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视角

2022-04-09 07:49王勃然田立莹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

王勃然 田立莹

引言

随着翻译实践的蓬勃发展,翻译界对翻译理论及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二者关系的研究空前活跃。就理论发展而言,中国翻译界先后经历了“翻译无理论说”和“翻译理论无用说”,甚至有不少翻译名家常常持如此观点(许钧 2012)。

目前,“翻译无理论说”几乎没有支持者,因为人们都知道人类的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作为人类一项长期实践活动的翻译自然不会例外(曹明伦 2014)。在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翻译无理论说”颇为盛行,正因为此,关于“翻译可不可教”的争论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认为,翻译同写作一样,是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的是天赋,无理论可言,因此不可教。后来,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翻译无理论说”被逐渐推翻,翻译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

此后,翻译界又出现了“翻译理论无用说”。不只是一些翻译家这样认为,一些翻译学习者也认为翻译理论无用,他们认为要作好翻译,只需要大量的练习,或者多学习知名翻译家的译本。诚然,如果译者知识面广,语言功底好,译文就不会太差,但是译文可忠、可美,如果忠和美有所冲突,到底哪个更重要?此时需要译者心中有参照系,而这就体现了翻译理论的重要价值(刘宓庆 1987)。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只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吗?事实上,这一问题一直都是翻译工作者及翻译学习者的心头之惑。因此,翻译理论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认知值得研究,对翻译界的新手翻译硕士研究生来说,尤为必要。

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关性的国内研究综述

21世纪之前,国内论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关性的研究文献较少。郭建中(1997)指出,翻译理论要解决的是译者的翻译观问题,从而证明了翻译理论对实践与教学的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之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成了一个热点论题,特别是2003年《上海科技翻译》开展的一场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杨自俭 2003)。这次大讨论的主持者方梦之(2012:4)曾经提到:“许渊冲、杨自俭、孙致礼、郭建中、王宏印、吕俊等就翻译理论的地位和作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讨论不是为了统一观点,而是为不同学术见解的争鸣和争论提供一个平台,但求活跃思想、沟通理义,向真理性认识前进一步。”林克难(2003)指出:“翻译须有理论指导,不少人认为翻译没有理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把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自然科学的理论混为一谈。在翻译时,不可能有像1+1=2那样的公式,碰到难以翻译的地方,把公式拿来一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所谓理论,其实是一种含义比较宽泛的指导原则。另一个是有的学者把理论神化了,其结果是使理论远离了翻译实践。”孙致礼(2003)也指出:“翻译理论既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通过对人类翻译活动的全面、广泛、系统的总结和提升,翻译理论能避免个人实践中容易出现的片面性、狭隘性,凭借其普遍性、前瞻性指导翻译实践。王宏印(2003)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关系,而不是舍此可以求彼或顾此必然失彼的问题;杨自俭(2003)则认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同主体与客体、质与量、个性与共性等关系一样,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

大讨论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在此之后仍有诸多学者就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发表观点。穆雷(2012)认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并非直接一一对应这么简单,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中间可能还隔着翻译经验,而翻译经验直接来源于翻译实践并被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曹明伦(2014)指出,翻译理论(包括纯翻译理论和应用性翻译理论)是从翻译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对翻译活动全面、系统化的理性认识。任何翻译理论都能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只是结合的方式各有不同,可包括规范和指导实践、描写和阐释实践、启发和预测实践等。刘蕾(2014)认为,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二者贯穿整个翻译过程。杨丹(2017)则从中国翻译史上四大翻译大潮中涌现的翻译名家中列举了几个范例,论证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不可或缺性,并呼吁业界同仁更好地落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综上所述,近年来虽然国内诸多学者开展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相关研究,但整体上现有的文献以学理论证偏多,实证研究较匮乏。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一个自制的调查问卷,从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了解及应用和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两个维度进行调研和分析。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专家意见,本研究编制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关性调查问卷(见附录)”,共设19个题项,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性别、年龄、专业方向等自然情况;(2)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关性的总体认识状况,涵盖对翻译理论的了解程度、对翻译理论的使用程度和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认识等三个维度;(3)影响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识的因素。2021年1月,通过问卷星在线发布该调查问卷,国内120名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调查,其中女性110人,占91.7%,男性10人,占8.3%;在校生84人,占70.0%,毕业生36人,占30.0%。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了解及应用程度

要理解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先要对翻译理论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翻译硕士研究生对功能对等、目的论等常用翻译理论比较了解,占比分别达到了91.7%和87.5%。有5名受试还列出了他们了解但该调查问卷中未涵盖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翻译转换理论、动态对等、交际翻译理论、阐释学。就翻译理论的应用程度而言,应用程度大于50.0%的占比为24.2%,等于50.0%的占比为50.0%,30.0%及以下占比为25.8%。由此可见,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应用程度较低。

表1: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了解及应用情况

(二)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互作用的认识程度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互作用包括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及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作用。

1.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对于理论的功能,众说纷纭。何星亮(2004)认为理论具有认识事物本质、解释或分析、预测等功能,吕俊(2003)则认为翻译理论具有认识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方法论功能、批判功能及对实践的指导功能等六种功能。综合翻译家的观点,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不是单一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也不仅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对实践有作用”这一说法较认同,指导、解释、规范和启发的占比分别为83.3%、74.2%、65.8%、69.2%。另外,在参与调查的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中,18.3%的受试认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非常大,42.5%的受试认为很大,34.2%的受试认为一般,而认为很小的人数只占了4.2%,认为翻译理论对实践毫无作用的只有1人,占0.8%。同时,表2显示,83.3%的受试认同翻译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而对具体指导方式的理解有所差别。

表2: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31.7%的受试认为翻译实践可以没有理论指导,这也是翻译学习者经常会有的错误认知。部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甚至过去的一些翻译大家认为自己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并不需要理论指导。事实上,翻译理论最终要解决的是译者的翻译观问题(郭建中 1997)。以“目的论”为例,“目的论”主张译者应以原作者的创作目的为核心,实现原作者撰写时的目的。翻译理论并未就具体字词的翻译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帮助译者树立合适的翻译观。因此,虽然过去一些翻译家声称自己不需要理论指导,但他们在学习他人理论时或自身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翻译观,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翻译实践也是有理论指导的。如果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指导自己翻译实践的理念及其所属的理论范畴,就会使自己的翻译实践更加理性,知道自己为什么采用某种翻译策略,其含义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让自己的译作更加完美(穆雷 2012)。

另外,72.5%的受试认为不能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是有用的(见表3)。这个结果一方面符合上文提到的翻译理论的最终作用是确立翻译观,而非具体的翻译策略;另一方面表明大多数受试认为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作用是多样的,除了“指导”外,还有解释、预测、启发等功能。

表3: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2.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作用

要研究翻译实践是否是理论的唯一来源这一问题,先要弄清楚“理论”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的定义是“概括地反映现实的概念和原理的体系。它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的结果”(《教育》编委会 1985)。那么,理性认识又从何而来?毛泽东(1964:1)说过:“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器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大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所以,理论来源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简而言之,理论来自实践。同理,翻译理论也来源于翻译实践。理论本身就具有推导出新理论的功能,通过对前人的理论思想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新的理论,这也是理论产生的一种方式,而前人的理论也来源于实践经验。实践才是理论的本源。

如表4所示,42.5%的受试认为翻译理论完全来自翻译实践,57.5%的受试认为翻译理论并非完全来自翻译实践。43.3%的受试认为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发展的作用非常大,39.2%的受试认为很大,15.8%的受试认为一般,1.7%的受试认为很小。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提出时就是完美无瑕的,都要经过大量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动理论发展。因此,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翻译实践不仅是理论的源泉,还对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4:翻译实践对翻译理论的作用

(三)研究启示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数据及分析结果为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启示。部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本身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性还有一定程度的错误认知。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在MTI教学中适当增加翻译理论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同时注重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问卷调查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教学的满意度,其中,73.3%的受试表示MTI课程设置在翻译理论教学方面有所欠缺,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性的认识不足。目前国内翻译硕士和翻译学分属两个专业,将翻译硕士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实践上,这无可厚非,但翻译理论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MTI课程应重视翻译理论的教学,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互动体系(王宗强 2020)。

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翻译理论对实践有指导、解释、规范等作用,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从理论层面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翻译,同时学习前人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翻译的学习不应只关注“翻译”两个字,还应学习、了解翻译理论,在实践后进行反思,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进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结语

本研究通过一个自制的调查问卷,调研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的了解和应用程度,以及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关系的认识程度。结果表明,部分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对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问题了解程度不够。因此,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加入更多翻译理论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翻译理论,正确认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关系。在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同时,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也应主动培养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