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采编技巧探析

2022-04-06 14:09□倪
记者摇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政受众人员

□倪 颖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权威性、重要性特征。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党和国家重要路线方针政策,也包括官方发布的公告和决议。此外,还会涉及国际政治形势等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时事政治层面的内容,都属于时政新闻报道的范畴。

在整个新闻行业中,时政新闻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进入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哪一类的新闻,在新闻采编和新闻传播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时政新闻也不例外。要进一步增强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必须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转变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创新新闻采编形式,拓宽新闻采编平台,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采编工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切实发挥时政新闻的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思想引领的作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出现的新特点

1.采编范围扩大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就表现为采编范围的扩大。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类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且新媒体以其便捷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获得了大批用户。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新媒体用户已经超过了10 亿。庞大的数字背后,昭示了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拓宽,新闻信息可以借助客户端、网页及各类APP进行广泛和快速的传播。新闻采编人员可以直接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来进行新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从而打破传统新闻采编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进一步拓宽采编范围。

2.采编形式多样

传统的新闻采编主要是由采编人员进行实地采访和素材收集,之后再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传统采编模式的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均暴露出较多弊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新闻采编工作也迎来了新局面,采编人员可以借助视频采访、直播报道等方式来进行更为高效和便捷的素材收集。可以直接通过官方在新媒体平台上创设的新闻账号进行线上编辑和发布。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更为多元,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通过短视频、动图等多种形式呈现,提升了新闻内容的可看性。

3.采编难度增大

眼下,除了日益增长的新媒体用户数量之外,自媒体数量也在持续攀升,人人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在进行新闻信息生产、发布、传播的过程中,很少有普通人能够对新闻信息的真假进行快速有效的辨别,这就使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大量不实甚至有害的信息。作为专业新闻采编人员,如果盲目追逐热点,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进行虚假宣传和报道,无疑会严重降低新闻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采编形式多样、范围拓宽,但也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进行更为严格的筛选和审核。可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采编难度一定会不断增大。

二、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发展

1.时政新闻与新的舆论生态相融合

时政新闻报道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首先表现为时政新闻与新的舆论生态相融合。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途径不断拓宽,人们接收新闻资讯的渠道也更为多元化,可以依托互联网,借助身边的各类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打开网页或者是通过APP 来进行有关新闻的浏览和获取。这就催生出更为大众化和网络化的舆论生态,人人可以借助互联网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讨论中。

因此,各主流媒体应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新媒体舆论的把控,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发挥主流媒体时政新闻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使其在新媒体领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发言权,通过传播更具权威性的时政新闻,营造更加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2.时政新闻对受众多元化需求的满足

相比于以往,如今的时政新闻更加注重对受众多元化需求的满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观看某一类型的新闻,而是有着更多元的需求。

为了积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采编人员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把时政新闻分成不同的板块——国际时政新闻、国内时政新闻,开设时政新闻专题等,方便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时政新闻信息的获取和浏览。

三、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新闻选材缺乏新意

和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不同,时政新闻套路化和形式化问题相对比较严重,新闻题材的选择范围也比较狭窄,通常是进行一些方针政策的宣传、有关领导的政务活动以及相关会议的报道。对于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尤其是年轻人,这样的内容会稍显枯燥和无趣,难以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时政新闻逐渐丧失了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造成时政新闻收视率或点击率的下降。

2.新闻采编模式较为单一

时政新闻采编模式仍然较为单一。时政新闻更具严肃性和权威性,大多通过实地采访和文字编辑的模式来完成,时效性和吸引力不够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时政新闻工作者采编理念和思路有待创新。不少从事时政新闻采编的人员缺乏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意识,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使得时政新闻难以有大的创新和改变。

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为:通过医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解决医学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3.新闻采编与受众互动不足

新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不能再单纯地进行单向传播,而是要更加注重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不少采编人员在进行时政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缺乏与社会公众的有效互动,使得时政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降低了社会公众的新闻参与感,这也就降低了时政新闻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导致受众的进一步流失。

4.采编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事时政新闻采编工作的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具备较高的新媒体素养。目前一些时政新闻采编人员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技巧,不善于借助新媒体工具和平台做好采访前的准备,也没有及时把握传播时效,导致时政新闻传播效果有所下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四、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

1.增强群众意识

要切实增强时政新闻的采编效率和质量,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时政新闻采编技巧。首先从思想意识和采编思维上来看,在进行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必须凸显其中的群众意识。新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采编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受众思维,这就要求采编人员要立足于人民群众,无论在时政新闻的选材上,还是传播方式的选择上,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制作更为生动、鲜活且更有温度的时政新闻。

党和国家的一切大政方针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因此时政新闻报道的重大决策、领导讲话、重要会议,都应是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时政新闻只是单纯地对有关的决议、方案或者政策内容进行报道,对于普通人民群众来说可能会比较抽象和宽泛。基于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可以将时政新闻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时政新闻采编的重点放在重大决策是如何维护群众利益、如何改善民生的,具体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和益处。用群众意识做好采编工作,会让时政新闻更接地气。

2.广泛选材,拓展内容

一般来说,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时政新闻都具有比较强烈的说教与政治色彩,而民生新闻则更多的是基于平民视角来关注百姓的生活。对时政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可以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内容融合起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尝试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相融合,不断拓展时政新闻的内容。该中心推出的时政新闻专栏《链接·鞍山新闻+》,将时政要闻的重点内容加以拓展,进行延伸报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另外,采编人员结合社会热点,在新媒体平台上以话题互动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对时政要闻的讨论中来。该中心的另一档栏目《空中立交桥·政策专访/政策解读》,就是将主持人、记者和嘉宾的现场访谈,以直播的方式呈现给受众,通过对民生大计的生动解读和对受众提问的及时回复,让受众深刻感受到,时政新闻是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进一步增强时政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凸显时政新闻的社会价值。

3.创新新闻采编形式实现分众化传播

一是尝试用直播采访或者是线上采访替代传统的实地采访,提升时政新闻采访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扩大采访范围。

二是在进行时政新闻内容加工与编辑时,除了以传统的文字和视频形式承载内容,还可以用思维导图、漫画、动画等新形式来进行时政新闻内容的呈现,使人民群众一目了然地了解时政新闻的内容,同时增加时政新闻的吸引力。

比如,在两会专题报道中,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解读两会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将报告化繁为简,便于受众理解。用生动的漫画来进行两会内容展现,可以迅速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

三是在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注意搭建全媒体传播链条,利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结合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做到分众化的新闻采编与传播。如在抖音平台上,时政新闻就要以精彩的短视频新闻形式呈现,更加适应抖音平台的传播特点和用户需求。

4.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互动性

如今,社会公众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他们有了更多表达想法意见的渠道。这就要求在时政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满足受众的互动欲望,注意加强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在微博或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在平台上发起话题,让受众通过留言、点赞、评论或者转发等手段,参与到时政新闻的传播中来。采编人员可以借此了解受众的想法与呼声,更多地站在受众的角度来完成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时政新闻。

5.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做好时政新闻采编工作,关键在于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①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新型设备

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更多地利用智能录音笔、蓝牙耳机、扫描仪、语音转换设备等来高效快捷地完成采编工作,从而确保时政新闻的时效性。

②熟练掌握采访和编辑技巧

时政新闻采编人员应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采访前的广泛调查和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优化和调整采访策略;进行时政新闻编辑时,在不影响时政新闻权威性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新媒体语言来进行标题的撰写;做到碎片化传播,更多地迎合当前社会公众的阅读习惯,进而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要促进时政新闻的蓬勃发展,就要在理念、内容、形式上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绝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时政新闻采编与报道模式。■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人员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