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4-02 01:18蒋业阳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核心素养

摘要: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三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

回首2021年,“双减”无疑是热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为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长学生到校长老师,无不随着政策实施作出或多或少的调整和改变。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教育的主导者 — —教师,我们又应当如何作为?笔者认为,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三会”: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1、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术语予以表征。小学阶段通过抽象得到的有基本概念、关系和法则。抽象的方法有两种:对应和内涵。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采用对应的方法,重在让学生感悟;以后可以逐渐采用内涵的方法,重在让学生理解。我们明确“数的概念”属于“符号意识”和“数感”这两个核心素养,教授“数是什么?数的本质是什么?表示数的关键是什么?”的知识时,让学生感知“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我们可以用对应的方法,从“三只羊”“三条狗”对应到三个小方块,然后再让三个小方块对应符号“3”。抽象出概念并不能让我们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抽象出概念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和少,所以对应数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大和小。抽象的核心是舍去现实背景,现实中没有抽象的“3”,只有具体的“三只羊”“三条狗”。

“数感”是对数的感悟,其核心是回归现实背景,让学生知道数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比如: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1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哪些熟悉的物体来估计?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 1 千克?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米?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想”

“用数学思维思考”可以训练孩子们的大脑,培养发散思维。运用数学家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也就是将世间万物模型化、抽象化、符号化,看待问题具有数学倾向;能够有效地将数学运用到现实生活,具备数学能力。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小明非常喜欢吃苹果,5 天吃了 10.5 个,小刚问小明 :“照你这样吃法,7 天能吃多少个苹果?”我们来帮小明算算他7 天到底能吃多少个苹果。小明 5 天吃了 10.5 个苹果,那么其 1 天就吃10.5÷5=2.1(个),7 天能够吃 2.1×7=14.7(个)。一个小故事,引出一个数学例题,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其推理自然发生。

在教学中引入逻辑推理,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深度学习和思考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学习主动力。

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建模思想,琢磨这些知识点背后有哪些“模”,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模”。例如,小明把720毫升牛奶倒入6个小水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各能盛多毫升牛奶?这个问题,既有大水杯,又有小水杯,增加了学生理解题目的难度,不容易从问题条件中把握关键信息,从而探寻到条件之间的联系。为了解决此问题,需引导学生利用作图的形式,将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并根据作图内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要求学生在呈现了问题条件之后,将大水杯转化为小水杯,或者将小水杯转化为大水杯,利用作图形方式将问题条件直观地展现出来,如此问题条件中就会只存在一种量,而且,问题整体也变得简单起来,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在如此转化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数学现象上升为了数学模型,切身地体验到了数学建模。找出问题与条件之间的本质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6( ) +1( ) = 720      6( ) +3() =720

720÷( 3+6) = 80( 毫升) ,小杯子容量

6( ) +1( ) = 720     2( ) +1() =720

720÷( 6÷3+1) = 240( 毫升) ,大杯子容量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是沟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数学建模突出学生系统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使其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逐步积累数学实践经验,进而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以科学、自然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使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其今后的可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參考文献:

蒲翔鹏.从“供给”走向“需求”:数学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 数学教学通讯. 2020(25),19-20.

沈国酰.将数学建模思想落到实处——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J]. 数学教学通讯. 2017(01), 18-19+22.

[3] 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  中小学管理,2016(02),19-21.

[4] 谢金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8(03),34.

[5] 王金莲.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5),108.

[5] 王自强.浅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天津教育. 2019(36),124-125.

本文受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SZUJKSX2021-992)资助。

作者简介:蒋业阳(1980--),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核心素养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花生是谁的
真假借据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