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04-06 03:14李晓峰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尔夫产教应用型

王 希,顾 祎,陈 瑾,李晓峰

(江汉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1 引言

为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未来企业的需求,国家颁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企业和高校共同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鼓励两者深度合作,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鼓励相关用人单位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根据所设专业,将地方优势产业与高校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撑、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3]。

保持体质健康是每个人在成长和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至本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化体育强国[4]。体育产业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合作背景下,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与地方产业需求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体育产业协同发展[5]。高尔夫作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是一种新兴的体育产业,其发展对当前体育产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倡“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高尔夫运动符合这一宗旨,其休闲与娱乐特征能使锻炼者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6]。据初步统计,目前从事高尔夫产业包括专业教练员、球场管理人员、球童、场地维护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约20万人[7]。然而,目前相关高校所培养的高尔夫方向人才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高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清晰明确,体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参与度,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 国外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育人模式,就是在相关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下,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一系列育人活动[8]。国外高校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的认识和探索实践较早,十分重视社会和企业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实践与教学平台,对培养学生具有现实作用。在高尔夫行业发达的美国,高校里设置的是PGA(Professional Golf Association, PGA)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其办学特色在于多层次多渠道培养高尔夫专业人才,同时加强与高尔夫协会合作。苏格兰是公认的高尔夫运动发源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在于强化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占比较大;人才培养环节灵活,修学制度根据学生情况实时调整;同时有教育认证制度[9]。

3 国内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本科教育开始从多方面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更高。对专业素养要求更高的专业性人才需要通过本科层次来培养,而对于服务性较强的技能型人才应通过高职院校来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10]。

吴克祥等[11]提出如何提高高尔夫教育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强调高尔夫教育基础设施要和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高尔夫运动与管理高端人才。在高尔夫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刘文开[12]认为目前我国高尔夫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鼓励相关高校走校企合作模式,聘请行业相关知名人士共同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常向前等[13]认为现阶段我国相关高校体育专业高尔夫方向课程内容较浅、课程形式单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与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陈明[14]提出大学应与球会合作,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人才教育应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强化学校传统的学历教育和实习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合作方式简单、内容不深入

从产教融合看,其实质是产业与教育的相互融合,实现互利共赢。但目前部分高校仍局限于共建实习基地,合作形式简单,合作内容不够深入。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双方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没能建立长效合作运行及保障机制[5]。

4.2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足

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缺乏,没有将新的教育指导思想消化,仍旧是照搬“老一套”,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使得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4.3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多数高校评价体系仍以学生笔试成绩为主,考核形式单一,实践课程的占比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教师和学生仍是只注重课堂教学,应对结业考试,轻视实践课程锻炼。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对新工作充满恐惧感。因此,当前高校教学评价方式仍需改善,提高实践课程的学时数,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上岗后实操能力等应用性及创新能力的评价。

4.4 “双师型”教师占比较低

部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占比较低,导致教师和学生仍只注重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得不到保障,相关老师人手不够,学生得不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对未来就业迷茫,不清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的人才,最终导致“产教融合”的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因此,当前高校要准确定位,应用型本科学校应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占比,重视相关师资队伍的培养。

4.5 高校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难度大

由于体育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差异性,其人才培养仍以专项技能训练强化为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应用型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围绕产业需求来开展。产业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实时变化,在产教合作的基础上,高校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输出也应相应地调整。因此,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课程的设置等相应进行修订。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对相关专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对学生需求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产业需求的变化速度过快,高校应变能力短期跟不上,给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带来了诸多困难,增加了教师教学难度[15]。

5 相关对策与实践研究

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以江汉大学体育学院为例,探讨当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模式,探索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找到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技术路线见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

参观和调研相关用人单位(武汉天外天高尔夫球会、梁子湖高尔夫俱乐部、驿山高尔夫俱乐部)及江汉大学体育学院,针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向相关领导、高尔夫运动专业教练、球会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及在校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学生进行咨询,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建议,获得相关的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素材。对比国内外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探索出新形势下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

根据当前体育产业及行业需求,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积极推进更多的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工作,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实习实践,聘请行业知名专家或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合作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实践工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制定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高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通过合作双方良好的资源配置,共同促进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政府健全合作保障制度,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对毕业生在地方工作给予一定年限的奖励和住房补贴,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高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企业一线学习考察,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职称晋升等方面推行相应的倾斜政策,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和高尔夫人才培养工作。

6 结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良好举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企业需求,使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精准,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好地实现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高尔夫产教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高尔夫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