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心理培养探究

2022-04-02 04:50罗少秋
民族文汇 2022年7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美术教育初中美术

罗少秋

摘 要:由于初中生的身体迅速发育,智力和三观的发展差异导致初中生审美心理产生不同的发展方向。结合美术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正确审美能力的初中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把握学生审美心理,找到初中生审美兴趣点,提高初中生的審美鉴赏能力,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可行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育 审美心理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心理研究目前的发展还是相对薄弱的,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对于审美心理研究几乎成为了美学家的专属,关于初中美术教育与审美心理的发展的论文和报告也是寥寥无几,同时初中生的审美心理亟待需要关注。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师的注重点往往都放在绘画上,并不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美术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反而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好感全无。初中美术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一、初中生美术学习与审美心理发展特点

从小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初中生的个性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开始发育。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初中生审美感受停留在对事物的感性理解上,往往对于事物的描述比较表面,感知能力较弱,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结构。[]一般初中生对于事物的描述是“哇!好好看、好漂亮啊”,对于初中生来说,不能仅仅将审美感受停留在感性的愉悦上,要理解事物的本质与概念,美术教师也要根据初中生审美心理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的不同对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与补充,把一些过时的比较古板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力求新颖。[]

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甚至能够开始体会部分抽象画的能容。在学生选择的绘画题材上从少儿时期的叙事转变为对于具体的刻画甚至是临摹美术作品,有些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会进行超时空创作,将看起来毫无关系的元素组合到一起。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心智的发展,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不会在简单的使用夸张手法进行表现,具体表现为从二维世界转换为对于具有真实空间的画面追求。初中生能够仔细观察细微的色彩倾向与变化,会通过颜色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初中生急于模仿和表现正确的比例和动作,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初中生并未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缺少造型与透视等基本的美术技能,心里想要表现的内容与客观技能水平形成巨大的落差,而此时的初中生容易产生焦虑于自卑,过于急躁的性格甚至会对美术失去兴趣。但同时具有绘画天分的学生慢慢的会凸显出技能方面的优势,与其他的学生形成差异。但是初中生也具有其他年龄段所不具有的优势,比如勇于向他人表述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创造能力。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活跃,但心理意识并不成熟,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利用学生所具有的强大的可塑能力进行沟通与指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心理。

二、美术教学对初中生审美心理的重要意义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无论是教学环境的创设或是教学道具的选择,还是美术作品的示范与评价,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接触并了解到美术的重要感受,从各个角度渗透到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对审美的区别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无法确定美与丑的界限。学生步入初中学习,学习压力增加,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学生对美的界限产生混淆。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审美的区别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有利于初中生感受深层次的美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因为初中生的独特审美心理特点,对于感受事物的美停留在表面。初中美术中鉴赏环节的设立即是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从而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三)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对审美能力的运用

初中生主观审美需要受到良好的引导,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将主观审美与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初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随着审美能力的提高,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形成新的审美认知,激发学习求知欲。

三、初中生的审美心理培养策略

(一)激发想象能力,感受深层美术内涵

由于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种特点在艺术审美中是一种独特的优势。初中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后,会对所观察的美术作品形成一个基本认知,同时由于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将会以对美术作品的基本认知进行发散,感受更深层次的美术内涵。美术教师就要对于学生产生的视觉经验进行转换,引导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美术活动。这时美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启发学生对于美术活动产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在情感层面的精神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正确的理解到美术活动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创造的需求和灵感。教师可以适当的创设开放性提问,从而技法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美术体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提高。

例如,在立体主义绘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赏析中,许多学生对于所谓的“立体主义”感到难以理解。对此,老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引用格尔尼卡的战争视频进行导入,直观的将格尔尼卡的故事背景展示给学生。学生了解了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此时,提出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同学们认为这幅作品画的怎么样呢?”学生会回答看不懂、丑、还没我画的好。此时再次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被后人进行加工过的3D版的《格尔尼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欣赏3D版《格尔尼卡》时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这种绘画方式进行创作,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各种不同的立体绘画作品。学生既了解了立体绘画也为学生的思维发散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审美能力

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在课堂教学时创设适当的充满趣味的课堂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也顺应了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利用其心理特点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以此为着手点进行发散思维与好奇心引导,确保教学良好进行。初中阶段学生受好奇心的影响,新鲜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学习上的好奇心,顺利的融入创意美术活动中。例如,教师设计以“自画像”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自画像展示,或者创设情境例如近期大热的穿越题材,创设出古人进行自画像的环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进行讨论,为什么古人自画像跟你认为的自画像有很大的区别呢?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并给你的同桌画一幅肖像”,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环节中,学习兴趣被激发,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参与到美术活动学习中,通过自身与同学合作的模式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顺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科学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引导。认识当代初中生审美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有针对性的加强初中生的审美导向,提高初中生的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能力,促进初中生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推进。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美术教育初中美术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