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服务地方,一起向未来

2022-04-03 14:40顾卫国王文静
职教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顾卫国 王文静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产业园,占地308亩,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基地(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占地158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功能设施完善、现代化气息浓郁。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获评中国青少年发明家会员学校、江苏省课改实验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专利申请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30强、江苏省智慧校园等荣誉称号,是泰州市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2020年,学校成功入选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为深入了解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本刊编辑部编辑王文静专程采访了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顾卫国。

王文静:顾校长,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贵校在办学实践中荣获一系列荣誉,并在2020年成功入选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请问贵校有哪些成功的办学经验?谢谢!

顾卫国:您好!非常感谢《职教通讯》对我校的关注!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在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大职教、大培训、高融合”发展思路,学校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以“党建引领”护航立德树人。学校以党建引领培育新时代工匠为主线,深化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打造“党建领航 匠心智造”党建品牌。校企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实践“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以校企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共同开展先锋岗创建,成为学生练技能、学本领的示范点,深化校企合作的带动点;校企党员开展双师结对,发挥“1+1>2”的先锋模范效应,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产教跨界能力。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工匠之师”,以匠心育匠人,培養造就了大批新时代能工巧匠,为聚力构筑靖江“长三角智造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荣获江苏省“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

以“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 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为主线,我校协同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产才融合“书记项目”。聚焦常态对接无阻,学校成立“开发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促进科教资源、产业要素“无缝衔接”,实现职业院校、产业园区“同频共振”;聚焦成果落地无忧,加快构建产学研联合体,形成“需求—研创—转化”立体式的技术技能服务模式,打通创新应用最后一公里;聚焦校企合作无间,引导企业与公共实训中心深度合作,成功孵化产教融合发展“宾科”模式、“恒艾”模式等案例,校企“双元教育”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书记项目”坚持把专业建在产业一线、把课堂搬进实训基地、把创新刻入成长基因,荣获泰州市人才工作“十佳书记项目”。

二是以“靖·船文化”赋能立德树人。学校高扬新时代“东线第一帆”,着力打造以渡江精神为核心的“靖·船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工业文明、涵养职业精神。深化“靖·船”文化建设,凝炼“扬帆起航 跨江赶海”精神,为文化塑造灵魂,学校凝聚全体教职工思想共识和奋进力量,努力培养“顾大局”“讲奉献”“能攻坚”的工作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学校充分发挥“靖·船”文化的导向,以育人为目标,秉持“修德 学技”的校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文化浸润、活动提升、关爱为本、全力推进”的德育理念。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学校的专家团队在分析研究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守正创新 明德笃行”为校风,探索“四位一体”,即“一个社团”“两个品牌活动”“三大教育仪式”“四个阶段目标”的育人模式。此外,学校还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了德育目标:一年级重在“遵章守纪、专业认知”教育;二年级重在“知书达理、一专多能”教育;三年级重在“乐学善思、精技强能”教育;四、五年级重在“弘德励志、知行合一”教育。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年级的德育培养目标,学校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分阶段达成育人目标,努力形成“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的学风,真正实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三是以“产教融合”践行立德树人。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地方经济结构特点,紧盯区域规划、紧贴产业发展、紧跟企业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设高度契合产业结构的专业,加强重点领域和急需人才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更有效衔接。因此,学校坚持“企业联盟、行业联合、园区联结”的建设路径,构建“政行企校”共享共促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培养、就业合作关系;贯通校企双向双主体人才培养,推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共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双方通过融合资源优势,学校先后打造了一批校企发展共同体、产学研联合体、生产性实习基地,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能力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两张皮”问题,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还建设了一批以航空、船舶、汽配、电机电器等装备制造类企业为主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吉凯恩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三江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80余家本地优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培养、就业合作关系,40余家知名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冠名班。学校毕业生就业率100%,本地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深受企业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学校现已形成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含“3+4”中职本科、“3+3”中高职衔接、职教高考)、成人本专科教育、职业培训等层次丰富配套完备的办学体系,已基本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教体系,并着力通过内涵建设,加强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在稳定现有学生规模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结构,扩大五年制高职学生规模。未来,学校将持续创新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铺就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宽阔的成长道路,让学生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技能,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王文静:从贵校的办学经验上看,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主线,共建共享,融合发展。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贵校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融合方面有哪些做法?您能为我们做一下介绍吗?

顾卫国: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致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靖江样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我校在融合发展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点。

一是紧贴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学校立足靖江经济结构特点,紧贴主导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持续加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现代服务4大专业群建设,开设35个中、高职专业。聚焦靖江“长三角智造市、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幸福城”发展定位,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高度契合靖江产业结构,顺应精密制造、航空装备配套等产业需求,全力打造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航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先后创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学校着力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先后获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数控车铣加工、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智能财税、网络安全运维等8个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获批工业机器人技术、网络直播导购2个专项能力证书项目,获批江苏省首批焊工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统一鉴定考核点、面向社会大众的第三方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全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二是突出引育并举,打造双师双能教师团队。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围绕专业建设主线,坚持引育并举,充分利用上级各类人才引培政策和计划,逐渐形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师资结构逐步优化。2021年,在靖江教育人才“新政”的支持下,学校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优秀人才3人,并从企业引进高层次技能人才1人,成为泰州市首个职业技能教师“引企入校”案例。近年来,学校注重提升教师产教跨界能力,围绕优势专业群建设,组建校企融通专业师资团队,致力打造一支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师资人才队伍,拥有双师型教师260余人;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师培养,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名师1人、国家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3人、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技术能手1人、省职教领军人才5人;加大名师团队培育力度,建有省级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泰州市级4个、靖江市级4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更好更快发展。2021年,学校有2个教师团队成功入选为江苏省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并完成1个团队立项建设。

三是突出示范引领,推进领航学校建设。成功入选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后,学校紧紧围绕领航学校建设方案,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月度进程,把握建设工作节奏,提升建设工作效能,通过机制运行“清单化”、任务推进“项目化”、目标考评“星级化”、领航建设“品牌化”,按序时进度高标准推进领航相关项目建设。在3年建设周期(2020—2022年)内共投入2 046万元建设资金,学校重点围绕“立德樹人”等7大重点任务,实施“协同育人”等21个建设项目,突出示范引领,形成42项既可观测、又能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学校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幸福生活”,努力实现“育人立体多元”“产教协同一体”“培训集约共享”三大目标,着力构建“德技并俢”“产教融合”两大发展高峰,不断提升“政府部门满意、行企满意、家长满意”的区域服务贡献度。

四是突出共建共享,建好公共实训中心。2019年9月,靖江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成学校实训基地,挂牌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2020年5月,制定出台《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方案》。学校紧紧围绕靖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政行企校”紧密合作平台,以资源整合促融合发展,以多元联动促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高质量打造“实习实训、职业培训、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四大基地,聚力建设劳模精神的传习所、精英蓝领的训练营、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以及社会各届的支持帮助下,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受到了省人大王燕文副主任、泰州市委朱立凡书记、泰州市政府万闻华市长、泰州市政协卢佩民主席等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级领导多次到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省内外兄弟学校和单位多次莅临公共实训中心参观学习和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加了知名度,扩大了美誉度。

王文静:听您的介绍,贵校依托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推进职业教育高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铸造成一张极具地方特色的亮丽名片。在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方面,贵校具体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顾卫国:学校深入贯彻《靖江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引领,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坚持统筹融合、开放共享、高效利用,加强工作统筹,抓紧工作落实,全方位推进共建共享,加快建成布局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基助力,共建共享,我校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与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毗邻,在教育教学资源方面深度融合,科学整合双方实习实训项目、师资、技术和设备等资源,共建共享公共实训中心,切实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运行效率。学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力量,统筹资源,协同育人,合力开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4”中职本科、“5+2”专接本联合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满足了两校14 000余名不同层次和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全面提升了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输送了更多高技术技能人才,获评“靖江工匠”培育基地、靖江市千名工匠青苗培养基地。同时以两校融合发展为主线,学校创新构建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发展的全领域职教发展基地,闯出了一条具有靖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整合“政行企校”资源,全力打造职业培训基地。学校积极推动与贯彻落实靖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靖江市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强职业培训市级统筹,加快“政行企校”优质资源整合步伐,完善建立产业工人培训体系,解决职业培训资源分散、管理多头、效率较低等问题,着力保障和提升职业培训承载强度和质量,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深度融合。目前,公共实训中心已建成泰州市示范性产业技能培训基地、靖江市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基地、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基地、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总工会职工培训基地、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学校还正在抓紧建设省级产业工人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竞赛基地等项目。学校依托职业培训基地,聚焦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大力实施培育产业工人职业技能的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社会服务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年培训规模达12 000人次以上,荣获泰州市“五一劳动奖状”,2022年初被推荐为“省五一劳动奖状”。

三是匯聚知名企业资源,全力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学校以公共实训中心为载体,依托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从订单模式向共建互动平台转变,有效融合校企优势资源,共建“校中企”“企中校”。通过“校中企”,学校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企中校”,学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学校将专业建到产业链上,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将教学实训与研发生产相融合,实现生产过程教学化,形成校企一体、产教协同育人。

目前,公共实训中心已完成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泰州市产教融合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学校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上海云科工业研究院、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生态、新材料、现代电商物流、互联网+贸易、精密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制造等8个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与吉凯恩航空、宾科零部件、新世纪液压等企业深度合作,成功孵化“研发+实训”的新世纪液压模式、“1+N产教融合发展”的电商直播模式、“康养+研创”的餐旅文化研创模式。

四是引进高端双创资源,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学校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引进高端双创资源,高位求进,共建“双创”服务工作。面向创新企业、优秀创业学生等,学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和对接,科学有效地开展活动。通过对接知名高校院所,学校引进专家大师、相关行业领军人才入驻公共实训中心,创设黄俊劳模创新工作室、邱明辉蓝领创新工作室、徐安林大师工作室、朱照红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等若干大师工作室。为完成创新创业资源在线平台建设,我校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集聚、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深度开展创新创业成果的落地转化,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利用开发区科教产业园资源,集聚人气、留住人才,形成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构筑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共享发展高地。目前,学校已完成公共实训中心的创业共享工场、大学生创业园、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科创孵化园建设。

王文静:贵校在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闪亮的成绩,显著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能力。贵校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做法?

顾卫国:学校在服务地方的职业培训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需求导向,创新培训模式。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学校统筹职业培训项目和计划,优化职业培训管理流程,创新培训模式,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优化打包,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由政府、企业购买相应的培训服务。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搭建高端社会服务平台,逐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提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与10家企业签订新型学徒制培训协议,企校共同组建培训团队,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培养工匠人才。

二是主动对接,精准培训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要、重大政策导向和区域产业发展,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相关职业培训,精准服务技能提升行动。依托开放大学成立“网格学院”,学校先后建立了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基地,采取“线上+线下”“远教+近辅”的方式开展培训学习,推动优质培训资源直达基层,现已开展500余名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系统提升了村(社区)干部的乡村振兴能力、现代治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合资项目落户靖江,学校主动对接,与常年为吉凯恩、空客等大型航空制造龙头企业培养飞行装配专业人才的英国韦斯顿学院牵手,顺利签约航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这是学校主动与境外职业教育院校的首次合作尝试,校企双方将共建立足靖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航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三是智慧平台,拓展培训空间。构建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学校已完成职工空中网校升级建设、创新创业资源在线平台建设、基于学习过程的智慧教学平台建设,还完成了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汽车维修、中餐烹饪等20余门线上培训课程的开发,共计开展线上培训6 000余人次。学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形势,与总工会、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等相关部门深入推进长期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融智能教学系统、在线学习系统、鉴定测试系统、管理评价系统在内的一体化智慧培训平台,拓展职业培训新空间,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王文静:职业教育发展需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适应性,提高内涵质量。面向“十四五”,学校有什么规划吗?

顾卫国:面向“十四五”,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两大任务,主动适应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断优化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和专业集群架构,科学推进资源要素集约共享发展,深入改革产教融合与产才融合机制建设,聚力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靖江范式”,实现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赋能。

一是凸显类型特征,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教体系融通发展,學校要探索形成“5-7-9”卓越型应用人才长学制培养模式,创成省中职领航学校、五年制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中职学校,中高职毕业生升学比例分别达80%和30%以上。此外,学校还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紧贴靖江“2+4+N”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创成2个以上省级优质专业(群);进一步加快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致力成为劳模精神的传习所、精英蓝领的训练场、产教融合的试验田和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二是聚焦德技并修,强化提升人才培养供给效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融合”,落实“三全育人”,学校计划新增1个省级德育名师团队;增强提质培优能力,完善“岗课赛证”育人机制,保证技能等级认定合格率达95%以上,对口就业率省内领先,校企共同开发15门左右活页讲义式教材。

三是突出持续发力,切实保障职业教育发展高质量。学校不仅要落实“马洲英才计划”,自主公开招聘高技能、高层次人才,还会计划建设一支100名以上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0%,并计划建成2个市级以上教师企业实践基地、3个省级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化自我诊断与改进,学校以建设信息化标杆职业学校为载体,实现师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向社会公开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

四是促进互联互融,强化提升服务发展能力。为促进区域互联互融,学校会积极融入“苏锡常”都市圈职教体系;倾力打造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基地;定向帮扶永寿职教,广泛开展人才互培、学生共育、职业培训,不断提升中西部合作办学示范效应。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实践“在地国际化”,计划新增1个以上中外合作专业,有海外学历(培训)的教师达30人以上,国际化合作班招生规模达到100人以上。

五是创新产教协同,积极赋能产城融合发展。为推进产教一体协同育人,推动“产业赋能、技能强市”,培育一批“靖江工匠”,学校主干专业全面推行学徒制,每个主干专业与骨干企业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计划建立20个紧密型教师实践基地、100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企业技术服务年均100项以上,职业培训年均20 000人次以上。为落实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学校还要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深入开展泰州市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工作,形成“政行企校”多元互动的办学格局;计划建成1个长三角航空产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1个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训基地,2个市级以上产业学院,5个省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王文静:谢谢您精彩的分享!感谢您为我们分享的十分宝贵的办学经验,贵校在“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服务地方”等方面做得卓有成效,定能为同类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带来有益的借鉴。相信贵校在您的带领下会再创辉煌,新时期,新发展,我们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   王文静]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