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升学考试模式

2022-04-03 14:40张健张涵韵
职教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

张健 张涵韵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中等职业教育的单一结构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存在递进和衔接的关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真正由就业导向转变为就业和升学并举,不仅是一个观念性转变,也是一种制度性建构。中等職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方向主要是专科职业学校、本科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以继续提升其技术技能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应适应学生多种需要,采取直接衔接模式、注册升学模式和“职教高考”模式等多种路径。“职教高考”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重要形式,其考试招生办法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属性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升学功能;考试模式;职教高考

作者简介:张健,男,常州市教育局原副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管理;张涵韵,女,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中国文学教学、师范生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3-0035-07

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突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问题和“职教高考”又一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应如何转变、升学考试模式应采取何种模式?“职教高考”制度应如何制定、考试办法应如何设计?认识和厘清这些问题,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职教高考”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人的生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真正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后称职业高中)等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结构体系,与普通高中教育形成并驾齐驱格局,中等职业教育成为人们实现劳动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直至上世纪末,由于经济形势、就业分配、社会待遇等利好政策的影响,也限于当时的教育发展水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具有精英教育的意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须设置分数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十分明确,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中初级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其毕业生也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彼时,人们选择教育比较理性,想继续升学就上普通高中,想直接就业就上中等职业学校,且由于普通高中升学率还相对较低,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却相当不错,中等职业教育在当时得到了社会较高程度的认可。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和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普高热”,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受到冷落,更多的学生想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就不需要了,而是人们的教育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理智性偏差。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其身体心智、认知能力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从教育目标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应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进行就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知识的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化基础课应占比较大,并要求达到高中阶段文化课的基本要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基础+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应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部省属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中等职业教育单一结构转变为中等职业教育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层结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支柱,而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其原有的基础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但是,在21世纪初,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还处于相对隔离状态,高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人数还很少,只是按专业对口分配给中等职业学校部分招生指标。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中等职业教育缺乏衔接,人才培养存在重叠和脱节等问题,在就业导向办学方针要求下,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比例受到政策限制。

随着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兴起,以及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否有比较畅通的升学通道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从教育公平视角来看,一个没有升学机会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不具备合理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通道的制度性构建已经成为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涉及到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其社会功能主要是指:(1)通过产教融合办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2)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培养新生代技能劳动者,促进民生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公平与稳定;(3)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和城镇化发展;(4)在贫困地区,培养更多建设家乡的技能人才,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全民族共同富裕。其育人功能主要是指:(1)提升个体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2)提高个体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促进其安居乐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其奠定幸福生活的基础;(3)为有需求和有能力者提供继续升学的机会,满足其追求更好职业前景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在高等教育短缺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还处于一定程度的精英教育,其升学功能很弱,或基本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整个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升学功能逐渐显现出来,此时的问题不是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升学,而是如何升学。因此,这里所说的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主要是指由过去强调就业、弱化升学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举,以服务学生生涯的多样化发展[2]。

关于中职毕业生升学问题一直存在不同声音。有观点认为,既然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那么强调升学就违背了其办学方向,是走普通教育应试教育的老路。而另一种观点则提出,应将中等职业学校分为就业导向的学校和升学导向的学校,升学导向的职业学校主要面向高考升学,满足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從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的转变,将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职业基础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还有一种观点则建议应当满足所有学生通过高考上大学的需求,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取消中考,普及普通高中,将职业教育延后到高中后。由于认识不清,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长期处于摇摆不定状态,其升学措施也因受到诸多质疑而模糊不清,直到国家层面明确将“职教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教育制度来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功能定位才得以真正确立。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方向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提出应用型高等学校要“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01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并要求在新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的名称中保留“职业”二字,本科属性用“职业技术学院(本科)”表示,以避免专科职业学校升格本科后向学术型或工程型高等学校发展的倾向,确保国家发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初衷和目标。2019年,教育部批准一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职业技术大学,由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概念和新类型被正式确定下来并得以实施,且在学校名称上进行了规定。2021年1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了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定。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并且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为形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人才培养体系而言,高等教育包括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前者的实施机构是学术型高等学校(含高等学校的学术型专业),后者的实施机构包括工程技术型高等学校(含高等学校的工程技术型专业)和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技术型高等学校即应用型高等学校,一般为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包括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应用型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上具有很强的类同性,在知识体系上都具有应用性,在培养模式上都突出实践性,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继续进行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合理逻辑;而高等职业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体系类同性更强,在应用性知识体系方面更具有延续性,培养模式都强调校企合作、实践导向,人才培养的类型几乎相同,专业大类基本对口。2021年3月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要求“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不同层次专业”,体现了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专业具有逻辑延续性。《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因此,我国应通过政策推动,切实落实应用型高等学校、本科和专科职业学校扩大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措施。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来看,本科层次、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同源同质性。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是在原来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部省属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在专科层次职业学校(目前主要是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未来应主要是示范性和“双高”高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各层次人才在技术技能上有递进和衔接的内在逻辑[3]。也就是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延续,培养定位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更适合在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而专科职业教育更适合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因此,从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来看,只有各级职业教育有机衔接、互相协调,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更加稳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当前我国必须坚持初中后分流,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足够规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4]。也正因为此,当前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仍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

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否属于本科职业教育?能否归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议[3]。有学者研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涉及的技术知识和思维模式的独立性,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把应用型本科学校列入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将应用型本科学校纳入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的《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通过转型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转型发展的职责使命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表明应用型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属性是一致的。然而,应用型本科学校并不认可自身属于职业教育,其也不具备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物理条件,并对举办职业教育存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的排斥[3]。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调整了相关提法,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因此可以理解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但并不意味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等同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学校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和专科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上位学校,但是否属于职业教育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

从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来看,社会人才结构包括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后三类统称为应用型人才。根据上文分析,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可由本科职业教育培养,同时,技术型人才培养也大量存在于技术应用型高等教育(含普通高等教育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中,这类教育又称技术本科教育,在性质上属于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把科学技术、工程原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人才为主,具有职业定向性。因此可以认为,技术本科教育与目前的职业本科教育具有相似性。然而,技术本科学校一般也不认可自身的职业教育属性,并且我国的技术本科教育并未真正形成独立体系,多存在于学术型或工程型高等教育中,实际的技术本科学校极少,而职业本科教育则可担当此类人才培养之责,弥补技术本科教育之不足。工程型人才主要由工程技术型高等学校(含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程技术型专业)培养,主要从事更宽泛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要求掌握某一学科领域比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其工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的特点。从以上分析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技术型教育是职业定向的,工程型教育是学术定向的[5],技术型教育可归属职业教育体系,而工程型教育则不能归入职业教育体系。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與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界限已经不是十分清晰了[4],产生了重叠和交叉的现象,出现了复合型中间人才,如工程型学术人才、技术型工程人才、工程型技术人才、技术型技能人才、技能型技术人才等,这使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属性更加复杂,有时兼具学术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因此,不宜简单将应用型本科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如前所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升学的上位学校是专科职业学校、本科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然而,尽管国家层面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但是他们仍然更倾向于招收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会因教育成本提高而不愿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因此,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的本科学校主要是本科职业学校。只有当本科职业教育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一类高等教育,才会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为此,政府应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招收更多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更加多元,也逐步消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心理抗拒,助推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考试模式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升学已有多种路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一)直接衔接模式

直接衔接模式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或本科职业教育直接衔接而无需通过高考,其主要形式有三种。(1)五年一贯制,即前三年为中等职业教育,后两年为专科职业教育,实行中高职完全的贯通培养,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职业教育没有升学或转段考试,学制比正常专科职业教育缩短一年,课程经过一体化设计,减少了教学损耗,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衔接模式。(2)三三分段制,即3+3,前三年为中等职业教育,后三年为专科职业教育,分别在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专科职业学校完成,实行专业对口、中高职分段培养,学制和课程有机衔接,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职业教育没有升学考试,仅设置培养高校组织的转段考试或测试。(3)三四分段制,即3+4,前三年为中等职业教育,后四年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或本科职业教育,分别在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本科高校完成,实行专业对口、中高职分段培养,学制和课程有机衔接,从中等职业教育到应用型本科教育或本科职业教育没有升学考试,仅设置培养高校组织的转段考试,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者可转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三三分段制和三四分段制需明确后段专科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和本科职业学校与前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合作机制,需依据省级教育部门下达的项目进行实施;参与学校与专业、项目必须符合省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资质条件,如国家级或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或品牌专业等。其中,三四分段制被称为中职进入本科的直通车,避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使中职生的学习真正摆脱应试束缚,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能力培养,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中职阶段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应加强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后段高等学校应全程参与,加强对前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指导和质量考核,严格开展转段考试,确保生源质量。

(二)注册升学模式

注册升学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省级教育部门建立的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升学平台上,按对口专业大类自主报名选择专科职业学校。报名时,学生应提供由所在中等职业学校签署的各年级各科学业成绩和品德考核单,由学生所报考的专科职业学校审核录取。此模式亦无需通过高考,但只限于申报专科职业学校。

(三)“职教高考”模式

“职教高考”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学校或本科、专科职业学校的模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职教高考”从各地实践探索走上了国家制度建设的轨道。“职教高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最为重要的升学路径,相比前两种模式,学生升学具有更大的选择性。然而,因职业教育专业覆盖面大及技能考试不易组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将会十分复杂。因此,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并为确保公平公正,“职教高考”应以省级统筹实施为宜,由省级教育考试院负责。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和服务面向应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应用型本科学校、本科和专科职业学校也主要是地方高等学校,以省级统筹实施更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与招生高等学校的专业口径相匹配,以及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相匹配,也更有利于技能考试的组织落实。

根据“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框架和以往各省“职教高考”的试点经验,“职教高考”应按专业大类对口的原则确定招生考试办法,考试科目应采取“文化基础+专业综合理论+职业技能”模式,按4:3:3的比重分配考试内容和分值。文化基础应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专业综合理论应包括本专业大类3—5门核心专业课程,考试内容主要以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考核;技能考试是最能体现“职教高考”精神的考试,缺少了技能考试,“职教高考”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就容易偏离方向,也将影响到后续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了多年的技能高考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技能等级鉴定也是采取技能考试方法,各级技能大赛更是一种技能考试形式,因此,技能考试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研究技能考试方案并进行统筹实施。一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研机构和行业企业专家开发各专业大类的技能标准和考试内容,主要应体现各专业大类的典型技能,并要求以项目形式完成,同时,要开发技能考试题库,建立技能考试考评员库;二是在各地市相关职业学校建立标准化的技能考试基地;三是考试招生应由省级教育考试院负责实施。

此外,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实施“职教高考”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中等职业学校一定程度的应试问题;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强,而不太适应应试高考。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不能形成“职教高考”一考格局,而应兼顾其他模式,完善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直升的升学政策等,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畅通、升学路径多元、考试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晔.中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6.

[2]石伟平.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再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9-10.

[3]庄西真.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前世今生——一个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2):67-62.

[4]徐國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转向:类型教育的视角[J].教育研究,2021(4):118-127.

[5]徐国庆,陆素菊,匡瑛,等.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国际状况与发展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20(3):1-7.

[责任编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安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设计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本”教材开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