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对海外学生领袖群体渗透探析

2022-04-11 13:14陈永贵李蕾
关键词:冷战美国

陈永贵 李蕾

摘要:冷战时期,在两极格局激烈对峙下,基于青年学生“在未来注定会在各自国家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美国视青年学生群体“为两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战场”,成为美国竭力争夺的对象,旨在通过对他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领袖群体实施渗透,使其亲美反共,进而影响其所在国家的内外政策朝着美国所期望的或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冷战;美国;海外学生领袖

在冷战格局下,美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实施“除战争以外”的心理宣传战。基于青年学生“在未来注定会在各自国家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美国政府视青年学生群体“为两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战场”,山旨在对各国学生领袖群体渗透,使这一群体亲美反共。关于冷战时期美国对海外学生的渗透,国内外著述对此已有涉及,笔者能检索到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法国学者寇德科的《学生与冷战》就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冷战早期如何介入世界青年大会和国际学生大会及其隐蔽行动作了简要介绍?。英国学者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了美国利用青年学生及学生组织推行文化冷战活动。国内代表性著述有:浙江大学张杨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领袖项目初探》,该论文以美国争取青年学生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专题初探:彭凤玲在其著《心理战:争夺人们思想和心灵的战争》中,专题研究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学生组织作为心理战目标和手段的相关活动,但地域上局限于西欧。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美国解密档案FRUS、DDRS以及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档案等文献为基础,拟对冷战时期美国对海外学生领袖群体渗透进行分析,以补阙如。

一、美国对海外学生领袖群体渗透的战略考量

冷战时期,美国非常重视对其他国家尤其新独立国家的政府官员、青年学生、劳工妇女、社区人员等各界领袖的影响和渗透,其实施渗透的途径通过技术培训活动、专业领域研讨、赴美短期学习、行业领袖会议、民主生活考察等方式进行。各国学生领袖作为成就未来所在国家领导人的希望所在,被美国视为与苏联争夺的重要目标群体。

(一)学生领袖群体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美国政府认为,“真理之战”关键是“在有影响力的人士头脑中注入新的事实和额外的知识,从而发展和提出与其新发现的事实相一致的思想和观念,然后再由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民众而起作用。具有这种先进思想的精英人群包括教师、学生、劳工和工商的领导人等。同时,学生领袖具备影响和领导民众的潜质:他们有能力驾驭民众,有能力赢得民众的选举,有能力对民众进行组织动员工作阿。按照这样的逻辑,美国决策者认为,赢得了一国学生领袖群体的支持,就赢得了一国学生群体甚至其民众的支持,也就有可能赢得这个国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要对其他国家的学生领袖注入“新的事实和额外的知识”,美国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们输出美国的民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美国政府N$C-68文件就明确提出,“对知识和教育交流的任务,就是使美国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里的决策和措施的心理影响得到全面强化,使之有效地渗入各种团体和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因为这些团体和个人对其政府行动和公众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力。”这些团体和个人包括学生群体及学生领袖。因此该文件进一步指出,重中之重“在于劳工领袖、青年学生团体、职业和社群领导人以及公职人员。”

(二)学生领袖最可能成为潜在未来领导人

1956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谈到邀请苏联学生去美国学习的意图时就十分直接地提出:“有朝一日,一批新人将会在苏联掌权,我要努力争取的正是这一代。”1958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在访问拉美国家期间,遭到沿途各国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掀起的反美风暴,尼克松在其访问评估报告中提到,“大学既是产生国家未来领导人的摇篮,同时也是国家强有力政治力量的发源地。”在美国,从中学到大学,校园学生组织异常发达,学生联合会、俱乐部、联谊会、辩论队、专业兴趣小组等层出不穷,为造就学生领袖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基于上述情况,美国社会和知识界重视和倡导教育和信息的国际化,最开始出于和平运动的理想主義设想,认为各国高校和学生间的国际交流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国际互信和善意,消除分歧,避免冲突,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在冷战格局中,这种出于善意的人员交流被美国政府用来作为冷战心理宣传的手段和工具。在冷战时期,美国陆续推出名目繁多的各领域领导人项目,学生领袖项目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实施学生领袖项目,美国政府希望那些能够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学生领袖能够很快进入各自国家的领导层次或与决策有关的研究机构,以影响其所在国家内外政策朝着美国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三)争夺学生领袖群体“心灵”的需要

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美国对共产主义国家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活动充满警惕和敌意,担心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会利用当地人普遍的不满情绪,煽动推翻美国政府支持下的亲美政权。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认为,共产党非常重视对教育团体和教育机构的渗透。大学学生团体是发展新党员的一个丰富来源。对教授团体的渗透,增加了共产主义作为思想界一种高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威信。信奉共产主义的教授可以向学生们传播这种理论。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和共产党与世界各地学生组织的情况进行非道德、窃密式的跟踪分析。1959年12月15日,中央情报局在《共产主义对拉美国家学生组织的影响》的情报分析中,认为“学生团体是共产党渗透和利用的一个主要目标,…共产党常常协作他们最具活力和前途的年轻领袖开展学生活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和扩大了在布拉格的培训中心和莫斯科大学的研讨会…每个机构平均培训15至20名学生从事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活动,每年20至40名亚非拉的青年领袖在莫斯科和布拉格参加3至4个月的共产主义思想培训。”美国政府还认为,苏联开辟了广泛的战线,青年学生组织也成了他们进攻的对象。与苏联争夺各国学生领袖,是美国政府对各国学生领袖实施渗透的重要动因。

二、美国对海外学生领袖群体渗透的途径

美国实施世界学生领袖项目,其项目活动步骤和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和研究其他国家青年学生群体的情况,确认和识别潜在学生领袖,接触和培养他们,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观念。

(一)搜集学生领袖群体的信息

美国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学术界对其他国家高校和学生的动态进行跟踪调查和研究,撰写了大量关于其他国家高校学生的报告。针对学生的报告有:《高校学生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学生运动的现状》《直面日趋政治化的高校》《拉丁美洲的学生运动》《智利学生联合会:50年的政治行动》《拉丁美洲的学生政治》《日本学生与日本政治》《大学与东南亚的政治进程》《韩国学生与政治》《高校学生与缅甸政治》《政治、民族主义与非洲的大学》《墨西哥大学生舆情研究》《印度高校学生认知与美国国家形象研究》《高校学生舆情调查:泰国学生》《危地马拉学生的思想动态》《德黑兰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调查》《关于在英国非洲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态度》《在美国国外留学生的社会关系与思想动态》等2。有关青年学生与未来国家领导人的调查研究报告有:《新独立国家的领袖》《非洲年轻领袖研究》《发展中国家青年的角色变化》《埃塞俄比亚的第二、三代精英》等;2有关共产党与青年学生的报告有:《美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联合会的历史》《世界青年与共产党:关于共产党向世界青年民主联盟和国际学生联合会渗透的事实》《苏联的世界青年政策》《世界第八届青年和学生节》。此外,美国还创办或秘密资助了一些青年学生刊物,如《青年与自由》《学生》《世界青年大会论坛》《美国学生》等,同时密切关注共产党的学生青年刊物《世界青年》和《世界学生通讯》。这些是美国制定实施“学生领袖项目”的重要情报来源。

(二)识别和确认潜在学生领袖

一是美国通过美国驻外使馆人员与所在国学生群体进行谈话、联谊等活动,以此识别和确认学生领袖。在印度,美国大使经常与印度学生团体举行问答式学生会议,会议一般由美国驻印度新闻处大学项目官员负责安排,仅1961年就举行了8次这样的会议,会议一般持续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2。邀请参会的印度学生通常是在大学政治或其他活动中表现积极、并展现出领导能力的学生。在问答式会议中,美国使馆尤其关注参会学生所持的政治观点。此外,美国大使馆还举办学生晚会,美国大使在印度的罗斯福大厦举行了一系列每月学生晚会。在这些晚会上,美国大使邀请来自德里地区的印度学生团体,还有在德里地区大学的年轻教师、在当地大学学习的其他国家的学生、美国学生、美国志愿者、年轻官员及使馆其他人员。参会人员大致在100至125人之间。晚会形式会经常变化但趋向于:先饮点可乐或啤酒,随后欣赏美国流行歌手演唱会或观看美国电影等节目,然后再来点饮料、自助晚餐和咖啡2。以上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在一个宽松的非正式的氛围里与印度学生进行尽兴讨论。对于表现突出的印度学生,美国使馆会邀请他们参加美国大使举行的小型非正式茶会,对其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还计划把类似的晚会推广到印度新闻界、劳工等群体2。在肯尼亚,美国派出的国家组官员寻找各种机会参加当地学生圆桌讨论,与当地学生举行问答式会议。

二是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各种奖学金项目,在对他国申请学生进行遴选的过程中识别和确认潜在学生领袖。如美国对危地马拉的进步联盟奖学金项目,项目确定要接触尽可能多的学生……这一项目可以使美国的遴选人员更广泛地与危地马拉的学生进行接触,在遴选的面试中可以选出最有前途的学生领袖到美国学习。美国对日本教育交流项目,日本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将从日本的学校体系中产生,识别有能力领导其他日本民众并将进入政界的日本年轻人,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美国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项目,从日本主要大学的本科生阶段的学生团体中识别潜在的学生领袖。

三是美国通过教师与学生群体接触的便利发现潜在学生领袖。在科特迪瓦,美国新闻处与美国驻科大使馆官员合作,安排美国教授在阿比让大学任教,然后他们与美国教授合作以识别和接触更多的科特迪瓦年轻学生领袖。在缅甸,美国利用其高校受过西方教育的教授,而这些教授与学生彼此熟悉,以此来发展和增进与缅甸学生的关系。一般采取的形式是由教授定期邀請学生到他们的家里用午餐。过一段时间之后,师生关系会更加密切,借此发现潜在的学生领袖。

四是介入其他国家的学生遴选活动。在尼加拉瓜,美国驻当地官员邀请尼加拉瓜大学在各学院高年级班识别杰出学生领袖,然后由美国国际开发署邀请他们参加举办的研讨会。遴选学生的标准是具有潜在的领导才能。尼加拉瓜大学为其提交遴选学生名单,他们接受美国邀请参加为期三天的尼加拉瓜一美国合作事业中的文化因素研讨会。

此外,美国还通过在各种国际会议、政治集会或其他活动中他国学生的表现来识别潜在的学生领袖。但在识别和确认潜在学生领袖时,美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即“在今天的学生领袖和明天的政治领导人之间找不出任何关联的证据”,他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至少学生领袖有这种才智和喜欢政治管理的实践”上。

(三)培养潜在的学生领袖

一是美国通过驻外使馆或工作人员接触和培养潜在领袖。在危地马拉,美国官员代表团与危地马拉学生领袖和潜在的领导人保持定期的集中接触,任务是尽一切努力保持和发展与各层次学生干部和在国家政治组织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的长期联系2。在埃塞俄比亚,美国大使和美国国家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就美国政策与由埃塞俄比亚大学10至500人不等组成的学生小组举行问答式会议,并会见埃塞俄比亚高校学生组织团体②。这一项目的是让埃塞俄比亚受过教育的青年学生了解美国的政策和生活方式,以加深他们对美国的印象,同时以此洞察埃塞俄比亚学生的想法。在日本,美国驻日大使与日本学生进行谈话,与挑选的日本学生领袖就日本公共话题进行思想交流,从学者立场解释美国的政策。这种方式对日本学生来说,从心理上来说非常有效,比那种纯粹说教的方式强很多②。在土耳其,驻地中海的美国第六舰队经常访问土耳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与土耳其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学生领袖保持接触,如舰队乐手举办爵士音乐会,舰队体育队与之比赛等。

二是设立各种交流项目邀请他国学生领袖或其他优秀学生赴美从事学习考察等活动。针对巴基斯坦学生设立了暑期学生工作项目,在此项目资助下,50名巴基斯坦高校学生到美国参与暑期实习。这些学生被安排与美国的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借此积累他们的工作经验,以提高这些学生在其国内的影响力2。在马来西亚,美国大使馆重视其参与国际学生事务的学生,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如提供有关国外的新闻剪报和国际会议信息,以便马来西亚的学生组织或领袖参加,为他们提供翻译服务以协助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组织进行接触和联络,为马来西亚学生代表团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青年大会提供咨询和个人接触,目的在于培养马来西亚学生的亲美意识,并在涉及美国利益的决议上支持美国2。美国在亚洲设立的学生领袖项目,在此项目资助下,选派9名亚洲学生领袖到美国进行为期68天的培训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在美国人的家庭生活,参加美国学生校园生活以及与美国领导人会见等2。

三是为其他国家的高校和学生提供各种援助。美国为巴西学生捐书,美国青年委员会为巴西的教育机构和两国学生中心提供和发放英语教科书。美国为智利学生购买工具用书。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特别发展资金的资助下,美国大使赠送给智利学生团体23套价值1900美元的工具用书2。美国教授、使馆官员及其他工作人员为叙利亚学生提供课后英语对话练习活动,此外美国还充分利用教授为在叙利亚的教师组织、学校和社会俱乐部做英语演讲,以便他们了解美国外交政策。在玻利维亚,美国国际开发署应其学生组织的要求,为其购置了价值1500美元的专门实验设备。此外,美国还以爵士乐团的巡回演出作为接近玻利维亚学生的途径,美国驻玻使馆和新闻处的官员与玻利维亚的学生社团频频接触以安排演出活动。通过这些途径,美国可以广泛地接触玻利维亚的学生领袖。

(四)影响和改变学生领袖的思想观念

一是美国政府在亚洲一些国家开展影响和改变学生领袖思想观念的活动。如在韩国,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和新闻处的官员倾注大量精力和时间接触和影响首尔的大学和学生组织的中坚学生领袖,并与那些表现极端的左翼学生领袖保持接触。美驻韩新闻处在韩国的五个州、道,倡导适用于学校的民主公民教育项目。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公民权项目,美国通过韩国教育研究机构向其小学、中学以及高校的学生灌输五项公民权思想,即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合作和社团服务、承担责任、尊重法律和公众财产权、选举好的领导人。美国通过这些活动以影响和改变韩国学生及其领袖的思想观念。在缅甸,美国利用其高校受过西方教育的教授,以此来发展和增进与缅甸学生的关系,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有效地抵御缅甸左翼分子和其他极端分子的破坏性影响2。在泰国,泰国政府对美国试图介入泰国校园学生组织非常敏感,担心会为其他国家开创先例,同时不希望学生过早卷人政治运动。远东学生领袖交流项目已经为美国接触泰国高校学生领袖提供了机会和平台2。

二是美国政府在拉美一些国家开展影响和改变学生领袖思想观念的活动。如在委内瑞拉,美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每年都要举办为期一周的民主或经济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参会人员是美国经过精心挑选的50名委内瑞拉学生领袖。研讨会主题是按照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确立的“民主思想的力量”报告六条规定进行。美国国务院根据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要求研讨会选聘一名主讲者和知名人士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同时邀请委内瑞拉德高望重的学者发表演讲,演讲主题包括民主社会公共管理的作用、民主社会劳工组织的作用、拉丁美洲特定环境下的民主思想以及教育的作用等。研讨会夜晚也安排活动,包括放映美国各州概况介绍和美国新闻处提供的电影等。美国评估认为研讨会取得的成功远超过预期,整体来说,对包括许多委内瑞拉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知名政治领导人以及学生组织领导人的影响很大。在哥伦比亚,美国介入波哥大在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的艾斯塔戴安泰论坛,这一论坛是哥伦比亚专门为大学生而设的就国家迫切问题进行研究和自由讨论的论坛。论坛允许不同学生派别参与,学生就热点话题进行自由讨论。论坛成为观察哥伦比亚学生思想动态和政治立场的最佳场所。为此,美国积极介入这一论坛活动。论坛参与主体是精通民主程序和组织领导的学生领袖,美国希望通过该论坛对哥伦比亚的极端分子施加影响。为了维持生动、活泼的会议气氛,论坛举行现场公开讨论,话题主要围绕学术自由进行讨论。

三是美国政府在非洲国家开展影响和改变学生领袖思想观念的活动。在科特迪瓦,美国驻科大使馆和新闻处的官员通过科特迪瓦阿比让大学的学生社团,为科特迪瓦学生安排了每两周放映一次电影的观影活动,当然,选播什么电影则由美国负责挑选,观影后美国大使馆和新闻处就相关问题与科特迪瓦当地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美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和新闻处还经常邀请科特迪瓦当地学生团体访问美国设在科特迪瓦的文化中心。通过以上活动,美国可以增加影响科特迪瓦学生思想的机会。

三、美国对海外学生领袖群体渗透效果评析

学生领袖项目渗透活动是美国冷战时期隐蔽行动的一部分,表面看来无关美国外交战略的宏旨,但在表象掩盖下,更能接近其他国家的学生群体和学生领袖,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要对美国以学生领袖项目为手段的心理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存在困难,一方面,无论是文化、价值观,还是意识形态,都难以量化考察;另一方面,学生领袖项目的参与者很少留下其如何回应美国宣传的记录或文字。但可以根据美国世界学生领袖项目所预设的目标,从其所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作出评析。

从短期来看,美国世界学生领袖项目的目标是为影响其他国家学生领袖的思想和态度,使其亲美反共,至少使那些激进的学生领袖不至于反美。盡管学生领袖项目的效果需要从一个相对长的时段来加以评估,然而20世纪60年代反美学生运动的爆发似乎说明其效果并不显著,甚至是失败的。归其原因,一方面,越南战争导致世界反美学生运动爆发。美国受国内国际学生运动的影响,学生领袖项目的推行在约翰逊执政末期变得日益艰难,因为“带头反对越战的是大学,逼使约翰逊总统下野的是大学”。3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其目标发生严重偏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监视和控制学生运动的工具。另一方面,争取其他国家学生领袖的目标受到干扰,甚至走向其政策的反面。当美国政府源源不断地将其他国家学生领袖邀请到美国,希望其接受美国文化熏陶时,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思想大反叛的洪流中。许多国家青年学生在美国学习,带回了全新的文学、音乐和时尚观念,同时也带回了反叛文化的思想和潮流。其典型案例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拉丁美洲,最能激励青年学生的英雄形象是切·格瓦拉4。而其所代表的古巴正是拉丁美洲不断发展的反美主义和革命运动的中心。

从长期来看,美国对其他国家青年学生的教育交流、文化输出等心理宣传活动,对中立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意识形态塑造、政治路径选择,甚至冷战的结果产生了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根据一份1967年的美国政府统计报告,在“曾参加过交流项目的非洲精英中,已出现两位首相、两位总统、一位副总统、87位部长和5位国务卿”,美国国际教育与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其1969年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对美国世界学生领袖项目的开展情况总结到,其一,在已经建立起长期交流项目的国家里,有相当数量曾经接受过美国教育与文化交流项目资助的人,今天正居于政治公众生活媒体与信息领域的高层位置;其二,在新兴国家中,教育与文化交流项目在选择领袖与潜在领袖方面非常成功阿。这两份报告说明,美国世界学生领袖项目在其实施的大部分时间里,在接触和培养学生领袖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受到短期形势的制约,但其长期渗透的力量却不容忽视。担任过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负责人的尼古拉·巴特勒指出:“移植思想”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过程,必须慢慢来7。

参考文献:

[1]Walter Pincus."Journeys to COLd War Battles of Youth Recalledby a Former CIA Recruit"[N].The Washington Post,Times Her-ald,1967-2-17(A1).

[2]JoI Kotek,translated by Ralph Blumenau.Students and the COLd War[M].New York:St.Martin's Press;London:Macmillan,1996.

[3]Frances Stonor Saunders.The Cultural COLd War:The CIA andthe World of Arts and Letters [M].New York,New Press,Dis-tributed by W.W.Norton &Co,2000.

[4]Report entitled:"Emphasis on Youth Reaching and Influencing Rising Young Leaders."This Document Defines the ROLe of the U.S.Youth POLicy to Dain Decisive Influence with Rising Young Leader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o Assist them in SOLvingtheir"Emphasis on Youth Reaching and Influencing Rising Young Leaders".Report.Department of State[G].CONFIDENTIAL.CK3100567825.DDRS.

[5]Statement on Doctrinal Warfare Targets outlined.WHITE HOUSE.TOP SECRET [G].Issue Date:Feb 6,1953.CK3100335048.DDRS.

[6]The Western Hemispher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G].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0.VOL.1.452459.

[7][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回忆录-白宫岁月(下)[M]静

海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8]American Republics,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G].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8-1960,VOL.5[G].27-32,238-242.

[9]美国经济与工业研究社报告.苏联集团在拉丁美洲的活动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意义[M]北京编译社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

[10]Status of Latin American Student Program in U.S.of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Latin America generally [G].CK3100452116.DDRS.

[11][英]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12]Emphasis on Youth -Reaching and Influencing Rising Young Leaders.CK3100567825.DDRS.

[13]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M].张华青、孙哲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Francisco J.Barbosa.Insurgent Youth:Culture and Memory in the Sandinista Student Movement[M].2006:112-113,156.

[15]張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领袖项目”初探.世界历史,2012,(4).

[16]Administrative History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During the Johnson Administration,VOL.1,Chapter 12: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G].WHITE HOUSE.SECRETCK3100317551.DDRS.

[17]方立.美国“文化外交”的主要目标[J].理论前沿,1991,(4).

猜你喜欢
冷战美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