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因材施督”的对立与统一

2022-04-02 10:56易松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高校

文章摘要:督导工作是促进教学规范、提高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督导工作与督导理念容易让督导工作形成大一统的思维模式。在不同专业的督导行为实施过程中,能否精准督查,因材施督才是督导工作的发展方向。本文试图探讨艺术类专业的特性,对督导工作中的对立统一性提出独到见解,从而摸索督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因材施督;对立统一

普通高校教学是中心工作,能否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的学生才是王道。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校内部已经有了教学、学工部门了,为了规范教学和管理已经有很多的制度了,为什么还要实行一个督导制度,为什么还要设置督导工作处或者督导团呢?在综合性大学里面,分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医学类、工科类、军事类等等多种。在当前普通高校由扩招到提质的转变,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提高各类高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率成了很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普通高校各类专业的督导工作如何精准督导、因材施督的对立与统一谈谈看法。

一、督导工作的范围

一般来说督导工作为主要两个部分。一是:“督”二是“导”

“督”主要是督查或者监督。督查是自上而下的关系,督导的工作对于师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威慑性,督导给出的督查结果是具备一定的效力的。监督多为平级关系,提出建设性意见。“督”的工作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1、監督日常教学的正常展开与规范性;2、督查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效果;3、督查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4、监督教辅部门对教学工作服务与配合是否到位;“导”的工作则是以身作则,示范和引领作用,另外就是指导的作用。督导一般都是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权威,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也是公认的好。对教学的各种环节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制定各种教学文件、实施各种教学行为的时候,督导的参与多少都会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以保证各类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

督查日常教学的正常展开又分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时间是否合理安排。不是课程排的越多或者越少就是合理的时间安排。所有的教学时间必须要按照合理的教学规律来安排才对。例如培养方案的所有教学时间的安排,每个课程是否符合应该开设的学期,课程之间有些是有先后关联的,有的课程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关联度,也没有先后的逻辑关系,所以,有先后关联的课程就需要按照先后的学期时间关系来安排。督导需要对教学单位的培养方案熟悉,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熟悉,课堂环节和实践环节熟悉等等。还要与时俱进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所督查的培养方案有先进的指导作用。第二,好的培养方案还只是纸上谈兵,如何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得以落实,监督的过程不可缺少。很多院系在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会打折扣,没有严格的执行培养方案。经常会因为某些课程师资的不到位缺少正常的开课,经常因为实践场地和条件的不足而省略一些实验或者实践等等。这些不正常的过程会导致该开设的课程少开或者未开,该有的实习实践省掉,没有达到应有的培养效果。人才的培养大打折扣。督导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执行过程应该是全程督查的作用。要保证培养的各个环节都顺利展开,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及时的整改方案,确保教学的正常与正规。第三,实习实践环节的正常很关键。实习和实训环节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一是很多实习实践都是在校外场所单位实施的,从管理上很容易造成不规范,指导老师也很容易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忽略工作的效果,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是很多的。所以需要督导对实习实践环节进行督查,其目的就是要执行的单位必须做到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执行。实习计划是否合理也在监督之列。从源头保证了实习实践环节的规范和最后的效果。

对教师工作状态和效果的督查也是很重要,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主导,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落地的关节环节。应该说大多数教师的教态都是良好的,但是难免会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师的教学状态不在。其原因有几种,第一是的确是某某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心思没有在教学上,教学随意性强,或者是故意消极上课,没有将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本分,本末倒置的现象严重;二是刚进入高校的部分年轻教师对高校教学规范不熟悉,教学经验不足。有时候教学经验不是以你的学术水平或者文凭直接挂钩的,有的教师很容易进入教学状态,有的教师则很多年还不行。日常的教学督查就是发现和提出整改建议,对教师的教态提出要求,规范教师们的教学状态。有状态的教学是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督查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后一公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读书,尤其是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太好,这样导致学习的最后效果得不到落实。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相同或相近的分数段的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是比较相近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录取分数很高的名牌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是相对好得多。那部分学生是能够自觉读书的,而且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录取分数较低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就会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大学会越来越好,学生的优秀产出率较高,成才的几率大很多。有的高校则学生很难教,教学制度教学管理很严格,但是推进举步维艰。学生的成材率相对低很多。好学校督导的工作量可能轻很多,容易得多,不好的学校督导面临这样的现实问题怎么解决呢?督导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严厉的管理监督形象出现。学生的问题越多,工作难度越大。俗话说棍棍棒棒出好人,当然现在不能体罚学生。但是严格的督导督查机制,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有一定效果的。不严格管理就等于放弃,幻想这类学生能够自觉读书,自学成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面提到了几种督导工作的对象及内容,实际上也对我们这一类普通高校提出了督导工作的新要求。普通高校的学生,就是后者。分数线不高,甚至很低。由于学生的群体特质不同,管理上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是不是只有所谓的严格督查管理学生才会有好的效果呢。不一定!这里就必须提及对不同类学生的分层分类督导的问题。教学中我们提倡因材施教,在督导工作中,“因材施督”也是适用的。这也是下面即将探讨的对立统一的问题。gzslib202204031056

二、高校督导工作的统一性

往往在制定任何制度的时候,制定规则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规则的统一性,怎样才对所有的人试用的问题。高校的督导工作规则也是如此。为什么需要统一?制定人人都适用的制度是否是真的可行?从理论上讲,当然是需要的。所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也是体现正义公平的大众意识上必须的产物。艺术类的师生都是高校的师生,和文科、理科、工科的其他专业师生在常理上应该是一样,没有什么是可以另眼相看,特殊处理的。为了让所有的师生都在同一个制度内执行督导工作,为了体现所谓的公平,在统一性问题上不用质疑。所以在大原则上,学校的督导的执行文件需要有大原则内的统一,就像宪法一样,宪法是对国内所有人适用的,但是对于大法来说,没有过于具体,大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对于督导对全校师生的督查工作来看,通用原则就是于此,对什么人都适用。反过来说,越是对全体适用的制度,越是要在工作方向或者指导性意见上保持较高的概括性,有一定的笼统性,不必过于具体,更不需要以此为最终的衡量准绳要求所有的师生。因为大法是指导性的,方向性的,不是具体性的。这就是所谓督导工作的统一原则。

三、督导工作的对立性

我们在具体工作时,往往会以统一的原则来要求和评价所有专业和院系的工作状态。这样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也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对立的问题。这里的对立不是矛盾的,而是前面提到的因材施督的问题。在统一中寻求不统一,因材施督,才是督导工作的重点。我们为什么会在全校各院系设立院级督导,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对立的方向。如果是一条红线将所有的专业师生规定死了,就会出现非此即彼的武断现象。这样我们督导工作的结果不一定就是准确的,反而有时候会对培养不同专业的人才产生不良的结果。以艺术学院的专业学生为例。因为在高考录取时,普遍分数线在300-400分之间,按文化的分数是无法直接进入高校就读的。但是他们是特殊专业,因为平时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艺术类专业技能和理论。实际上这一类学生的集体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思维活跃,不拘一格,但不喜欢死板的理论学习。问题出在大多数人会误解他们的存在。总认为他们是不读书的,不好学的,或者甚至是不可教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这些学生平时花了比普通文化考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4-6门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艺术考生是没有休息和周末的。别人学文化,他也在上课,别人休息他还需要练琴,而且每天不是一个小时,而是每天练习多个小时才行,高考文化生最多考试文化课的5-7门就可以了,而他们除了文化考试,还需要增加专业考试的4-6门专业技能与理论。也就是说高考艺术生考试了10门以上的功课。文化怎么可能和其他人竞争呢。但是在教学评价时,往往我们会在评价体系上一视同仁,督导工作同样如此。试问这样的统一的评价体系是准确的吗?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具备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评价标准需要因人而异。我们实施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你规定一只母鸡必须按照猪的行为习惯做事,把母鸡培养成猪叫成才吗?母鸡是以下蛋为标准,猪是以肉多为标准的,所以评价成才的标准当然不一样,培养模式也必须不一样。母鸡是需要多运动,多吃自然的食物才会有好蛋。而猪是需要多吃多睡的,少运动的。同理,我们在实施督导行为的時候,对立的问题就会出现,而且越是因材施督精准的督导行为,就会越背离统一的标准,就会形成对立现象。例如我们在查课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是看哪个教室更安静,而是看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更活跃;在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越是严格按教案照本宣科的教师,水平越低,因为每个学生的出现的情况都不一样,一种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所有的专业学生是误人子弟的。艺术专业的教师最能够因材施教;再例如你一定要求所有的专业技能教师在上课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就不合规矩,教学评价就不会高,最多及格成绩。这也是对专业教师的认知错误和误解。对于专业技能教学,几百年的传承教学方法,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模式。现在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授课都是如此传授的,最好的艺术家也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这里的教学模式是真正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我们凭什么来一个所谓现代的方式来改变(革)。其实我们改变的根源往往是来源于大一统的思维模式,因为扩招学生很多,很多理工科或者文科可以用这种现代的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其他专业理所当然的都要践行统一。当然我们还会更多的考虑教学成本的问题,而不是从真正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考虑的。教育有时候成了成本的牺牲品。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各专业提出来的教学或者实践方案被上级行政、监管部门强行更改或“纠正”。我们在督导教学行为的时候,有没有尊重各院系的专家的建议呢,难道我们管理者比学院专家还懂?我们经常否决和修改院系上报的实施内容和数据,大一统的思维模式和成本意识让管理者形成了必须相同标准的模式,而不是因材施教,因材施督。尊重各专业行业的教学培养规律、尊重专家的建议、尊重专业教师的专业施教行为,督导评价不一统,才是我们精准督导因材施督的关键所在。

所以对于这种因材施督的对立统一行为,我们的督导意识是否能够转变,我们能否从根本上理解督导行为的对立统一性?是否总是一致吃大锅饭,用非此即彼的理论来统一全校的督导行为呢?这是我们期待商榷和改进的。应该也是督导工作的发展方向。从大统一大标准的督导行为向精准督导因材施督行为的转变发展才是正确的。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高校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