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4-09 07:49
英语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职业

王 迪

一、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时代变迁,学用分离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email、WeChat、QQ、Video Chat等被广泛应用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现行的教材文本中增加了现代信息技术元素。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归教、学归学,学用“两张皮”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英语教材中接触了“信”或者“明信片”,知道哪些是常考点,如谁是写信人、谁是收信人,英语信的格式和中文信的格式的区别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几乎都没写过或收过真正的纸质信件。很多事物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都应让英语学习从“学”逐渐过渡到“用”。

(二)忽视生活实际,课堂尴尬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鲜活生动的个体。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学生个体,都会使教材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落差”。换句话说,忽视了生活实际就会产生“落差”。例如,部分学生家长从事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国家认可的社会新生类职业,是最普通的社会劳动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生活实际,整合教材文本,让学生真实地表述父母的职业,培养其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他们从事职业的尊敬。

(三)忽视文化异同,定位偏颇

任何一门语言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到单词、大到语篇,各个层面都体现文化内涵。近年来,国家愈来愈强调培养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定位偏颇,简单地把培养文化自信理解为排斥、淡化别国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学习别国文化知识其实并不矛盾。对目标语(英语)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学习本国文化,培养爱国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事实上,教与学彼此之间存在的“落差”,恰恰为英语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支撑。

二、“生本落差”的概述

通过解读文本、师生交流、课后反思等发现,英语教学存在一个教学现象——“生本落差”,即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所处环境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落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依据教材文本开展教学活动,自以为知识点讲到位了,学生也会读会写了;实际上学生不会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这显然失去了英语学习的语用意义。鉴于此,教师除了要认识到学生群体的差异,如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外,还应反思如何改进英语教学,逐步走出教学困境,化解“落差”,自然、合理、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用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是静态的、稳定的,而教学是动态的、复杂的。教师能意识到“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英语课程资源的间接性表现为部分英语课程资源不能直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内容,需通过课程设计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郭霞 2018)。教师没有化解“生本落差”的策略,学生学习就难以有足够的获得感。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单词、句型上,难以将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英语课堂上,“生本落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交际方式落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沿用已久的一些习惯和做法已经逐渐被新技术替代,如书信、明信片等被社交软件、电子邮件等被更便捷的通讯方式所取代,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写过甚至没见过信或者明信片。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或者明信片等应用文体,这就产生了“交际方式落差”。

(二)生活落差

学生的生活条件、家庭环境、生源地域等存在差异,这在人口流动空前活跃的当今社会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考量教材文本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但是当学生之间出现更加具体、细微的差异后,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所思考和体现。

(三)文化落差

克拉姆斯基(Chlumsky)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英语学科涵盖更多中外文化习俗,这本身就存在“文化落差”。“文化落差”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它不是通过读写和背诵就能被学生接纳的。教师需要在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对比中,把“文化落差”转化为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概念界定

生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本”教育理念,该文论述的“生”指学生的交际、生活、文化等实际状况,“本”指教材提供的文本材料,包含图片及影音等教学素材。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本”之间在交际方式、职业更迭、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落差”,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课堂预设失衡,需要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浸润学生情感、激发想象思维等策略有效化解,帮助其提高语用能力。

四、3i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3i——integrate(整合)

integrate(整合)即整合资源,化解“交际落差”,让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得益彰。

英语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真实和鲜活的语境,提供丰富的语料。

1.整合学用渠道,体会传统之美

在21世纪,即使信件已经不常见,但写信依然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写一封信、寄一封信、读一封信。同城异校之间或同年(级)异地之间可以搭建沟通的平台,班级之间结成姊妹班,用所学英语写信,实现真实的语言综合运用。

案例分享: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4 I have a pen pal。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沿用了几千年的书信已经逐渐被电子邮件等更便捷的通信方式取代。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很少写信或根本没写过信。

基于此,在PA Let’s talk环节进行作业设计(见下图):

T:Here comes your homework.There are three tasks for you.The first one,listen to the recording.If you finish this task,you will get a star.The second one,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your hobbies.If you finish these tasks,you will get two stars.The third one is the most important.Here is our sister class which is in Anhui Province.Write a letter to your pen pal if you want to know his/her hobbies.You will get three stars.

【设计说明】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延伸和补充,教师根据难易程度布置了三项任务,特别是第三项任务,给班级搭配了一个外地姊妹班,让学生之间交笔友,但如果想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就需要写一封信。通过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整合课程资源,感受技术之新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4 I have a pen pal虽然是关于“笔友”的话题,但实际上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新时代通讯方式的变革,单元全景图开篇第一句是“Olive,this is my pen pal Peter.He’s from New Zealand.”配图是张鹏(Zhang Peng)坐在电脑旁向奥利(Olive)介绍自己的笔友皮特(Peter),电脑屏幕显示皮特在农场劳作的场景。在B部分Let’s talk 文本中呈现了“Wu Yifan:I’m writing an email to my new pen pal in Australia.”,进一步明确了email的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几乎全班学生都没有写过email,甚至个别学生家中没有电脑。这些对学生学习理解英语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学习了利用Web收发信件,在本堂课,教师让他们用英语写一封email,在收发邮件的过程中感受网络通信的便捷,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巩固通过网络收发邮件的操作方法。

(二)3i——infiltrate(浸润)

infiltrate(浸润)即浸润情感,化解“生活落差”,让文本与生活比翼齐飞。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真实的交际话题和学生实际,适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语言学习和运用。

案例分享: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5 What does he do?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与职业有关的英语表达,并能用重点句型What does your mother/father do?询问和回应,单元词汇如 fisherman、pilot、police officer、postman 等。

教师在原有教材文本提供的职业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几个比较普遍、时代特征明显的职业类型。学生对真实生活中的职业,尤其是自己家长从事的职业很感兴趣。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5 What does he do?PA Let’s talk Free talk:

Choose and say:呈现与职业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对话: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He/She is a...How about your parents?Let’s see.增加课前收集的学生家长的工作照片,让他们通过工作环境或者工作服获得职业信息,如delivery man(外卖员)、online car-hailing driver(网约车司机)、VR Designer(VR设计员)等。

如果仅仅增加职业,单纯地进行词汇拓展,意义不大,所以教师应深挖学生对父母职业的尊敬和从业艰辛的理解。

Practice:

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创编,谈论父母的职业。

A:Is your father here today?

B:No,he is too busy.

A:What does he do?

B:He’s a...!

A:And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B:She’s a...!

A:Do you want to be...?

B:...

T:Why you want to be...

Ss:Because my father is good at...and he is very great.He is my superman.

T:Yes.We should learn from...

六年级学生要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保持兴趣和爱好;能用英语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教育部 2012)。教师可以创新使用教材,积极寻找教材中合适的话题,将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邓亚庆、姚宝梁2015)。学生对如何表达父母职业非常感兴趣,希望习得新词汇,且愿意和老师、同伴分享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如地点、时间、上下班方式等,这是最真实的语言交际动力。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增加一个任务:询问父母的职业,通过查字典或上网的方式自学相关职业的英语表达;了解父母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的付出。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很自豪地说:“My father is delivery man(外卖员).He goes to work early and comes back home late.He’s helpful and I love him.”该生不仅习得了语言知识,还培养了感恩之情。

(三)3i——imagine(想象)

imagine(想象)即激发想象,化解“文化落差”,让语言与思维交相辉映。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任务。教师要设法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置于语言学习环境中,使其发挥想象力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杨军锋 2016)。

1.激发想象思维,畅想未来生活

教材提供了话题,但有时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存在“落差”。如在教学关于“房间和家居”的话题时,如果要求学生据实描述自己的家,可能无法有效呈现所学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运用想象思维,畅想未来的生活方式,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分享: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My home的知识目标包括听、说、认读各个房间及室内陈设的词汇,如 living room、kitchen、bedroom、bathroom、study、phone、fridge、sofa等;能力目标包括结合本单元所学语言简单描述房间及室内陈设。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My home B Read and write

(1)教学目标中体现学生future home的设计任务。

在图片或情景的帮助下运用句型The...is/are in/on/under/near the...描述物品;能听、说、读Read and match部分的句子;能够读懂描述起居室的小短文,完成图片与文字的连线及描述钥匙位置的任务;能够按要求完成Look、Choose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抄写。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未来家”的模样,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干净。

(2)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中设计想象future home环节。

学生利用课件中给出的句型框架This is my______.My ______is...the ______.My are...the______.以及房间、家居类单词,说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什么。

T:Wu Yifan has a nice living room.What about your living room/bedroom...?Now,imagine your home in future,please.

S1:This is my future home.It’s my bedroom.I have no bed and I can sleep in the air.

S2:This is my future kitchen.It can know my favorite food and cook for me.

S3:In future,I have one big room,but I can do every things in it.

...

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无法提供匹配的学习场景,教师鼓励其大胆想象,把My home变成My dream home,设计自己未来的home。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不但使用了本单元所学的房间和室内陈设的词汇,还展开想象增加了很多高科技设计,如智能冰箱能提供health menu和shopping list,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乐于向他人描述自己的dream home。实际上,学生综合运用了英语、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学习了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了观察、想象、创新等能力,解决了实际问题,进行了项目式学习。

2.运用对比学习,培育文化自信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通过英语课程,增强学生的祖国意识,拓展其国际视野。”(教育部 2012)英语是一门外语课程,必然涵盖西方文化习俗。但如果单一地学习别国文化,忽视本国文化,就会形成“文化落差”。

案例分享: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4 When is Easter?对话文本提到了两个西方节日: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和Easter(复活节)。China National Day(中国国庆节)则是在对话文本后的辅助语言资料中出现。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也提到了一些西方节日和中国节日。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T:There are some special days.Some are similar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East and West.Can you do a survey and finish the chart(见下表)after school.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estern traditional festivals New year January 1st New year January 1st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s day Christmas Day December 25th Qixi Festival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Valentine’s Day February 14th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ninth day of September lunar month Thanksgiving Day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通过对比,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本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建立国际视野。如圣诞节、春节两个节日起源不同,但都是最具民族特色、最受人们欢迎的节日。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实际与文本材料之间存在落差,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课堂预设失衡。将教材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要化解“生本落差”,就必须确立以学生实际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巧妙地将“生本落差”转变成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本落差”,如交际方式落差、生活落差和文化落差,合理实施3i教学策略。据此探寻课堂教学的起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成长的空间,以真正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崔蓓蓓 2018)。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