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2022-04-11 13:49彭威
关键词:研究述评

彭威

摘要:石黑一雄是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文学史上继V.S,奈保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移民作家。本文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状况,对学界采用的主要研究视角、方法及理论进行了归类及分析,同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石黑一雄小说研究新视角、方法及思路,以期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石黑一雄;研究述评;移民作家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是当代英国文坛著名小说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英国文坛上继V.$奈保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同时也赢得了文学评论家的一致赞誉。单从创作数量上看,石黑一雄并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迄今为止,石黑一雄共创作了八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部剧本。自石黑一雄出版第一本小说后,文学评论界就开始对其作品进行了介绍和研究。2017年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奖后,国内外学界更是掀起了一股研究石黑一雄的热潮,不少新的研究成果纷纷面世。本文详细梳理了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的新视角、方法及思路,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外已经出版了近20本石黑一雄研究专著,十多本相关博士论文以及100多篇期刊论文,同时还发表了大量报刊和书评类文章。总体来看,国外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

第一,记忆视角研究。记忆是石黑一雄小说的突出主题,他的几部主要小说都围绕着人物的回忆而展开叙事,记忆问题也因此成了学者们重点探讨的对象。张宇金(Yugin Teo)在其专著《石黑一雄与记忆》(Ishiguro and Memory,.2014)中,运用保罗·利科(Paul Ricoeur)以及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的记忆理论,深入分析了石黑一雄小说人物记忆的内在机制。沃依切赫.德劳格(Wojciech Drag)在著作《重访失落感: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记忆、创伤与怀旧》(Revisiting Loss:Memory,Trauma and Nostalgia in the Novels of Kazuo Ishiguro,2014)中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德里达、保罗·利科、弗洛伊德、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Frederic Bartlett)、拉康等理论家的理论方法,同时兼用叙事学和创伤研究等理论,探讨了石黑一雄小说中人物的失落感、记忆、创伤以及怀旧情绪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巴特莱特指出,小说人物回忆往事时所采取的不可靠叙事策略让记忆变得飘忽不定,导致自己陷入不断重构的过去中无法自拔。由此,小说传达出一种微妙的失落感,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迈克·佩特里(Mike Petry)在《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记忆叙事与身份认同》(Narratives of Memory and Identity:The Novels of Kazuo Ishiguro,1999)一书中,从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可靠叙事、不可靠叙事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人物不同记忆模式对身份认同的建构意义。此外,辛西娅·黄(Cythia F.Wong)、苏·约瑟夫(Sued.Joseph)等对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怀I旧记忆进行了研究,指出怀旧记忆叙事模式是其小说的典型特征。记忆研究原本源自社会学,国外学者运用记忆理论分析石黑一雄的小说是跨学科研究的积极尝试,拓展了石黑一雄小说研究的理论视域。第二,叙事学视角研究。石黑一雄小说叙事风格独特,其中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不可靠叙事。英国文学理论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指出,《长日留痕》是不可靠叙事的典型范例。凯瑟琳·沃尔(Kathleen Wall)在论文《《长日留痕》及其对不可靠叙事理论的挑战》(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Its Challenges to Theories of Unreliable Narration,1994)中从话语、场景与评述、顺序与持续时间、读者对矛盾叙事的评判四个方面对《长日留痕》中的不可靠叙事进行了分析。沃尔指出,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不可靠叙事并非出于故意误导读者的目的,而是一种自我情感隐藏策略。这种叙事方式挑战了韦恩.布斯(Wayne C.Booth)提出的叙事原则,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和独特的原创性。石黑一雄研究专家布莱恩·谢弗(Brian W.Shaffer)在专著《理解石黑一雄》(Understanding Kazuo Ishiguro,1998)中专辟章节分析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不可靠叙事。谢弗认为,石黑一雄小说人物的不可靠叙事旨在“运用一种或多种心理防御机制,尤其是压制方式,目的是为了将某些难以启齿或者难以忍受的记忆隐藏起来。9他指出,不可靠叙事产生的原因在于,小说人物试图通过前后不一的叙事来为自己的错误和罪责开脱。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尝试运用最新的不可靠叙事理论分析石黑一雄小说。祖扎娜.菲亚洛娃(Zuzana Foniokova)在《石黑一雄与马克斯·弗里施:不可靠叙事与非自然叙事中的事实扭曲》(Kazuo Ishiguro and Max Frisch:Bending Facts in Unreli-able and UnnaturalNarration,2015)一书中从非自然叙事视角出发,运用可能世界理论(Possible-World Theory)、同故事叙事者(Homodiegetic Narrator)等理论,分析了《浮世画家》《无可慰藉》《我辈孤雏》三部小说。她指出,小说中可能世界、虚构世界、真实世界的交融让小说获得了一種新的张力,由此刻意营造出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巴里·刘易斯(BarryLewis)在专著《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中指出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舒缓的叙事节奏”(s?owapace of narration)特征。刘易斯认为这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有效地营造了一种悔恨感、遗憾感、失落感和怀旧之情,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他还追溯了石黑一雄所受的日本文化影响,进一步指出这种叙事节奏明显地继承了日本庶民剧电影(Shomin-GekⅰMove)中的艺术元素。国外叙事层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石黑一雄小说文本的分析上,刘易斯是少数探讨叙事模式背后文化原因的学者,其研究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第三,文化视角研究。石黑一雄的日裔英籍身份引起了国外学者们的广泛兴趣。石黑一雄小说的文化视角研究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国际化创作”(International Writ-ing)、“英国性”(Englishness)、“日本性”(Japaneseness),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观点。英国著名文论家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Malcom Bradbury)认为,石黑一雄小说既不是日本文化的代表,也不是英国文化的体现,它超越了单一文化模式,呈现出国际化风格。艾米莉.伯顿(Emily Borton)从《长日留痕》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政策分析指出,小说暗含了“对全球主义的批评,因为国际化思维仅仅被视为对历史命运的认可。”9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石黑一雄小说体现了突出的“英国性”特征。巴里·刘易斯(Barry Lewis)在著作《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2000)中指出,尽管石黑一雄是日本移民作家,且其多部小说以日本为背景,但他继承的是英国文学传统,更多地展现出了“英国性”特征。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小说的日本形象、日本人物、日本文化隐性渗透等层面进行分析,认为石黑一雄小说透露出浓厚的“日本性”特色。学界对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日本性”“英国性”以及“国际化创作”的争论,反映了不同研究者阐释和解读的侧重点。这既体现了石黑一雄所受到的多元文化因素影响,也反映出其小说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

第四,伦理视角研究。国外学者对石黑一雄小说中呈现出的伦理意识、伦理冲突、伦理困境、伦理身份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伦理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千万别让我走》《浮世画家》《长日留痕》三部小说上。金伯利·黑尔(Kimberly H.Hale)在专著《完美主义政治学:文学及电影中的技术与创造》(The POLitics of Perfection:TechnOLogy and Creation in Lit-erature and Film,2016)中专辟章节探讨了《千万别让我走》中的生命伦理,指出科技和伦理之间的复杂关系是该小说的核心主题。他认为“这种关系,尤其是在小说这一语境中,涵盖了生物伦理以及伦理选择的个人问题。”另外,不少学者指出,石黑一雄的小说重点展现了敬业精神与战争罪责之间的伦理冲突问题,这尤其体现在《长日留痕》《浮世画家》两部小说中。研究者认为,小说中的史蒂文斯以及小野兢兢业业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但却在有意或无意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期间侵略他国的帮凶,由此小说表现了专业主义精神与正义良心之间剧烈的伦理冲突。西方学界从伦理视角研究石黑一雄的小说,显然受到当代文学研究“伦理转向”的影响,同时也是对文学回归道德功能这一思潮的回应。

二、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1987年,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石黑一雄。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有关石黑一雄的最早文章是邹海伦的《石黑一雄得维特布莱德图书奖》。此后,随着石黑一雄创作数量和国际影响力日渐增长,国内石黑一雄研究规模也逐渐增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已经出版了7部石黑一雄研究专著,8篇博士论文以及约200篇期刊论文。总体上看,国内石黑一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创伤视角研究。创伤研究是近年来流行的文学批评方法,国内不少学者探讨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创伤书写。郑佰青认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记忆书写都是通过个体回忆碎片化的过去,来再现个体或集体所经历的创伤,是创伤社会化的结果。”4李丹玲从个体创伤、隐伏创伤和文化创伤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千万别让我走》中主人公的创伤体验,指出创伤的诉说有助于减轻个体心灵的伤痛,同时暗含了作者对边缘群体受宰割的同情之心,以及对战争和集体灾难罪责的思考。王烨认为创伤是贯穿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指出“他的小说一直都在探索普通人遭逢不可抗拒的苦难和危机下的后创伤生存状态及其愈疗的可能性,表达了作家最深切的人文关怀。”

陈婷婷和孙妮解读了《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隐喻,指出小说通过寓言和象征手法,再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创伤事件。她们认为小说“以独特的话语秩序表达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陈莹分析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战争创伤表征,指出小说中克制表达叙事策略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张力和道德关怀。梅丽在专著《危机时代的创伤叙事:石黑一雄作品研究》中,通过分析石黑一雄独特的文化立场、创伤叙事策略与艺术风格,指出石黑一雄不仅是创伤叙事大师,而且他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所遭遇的普遍创伤经历。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石黑一雄小说创伤叙事的专著,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周颖在其博士论文《创伤视角下的石黑一雄小说研究》中,从个体创伤、社会创伤、家庭创伤三个层面切入,指出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超现实主义手法、侦探小说叙事等艺术手法,艺术地再现了难以言说的创伤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及小人物的悲悯之情。

第二,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不少学者运用文学地理学对石黑一雄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非常新颖的结论。杨彦清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分析了《长日留痕》对传统府邸和英国乡村田园的描写,指出小说中的地景描述暗喻了主人公对旧式权力的眷恋。鲍秀明和张鑫在《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一文中,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探讨了达灵顿府和府内风景的象征意义。他们指出,小说“只是一种在象征结构中对帝国身份的思考和追问。”7王烨在《“后帝国”时代英国乡村神话的祛魅一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空间权力分析》一文中探讨了小说的空间结构,指出小说中的自然风景承载了英帝国政治无意识欲望,而庄园则象征着严密的权力等级制度和权力规训制度。蒋怡在《风景与帝国的记忆一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视觉政治》一文中,分析了作为文化符号的风景与帝国话语间的复杂联系,揭示了作者“主张在帝国和殖民文化的背景下重新探讨英国国民身份的建构,批判了保守政府的政治居心和帝国心态。”2任冰在《论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现代社会的精神异化》一文中运用空间批评理论,指出作者对城市和家庭两大空间的书写,揭示了当代人普遍的精神异化现象。郑佰青在《想象日本——石黑一雄早期日本题材小说的非日本书写》一文中指出,《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对广岛和长崎的地景描写是“通过西方人所熟知的符号来展现,而不是作为一种精确的地理表征。”2她认为,这种书写策略只是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猎奇”心理,而不是在书写中追寻自我身份认同。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叙事学、主题学等研究模式,但目前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长日留痕》这部小说上,未来还可对石黑一雄的其他几部小说进行深入探讨。此外,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还可向更细化的领域展开,参考和借用人文地理学最新的理论成果,比如情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理论。第三,记忆视角研究。与国外石黑一雄研究相似的是,国内学者也对其小说中的记忆书写进行了研究。邓颖玲在《石黑一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遗忘叙事研究》一文中,探讨了小说中个体记忆、集体记忆、遗忘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指出石黑一雄试图通过隐喻手法启示读者,真实的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时间的岁月里,只有正视历史,面对过去,才能解决民族矛盾和国家分歧。郑佰青在《穿过遗忘的迷雾——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历史记忆书写》中指出,作者通过虚构的奇幻情节,寓言式的艺术手法,探讨了遗忘、记忆、创伤、历史等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体现出石黑一雄一如既往地对人类社会普遍命运的关注。”o8吉兆荣在《追忆与回归——解读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一文中指出,小说采用回忆叙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揭示了主人公细腻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将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问题呈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类命运,战争的深切思考。陈娟在《石黑一雄小说之不可靠叙述解读一以(远山淡影》和(浮世画家为例》一文中,分析了主人公记忆叙事的不可靠性,以及这种记忆叙述方式对疗愈个体创伤和重构自我的功能,指出小说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此外,还有多篇硕士论文从记忆的角度对石黑一雄小说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个人记忆、创伤记忆、集体记忆、历史记忆等,但结论大多雷同,缺乏新意。目前,研究者大多从创伤记忆层面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记忆书写,在理论视野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开拓记忆理论空间。第四,身份认同视角研究。身份认同是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核心主题之一,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王飞的专著《焦虑与认同:石黑一雄小说中的身份问题研究》深入探讨了石黑一雄小说人物的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指出作者的身份认同观是动态、多元和句容的。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石黑一雄小說身份焦虑和身份认同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唐晓芹在《忧伤回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他者身份书写》一文中运用他者理论,指出小说中他者的书写与石黑一雄的移民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石黑一雄又跳出了移民他者身份的局限,通过艺术手法,完美地阐释了世界多元文化主题。梅丽的《作家创作过程中的“他异性”身份建构——以石黑一雄为例》一文指出,作者通过创建多元叙事空间、采用分散的记忆视点和国际化创作方式,构建出了独特的“他异性”文化身份。王岚在《公正地在线“他者”——简评石黑一雄的(当我们是孤儿时》一文中,运用后殖民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他者表征,指出“从公正地再现他者这个角度来说,他最近的小说《当我们是孤儿时》堪称是世界小说的楷模,对促进英国读者反思历史、增进他们对中国及其人民的了解将有很大帮助。”9总体上看,身份认同研究大多集中探讨小说中的“他者”的族裔身份和文化身份,视野稍显狭窄。事实上,除了描写族裔身份和文化身份外,石黑一雄对阶层身份、经济身份、职业身份等也有精彩的描写,未来可以尝试从这些视角进行探讨。

第五,其他视角研究。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从其他视角展开分析,但难以将其归为某一类别中。王烨的专著《石黑一雄长篇小说权力模式论》运用福柯和布迪厄的权力理论,深入分析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四种权力模式表征,探讨了权力网络体系中的抵抗策略。朱平的《石黑一雄小说的共同体研究》一书从共同体这一视角切入,以《长日留痕》《上海孤儿》《千万别丢下我》三部小说为中心,沿着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共同体困境、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的共同体危机、共同体危机突破的逻辑线,指出小说共同体书写展现了现代社会共同体构建的困境和希望。梅丽的《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作品为例》文章追溯石黑一雄与音乐的渊源,从小说的主题音乐化呈现、结构音乐化表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三个方面切人,深入分析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音乐化元素和特征。该文运用大量详实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非常新颖的观点,是近年来石黑一雄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章,王卫新的《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文章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这一细微而独特的视角出发,指出服饰既是史蒂文斯的尊严体现和职业精神的标尺,也是达林顿府不光彩历史的掩饰工具,深刻地揭示了服饰书写背后潜藏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李丹玲的论文《石黑一雄早期作品的声誉经济》以《浮世画家》《长日留痕》《远山淡影》三部作品为中心,探讨石黑一雄如何巧妙利用他在文学场中的多重角色,来推动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销售,以取得声誉上和经济上的成功。该文从经济、传播、出版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跨学科研究,选题视角新颖,资料详实,是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日本文化、叙事学、文学伦理学、主题学、历史叙事等视角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地区学界也对石黑一雄进行了研究,如陈佩筠、呂昂卫、江馥如、蔡佳瑾等人从艺术、经济、心理、情感等维度对石黑一雄小说进行了研究,在选题视角上具有一定新意。

三、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综合来看,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艺术形式、思想内涵、社会历史语境、传记批评、文本解读等方面都有涉及,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但是,当前的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研究存在“扎堆”现象。国内外很大一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记忆、创伤和叙事层面的探讨上,这是石黑一雄小说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被发掘的研究主题。然而,当研究者过于集中地从这几个视角进行研究时,就出现了观点相似甚至雷同的弊端。未来的研究者应该扩大学术视野,从更广阔视角对石黑一雄小说进行研究。

第二,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解读,对石黑一雄小说的艺术手法和整体风格探讨较少。作为一个移民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所具有独特的、多维的艺术风格,也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因素。总体上看,石黑一雄小说在风格上给人一种细腻、宁静、简素、阴郁、哀伤的感觉,而这些风格与传统的西方小说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深入研究。此外,作为日裔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善于将东西方文学传统有机地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种新颖的带有东方韵味的文学形式,未来研究者可以在这些方面深入探讨。

第三,学界对石黑一雄创作的源流和影响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作家的风格和思想并非凭空产生,与其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有着密切联系。然而,当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石黑一雄小说文本内涵的阐释,缺乏对作家的思想观念来源、作家的阅读史、传记类资料的梳理和探讨,导致当前的文本研究大多停留在浅层描述层面,无法深入探析其源流。这一方面源于研究当代在世作家资料有限,另一方面在于此类研究费时耗力,少有研究者愿意花功夫深入挖掘。

第四,在文本内涵阐释类研究中,理论视野运用比较狭窄。今天的文学研究应该大胆借用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涵盖情感表征、教育、战争、爱情、日本文化、伦理困境、高科技、人工智能、生命医学等等,这些为我们借用其他学科理论并开展跨学研究提供了可能。

石黑一雄小说研究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随着各种新兴文学研究理论的兴起以及新方法的运用,石黑一雄小说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首先,石黑一雄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从日本文化视角切入分析石黑一雄小说,然而深入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与日本文学,包括日本当代文学、日本古典文學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当记者问及日本文化对他的影响时,石黑一雄大多表露出一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他一方面承认日本文化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强调他更多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如果细读石黑一雄的小说,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小说中散发出的浓厚的日本文学“味道”。具体来说,未来的研究者可以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变异学、形象学等比较文学理论方法,从私小说、新感觉派、石黑一雄与日本当代经典文学、石黑一雄小说与日本古典经典文学等视角展开研究。

其次,东方文化视角研究。不少学者已经研究了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日本性”,然而日本文化本身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扩大至东方文化这一更高、更广阔的层面来探讨,有利于突破以往研究视野狭窄的弊端。具体来看,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神道文化、武士道文化、禅宗文化、家庭文化、人际关系文化、等级制度文化等都是值得探讨的现象,可以将其放置在东方文化范畴内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运用新的理论,尤其是借用其他学科理论对石黑一雄小说进行跨学科以及超学科多维阐释研究。石黑一雄的小说情节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且触及的主题具有多重以及多学科阐释的可能性。他的小说中有关地理、战争、遗忘、克隆人、人工智能人、人体增强、人体器官交易、情感、心理等的描写,为研究者运用人文地理批评、复杂性理论、情感研究理论、身体理论、后人类理论、经济批评、暗恐理论、社会情感学、传播学理论、数码人文理论、生命伦理等提供了无限可能。

综上所述,国内外石黑一雄小说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然而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未来的研究者应该不断开拓新的研究视野,采用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同时将石黑一雄放到国际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视野中进行探讨,才能不断开拓石黑一雄小说研究新局面。

参考文献:

[1]Brian W.Shaffer.Understanding Kazuo Ishiguro [M].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1998.

[2]Emily Horton.Contemporary Crisis Fictions:Affect and Ethics in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4.

[3]Kimberly Hurd Hale.The POLitics of Perfection:TechnOLogy and Creation in Literature and Film [M].Lanham:Lexington Books,2016.

[4]郑佰青.穿过遗忘的迷雾一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记忆书写[J].外国文学,2018,(3)

[5]王烨石黑一雄小说中“后创伤状态”下的意义建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6]陈婷婷,孙妮.大屠杀与记忆的政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隐喻解读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18,(1).

[7]鲍秀明,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外国文学研究,2009,(3).

[8]蒋怡.风景与帝国的记忆——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视觉政治.外国语言文学,2013,(2).

[9]郑佰青想象日本一石黑一雄早期日本题材小说的非日本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8,(4).

[10]郑佰青.穿过遗忘的迷雾一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中的历史记忆书写外国文学,2018,(3)

[11]王岚.公正地再现“他者”一简评石黑一雄的《当我们是孤儿时》[J].外国文学,2002,(1)

猜你喜欢
研究述评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房产税对房价影响理论研究述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