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2022-04-07 07:00王少博秦涛
现代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火针防风皮损

王少博 秦涛

(1.长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6;2.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

慢性湿疹是一类临床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过敏性疾病,累及表皮以及浅层真皮组织,相较于急性湿疹红斑、丘疹等皮肤症状,慢性湿疹患者以皮肤表面粗糙、浸润肥厚、鳞屑、色素沉着以及苔藓样变为主,并以手足、关节部位多发,且易反复发作,阵发性疼痛、瘙痒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现代医学对于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免疫、感染等,并相应采用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糠酸莫米松等外用药进行治疗,但长期口服抗组胺药物可能伴发恶心、头晕等副作用,甚至产生耐药性,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亦可引起毛细血管过度扩张、色素代谢障碍等局部皮肤症状[2]。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对于慢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次研究探讨了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抗炎及促炎因子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0~46岁,平均年龄(38.29±8.47)岁,病程3~5个月,平均病程(4.43±0.95)月;对照组共4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1~46岁,平均年龄(38.31±7.83)岁,病程3~5个月,平均病程(4.50±0.87)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本院医学伦理会已审查通过本次研究。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3]慢性湿疹诊断标准:病程长,可未经过急性期而表现为慢性炎症,也可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转化而成,皮肤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皮损,呈暗红色或褐色,呈斑片状,表面粗糙,浸润肥厚,上覆少许糠秕样鳞屑,个别可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多为边缘较清楚的局限性皮损,周围可散在分布丘疹、丘疮疹,由内外因素激发而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瘙痒剧烈,有渗出倾向。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发布的《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4]中湿疹风热蕴肤证诊断标准:常见于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病变进展快,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可伴发热,口渴,舌边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浮。

1.3纳入标准 ①经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湿疹且中医辨证类型为风热蕴肤证的患者。②年龄18~65周岁、病程不低于6个月者。③受累体表面积不超过全身体表面积6%者。④无精神障碍、治疗依从性较好者。⑤无火针治疗禁忌症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患者。②合并有肝肾功能疾病、血液或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或传染性疾病等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者。③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近2周内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外用史或抗组胺类药物、抗敏药物、类固醇药物等服用史者。⑤皮损或合并皮肤感染者。⑥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

1.5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糠酸莫米松乳膏(厂家:拜耳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418,规格:5 g∶5 mg)外用治疗,每日1次,同时两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服用防风通圣汤,治疗组额外行火针治疗。治疗期间内所有患者均遵医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日常生活中注意消毒卫生,避免过度烫洗皮肤,保持情绪积极乐观,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①防风通圣汤:防风15 g,荆芥15 g,麻黄3 g,薄荷3 g,生石膏9 g,桔梗6 g,连翘6 g,黄芩6 g,大黄3 g,芒硝6 g,当归12 g,川芎6 g,白术9 g,甘草3 g。将以上除薄荷、芒硝外的中药加750 mL水煎制20 min,加入薄荷,得药液后冲芒硝,过滤沉淀物得药液300 mL,每日1剂,早晚分次温服。②火针选择天协牌针灸针(厂家: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注册编号:苏械注准20162270894,规格:0.32×40 mm),取穴选择为肥厚、苔藓化皮损处以及肺俞、脾俞穴,对皮肤行常规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在酒精灯上加热针体直至针尖烧至发白后迅速刺入皮损肥厚处,针刺深度不超过皮损基底部,采用急进急出的方式于皮损处点刺3~5次,针刺强度以微出血为度。点刺完使用75%乙醇消毒湿疹皮损部分,点刺后使用万花油涂抹点刺部位,每周治疗2次,每次间隔3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治疗期间宜饮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6观察指标 ①参考《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5]中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症状分级量化评分。②采用意大利Callegari Soft Plus多参数皮肤测试仪(型号Soft Plu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对比两组皮损处皮肤水分和油脂含量。③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并以3000 r·min-1的速率进行离心,10 min后分离上层血清-80℃冷冻保存送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分别为(201801639,201811053,201807805,2019807825,20180529)。

1.7疗效判定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湿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化验指标正常。②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明显减轻,或化验指标接近正常。③有效皮损部分消退,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未见减轻或有恶化现象。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8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检测数据通过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数据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情况[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症状积分对比情况 治疗前2组EASI症状积分中瘙痒程度、受累体表面积、颜色、丘疹、鳞屑、肥厚苔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SI症状积分中瘙痒程度、受累体表面积、颜色、丘疹、鳞屑、肥厚苔藓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症状积分对比情况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对比 治疗2前组皮肤水分、皮肤油脂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水分、皮肤油脂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对比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含量对比 治疗前2组血清IL-4、IL-10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4、IL-10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含量对比 治疗前2组血清CRP、IL-2、IL-6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2、IL-6含量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抗炎因子含量对比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含量对比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一类皮肤炎症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临床上常用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治疗,优点是疗程短,见效快,缓解瘙痒、减轻皮损的疗效确切,但痊愈率低复发率高,且不能长期使用。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湿疹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7-8],已成为慢性湿疹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如赵党生教授[9]采用中药联合火针治疗湿疹,能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中医外治疗法[10-11]治疗慢性湿疹已经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如徐海霞等[12]采用自血穴位注射联合蛇床子汤坐浴治疗慢性肛周湿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将慢性湿疹归属为“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等。中医认为,湿疹发病或为情志不畅、抑郁化火以致分蕴热,风热蕴于心经而复感外邪,内外合邪,蕴于肌肤,闭塞腠理,故见皮肤灼热、瘙痒剧烈之症[13-14]。防风通圣汤出于《宣明方论》,其组方包含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生石膏、桔梗、连翘、黄芩、大黄、芒硝、当归、川芎、白术、甘草等中药,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均为疏风解表之药,防风温而不燥、辛散祛风,荆芥解表透疹,常与防风联用以提高药效,薄荷解表发汗,麻黄温散寒邪,故共为君药;生石膏、桔梗、连翘、黄芩为臣,其中生石膏泻火除烦,桔梗可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连翘、黄芩均为清热泻火解毒之药,合用共助君药散表邪、除风热之效;佐之大黄、芒硝、当归、川芎、白术,其中大黄、芒硝荡涤积滞,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川穹养血和血,补益患者因风热相搏所耗血气,甘草为使药,起调和诸药药性的作用,全方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共奏表里双解、清热疏风之效[15]。根据中医“风邪客于肌中”之理,湿疹瘙痒亦乃风邪为患,故使用火针治疗可奏除湿热、散风邪之效,其作用原理基于借火助阳之理论,加热后的针体快速刺入皮肤腧穴后可将火热传入机体并激发经气,从而使血行之气鼓舞旺盛,并引邪出肤表,从而疏风解热、疏散表里。现代医学证实,火针刺激皮损肥厚处可提高局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局部组织代谢,加速湿疹局部的修复;同时在火针的刺激下炎性介质、组胺类物质分解代谢加快,有助于解除患者痒感[16];除对皮损肥厚处作用火针外,针刺脾俞、肺俞可起到调节气机、通调水道及运化水液之功效[17],此外,火针灼伤患处同时,能够促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增强抗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与代谢[18]。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EASI症状积分中各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提示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对慢性湿疹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疗效较好,与魏建华等[19]研究结果一致。皮肤屏障功能是为防止水分和营养物质丢失,并对维持皮肤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20]。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水分、皮肤油脂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火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对于湿疹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10含量均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CRP、IL-2、IL-6含量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具有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调控促炎、抗炎因子的分泌作用。

本研究以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与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此类报道少见,但同时存在样本量较少等不足之处,此后研究中,应重视纳入样本量对偏倚发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火针联合防风通圣汤对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并调控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分泌含量。

猜你喜欢
火针防风皮损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贴麻后火针剥除术治疗甲周疣*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感冒来碗防风粥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防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