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生态场:“脉动童年”的涵养行动

2022-04-03 14:49徐妍周卫东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德性德育

徐妍 周卫东

【摘 要】德性生态场是培育学生内在道德品性的场域,包括物理场和心理场。学校德育应与社会生活和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保持一致,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由生长。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提炼校本精神的内涵,基于时代的需求,通过三大德育行动,涵养新时代的长小好少年。

【关键词】德育;德性;生态场;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3-0057-03

【作者简介】1.徐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210018)校务委员,一级教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2.周卫东,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210018)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以下简称“长小”)梳理多年的发展“经络”,提出以德性生态场构建“脉动童年”的德育工作思路。“脉动”的“脉”包含中华民族的“根脉”、学校文化的“血脉”以及时代发展的“动脉”。中华民族的“根脉”,定位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为每一个儿童注入红色基因;学校文化的“血脉”,基于学校一以贯之的“和谐教育”思想,引领儿童活泼泼地走向未来;时代发展的“动脉”,基于时代的要求与未来的召唤,努力“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一、涵养理想信念的“根脉”厚植行动

学校的“根脉”厚植行动主要指向理想信念教育,是为了筑牢学生的红色之根、价值之根、信仰之根,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1.四史学习:红色基因系列。

学校制订“砥砺品格:‘1+X’四史赋能行动”方案,整体推进红色主题教育活动。“1”是指四史,“X”是指学习对象,包括党团员教师、少先队员和学生家长等。党团员教师层面:理清一条脉,理清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发展历程与脉络;读好一套书,共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剖析一个题,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展开深入研究;写好一篇文,每位党团员教师至少完成一篇关于“四史”学习的思想汇报。少先队员层面:唱好一首红色歌曲,读好一篇党诗,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学生家长层面:亲子共读党史小故事,举办家庭故事会,共同完成一份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手抄报,开展“红色基地行”活动。

2.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系列。

学校以“薪火相传:我们的五大节日”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平安团圆、和谐欢乐”的春节活动中,我们开展包饺子、写(送)春联、做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感受团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缅怀先烈、纪念故人”的清明节活动中,我们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师生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开展继承英烈精神主题活动,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和集体晨会、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在“爱国敬业、见贤思齐”的端午节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了解节日渊源和历史知识,诵读经典诗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开展包粽子、做香包、绘鸭蛋、编“五丝”、划龙舟、绘龙舟等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体验节日习俗,厚植家国情怀。在“团结团圆、文明友善”的中秋节活动中,我们开展写赏月诗文、说中秋故事、推介经典诗词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经典诗词的魅力;通过亲子赏月、月饼制作等中秋民俗体验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团圆的快乐和友善助人的温暖,营造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在“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重阳节活动中,我们带着学生学习了解重阳节民俗文化,通过事亲行孝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孝道的理解,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二、弘扬校本精神的“血脉”赓续行动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血脉”,长小也不例外。我们突出历史与当下的融合、事件与精神的融合,挖掘学校历史长河中的模范人物和英雄故事,并将之转化成学校的文化基因,融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

1.长小“小传人”:学校精神系列。

近年来,学校引导学生讲述长小人自己的故事,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主旋律。一是新生小学(学校前身)的民族气节。我们通过“红色小喇叭”行动,将历史上学校师生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故事一直“讲述”下去,把前辈的精神品格一直传承下去。二是模范人物的职业品格。著名特级教师王兰、全国劳动模范宋红斌、著名儿童作家杨筱艳等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们身上都有着伟大的职业精神。我们通过“心灵小使者”行动,鼓励学生寻找长小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树立一批有德性、有德行的教师榜样。三是行业精英的拼搏精神。长小是传统体育学校,被誉为“冠军的摇篮”。我们开展“创星争章榜”行动,表彰励志坚强、刻苦锻炼的学生,激励他们做有担当的长小好少年。

2.长小“好孩子”:家校慧联系列。

我们努力寻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良性“互构”,秉承“家庭就是德性小社会”的理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确定“长小家校慧联”行动目标,即“明大德的理想,守公德的修养,严私德的习惯”。一是家庭教育“微行动”。以“微讲堂”“微舞台”对家长进行家教、家风方面的培训,共同研制“长小好家风”标准,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二是反哺学校的“助学岗”。让家长资源反作用于学校,使家长成为“儿童道德的助推员、德性课程的辅导员、儿童品行的评判员”。家长不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旁观者,而是与教师携手同心、同舟共济的同路人。三是互促互进的“朋友圈”。组建家长共同体,以案例分享、话题研讨、专家引领等方式探讨家庭教育问题,让家长成为孩子德性养成的践行者和研究者。

三、回应时代召唤的“动脉”强劲行动

我们朝向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着力建构“三全”育人体系。

1.“必备品格”:学科育人系列。

德性生態场生成于课堂,结构于课程,我们紧抓学科育人,突出德育的学科渗透。一是建构学科育人体系。树立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德育理念,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文化与情感相融的德性教育新模式。二是厘清学科育人的“德目”。道德与法治课注重解决学生品德成长中的问题,语文课注重人文情感的培养,数学课突出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体育课突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人与自然、社会和平共处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是落实学科育人的行动。“树立所有教师都是德育教师、各门学科都有育德任务”的理念,将各学科的资源转化为德育学习资源。学校通过探究讨论、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促进德性目标的落实;积累和梳理德性课程案例,丰富课程建设与设计策略。

2.“开放包容”:场馆育德系列。

学校以长江路文化街区为载体,开展校本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是绘制场馆育德课程地图。对已有的长江路文化韵染课程进行迭代升级,绘制长江路德育课程地图,系统设计开发3.0版长江路文化育德课程。二是提炼场馆育德课程项目。围绕长江路6大场馆,提炼6个方面的德性课题,提炼60个育德项目,引领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经验和兴趣特长进行研究学习,感受南京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开展场馆育德课程实践,形成“长江路育德文化”生本化理解。学校积极开发道德判断话题,让长江路文化育德课程“生根于课表,发芽于课堂,开花于课程”,变零散为结构,变点状为立体,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从“文化之旅”走向“成长之旅”。

学校以德性生态场的建设为行动指向,以“脉动童年”为行动目标和行动标识,努力建设通贯古今、适性适切、融通内外的育德场域,着力涵养有根基、有行动、有气质的新时代长小好少年。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双减”背景下德性生态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学生德性成长的生态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蓉,宋杰.德育生态的基本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江汉论坛,2013(4):141-144.

[2]李园园,鄢超云.儿童品格教育的内涵、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基于德性伦理学的视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56-62.

[3]叶水涛.尊德性与道问学[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12):1.

[4]许小莲.体认:激发儿童德性成长的活力因子——以统编小学教材《道德与法治》中知识点教学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6):93-94.

[5]扶庆松.生态德育:兴起、意义及体系构建[J].理论观察,2015(2):15-1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教育德性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从樊迟三问“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现代德性伦理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