帮助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翻了身,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人民群众的自发动员和帮助之下,红军伤员得以治疗和转移,红军物质得到有效补充,在黔西北威宁地区流传的“红军豆”“红军马”“红军菩萨”等故事正是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当地人民群众深厚感情的深刻体现,这些来自人民群众的帮助为四渡赤水战役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可以说,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团结奋进、万众一心的军民融合情感的深刻诠释。

(四)听党指挥:服從组织的原则立场

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途中极具特点的一场高度灵活性和机动性的战役。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避实击虚、灵活机动,将虚实结合、佯攻实攻、掩护撤退、走打交替等典型战略战术高超运用,集中体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的骁勇之姿和铁血本色。早在三湾改编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以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强化人民军队的民主集中原则,从而巩固和提高了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战斗力。长征既检验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也锻炼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四渡赤水战役中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将革命形势化被动为主动,除了党组织高超的指挥艺术,更与党组织的政策与战术得以及时、切实执行密不可分,而这些战略战术在条件如此落后、情况何其复杂的环境下得以贯彻执行和顺利实施,与红军战士无条件的服从党组织安排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战役之中,红军战士坚决服从组织原则、听从组织安排,令行禁止,纪律严明,在苦难面前绝不退缩,胸怀大局,将对革命的最终胜利的信念化为为前行动力,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在革命形势需要时敢于牺牲和奉献,从而凝聚起无比强大的战斗力量,深刻彰显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严密的组织意识和组织原则。四渡赤水战役中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严密组织性的红军队伍是克服敌我力量悬殊,不断实现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和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则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继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价值遵循。

二、“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渡赤水”精神是理解长征精神的一把金钥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教育价值和时代感染力,是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革命历史观和思想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天然素材。包括“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教育不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价值等方面具有内在契合性,同时也是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5]四渡赤水战役是长征的重要一环,其精神内核和精神品格与长征精神环环相扣的,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具体表现和现实表达。将“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可以丰富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高校传承和弘扬的价值内涵,助力伟大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形成的具体历史背景,了解四渡赤水战役背后所凝结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穷智慧和革命风范。以四渡赤水战役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基因,增强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环境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其蕴含的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更好地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之路上勇挑重任,砥砺前行。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

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战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传授给大学生基本的专业文化知识之外,还尤其要注重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四渡赤水”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坚定不移的理想信仰、敢于牺牲的大局意识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教育,以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重要历史事件为依托,大学生群体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挫折中砥砺奋起、在苦难中创造辉煌的艰辛历程,学习到革命前辈为了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未来敢于牺牲自我的革命理想信仰,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实事求是灵活应对、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化险为夷的经验,从而使得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红色历史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中华民族意识,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红色基因,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拼搏。

(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信息时代下数字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发展,全媒体融合也在纵深化推进,网络空间整体结构向着去中心化、扁平化方向演进,网络信息价值导向更加多元,网民主体权利愈加扩大,网络准入门槛也随之降低。伴随着宽松的网络环境,网络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日渐表现出多元、多频、多发的特点。这也使得网络交往主体的话语表达权不断扩大,来自不同主体的各式各样的思想观点、文化认识等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加速了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但是在这过程中,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得到快速地渗透发展。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行为主体,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和冲击。例如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不良社会思潮,违背了历史研究应当实事求是的原则,肆意对中华民族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进行恶意的抹黑和诬陷,甚至对革命英雄人物进行丑化和攻击,其实质是根本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间隙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因此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卑劣行为,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和冲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反对“三座大山”的英勇斗争,是实现“北上抗日”、拯救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战略转移。加强对“四渡赤水”红色历史的学习,大学生能够更加详细直观地了解长征革命历史,清晰地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史,认识到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系统的历史观思维,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历史,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素养水平,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遵循。传统单一的纯理论教学不利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会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以“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可以有效对接和契合新时代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工作,丰富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素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感召力,激发学生接受红色历史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对“四渡赤水”精神等红色教育资源的挖掘和讲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具体分析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空间,拉近大学生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时空距离,使得大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案例来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优良品格,思考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影响并改变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在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强化红色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的正向引导作用。同时加强对“四渡赤水”精神的弘扬和传承,需要利用好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学习资源,切实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丰富现有的红色文化学习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这无疑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方式方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倒逼高校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

三、“四渡赤水”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

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需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历史文化,更需要畅通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接受渠道。这需要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契合,在方法上协调,在价值上共通,在目标上一致。因此高校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为抓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厚植学理支撑,创新教育方式,讲好红色故事。

(一)加强理论研究,厚植学理支撑

理论上先進,行动上才会有动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理论的重要性进行了解释:“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四渡赤水”精神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彰显,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新的发展阶段下,高校必须把“四渡赤水”精神的价值内涵和时代发展的历史要求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四渡赤水”精神背后的长征史料,加强对“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研究,丰富和发展“四渡赤水”精神的品质及价值。要加强和深化“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总结新时代环境下相关实践经验,鼓励理论创新,厚植学理支撑,不断推动“四渡赤水”精神的创新发展。加强对“四渡赤水”精神的研究,必须在全面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有效开发和保护四渡赤水战役的历史遗产,加大对四渡赤水战役历史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收集原始资料,挖掘其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史研究部门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动员高校等专家学者对“四渡赤水”精神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新的时代背景下“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义。同时要大力宣传“四渡赤水”精神的时代价值,鼓励探索“四渡赤水”精神对于新时代党建、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积极展现“四渡赤水”精神的时代魅力,不断深化“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实践探索水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四渡赤水”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二)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加强显性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第一现场。积极推动“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进一步开发“四渡赤水”精神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推动“四渡赤水”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融合和转化。高校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引路人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坚持用好课堂资源,创新“四渡赤水”精神的课堂教育表达形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新的思想方法,聚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模态。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整合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素材,加强长征历史等中国共产党发展征程的主题学习教育,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表达形式,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大学生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推动“四渡赤水”精神融入课堂与课下实践活动之中,倾力打造以“四渡赤水”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教育品牌活动,参加革命纪念馆等实践方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层次传递,强化大学生对于“四渡赤水”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保持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善于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施教本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例如使用实景效果、VR模拟等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四渡赤水战役场景,增强大学生对长征历史等党史学习的情感共鸣,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创新教育方法,变传统单一的单向灌输方式为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推动“四渡赤水”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弘扬。

(三)拓宽“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既要有惊涛拍岸的声势,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教育之道。”[7]推动“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之中,除了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之外,还要大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渠道,打好“组合拳”,更好地提高“四渡赤水”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融合深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好传统宣传渠道,依托广播、学报刊物等传统媒体的主导优势,开展相关党日、团日等主题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学术报告等红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报告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等主题文化活动,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多样生动的校园主题活动,丰富“四渡赤水”精神等红色精神的传播渠道,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确保红色主题教育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潜移默化提高“四渡赤水”精神等红色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深度。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互联网在线学习的影响力,运用智慧教育思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及内容,丰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普及微课、网课、校园慕课等网络教学形式,打造红色主题教育课程资源库[8],将“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长征精神融入到校园慕课等形式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场域,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红色教育,使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中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增强“四渡赤水”精神在大学生群体的培育深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2]陈元伙.“跟着走”与“往哪走”[J].政工学刊,2021(03):85.

[3]韩金强.四渡赤水: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N].解放军报,2019-08-31(007).

[4]张泰城.红军简史与长征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68.

[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0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3.

[8]张丽平.运用智慧教育思路改进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21-12-01(004).

责任编辑  韩  谦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