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探析

2022-04-11 13:53王春刚王凤丽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王春刚 王凤丽

摘要: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实现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重要民间力量。来华留学生在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面临着文化交流专项规划缺失、中华文化认知有待提高、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较少、文化交流社会支持缺乏、文化交流的主动性尚需调动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多渠道综合应对。科学制定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施方案,提供实践依据;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筑牢知识基础;广泛开展体验中国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夯实感知基础;构筑来华留学生社会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激发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主动性,提供动力保障,从而释放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潜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深化对外开放重大战略构想,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方案。“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实现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保证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消除各种杂音,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四通”的关键。加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需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明间对话沟通,构建相互包容、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体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过程中,来华留学生是重要的媒介。来华留学生是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言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18日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纽带

来华留学生具有其他主体所不具备比较优势,立场被认为更加客观公正,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受众具有相通的文化,熟悉受众的思维模式,能够以受众接受的方式传播文化。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中来华留学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使者。他们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促进中外文化融通,实现民心相通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来华留学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宣传者

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宣传中国理念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首要任务。来华留学生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重要媒介,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发挥民间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快走出国门成为各界的共识。“开展和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既要发挥政府主导引领作用,又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官民一体、官民并举’的人文交流大格局,融汇对外人文交流的合力。”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持续增长,2019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为397635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为文化传播与交流奠定了基础。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华文化传播主体能够改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我为主的现象,以熟悉的面孔出现更易被沿线国家民众接受,消除文化传播过程中主体与受众距离感的问题。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及其内在精神,在生活中接觸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魅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同时,他们又了解本国文化和民众的思维方式,拥有多元文化的优势。来华留学生能够结合本国民众的文化需求,进行中华文化传播,提高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发掘中华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共同点,探寻中外文化交流的交叉地带,培育共性文化,形成最大公约数,绘制同心圆,形成不同文化相互交融格局,消除文化传播的内容壁垒。以本国民众喜闻乐见方式传播中华文化,构建了中华文化本土传播,消除了中华文化文化传播方式水土不服现象。来华留学生以本国居民身份出现,文化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和灵活,消除了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手段受限问题,提高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二)来华留学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讲故事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最易被听众所接受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华留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来华留学生长期时间生活和学习在中国,深入中国社会,主动了解中国国情,亲身感受着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建设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卓有成效抗击疫情,为世界战胜疫情提供了中国经验;新时代中国文化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呼应,形成了中国特色主义文化;生态保护取得重大进展,环境持续改善。这些条件,为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基础。

来华留学生将结合自身的体验,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国故事。他们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给本国民众,介绍中国共产党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全面从亚治党,以我将无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体现敢于担当精神,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抗疫斗争首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来华留学生也将中国人民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故事讲给本国民众,宣传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之中,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生活蒸蒸日上,安居乐业,开始现代建设新征程。来华留学生还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讲给本国民众,介绍中国文化内在包含和平共生的价值理念,热爱和平是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基因。“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共赢之路,追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不同民族、国度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国体现了大国担当,始终坚持把疫苗作为公共产品,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重大贡献,是负责的大国。来华留学生将其所见所闻的中国故事传播给民众,将真实的、全面的、立体的,有温度的中国呈现在本国民众面前,拓展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消除认识误区和盲区,增进认同。

(三)来华留学生是实现中外民心相通的推动者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增进彼此认同与理解,深化互信合作,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奠定基础。来华留学生不但发挥着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桥梁作用,而且还是民心相通积极推动者。来华留学生架起中国人民与沿线国家居民沟通的桥梁。来华留学生通过著书立说、汉语教育等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将中国文化及其精神传播给普通民众,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通民众近距离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逐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推动文化交流从精英层面向普通民众转移,拓展文化交流的覆盖面,使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居民了解中国,知晓中华文化,理解中华精神。来华留学生是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阐释者。来华留学生在中国求学,每天都在近距离接触中国社会,见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感受着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及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领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非凡勇气,领悟着中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正確理念与成功经验。来华留学生能够将这些所看所闻的中国变化全面地、真实地传递给本国民众,消除本国民众对中国理念的认识的盲区和误区,进一步理解中国主张,增强对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认同感,消除各种抵触心理,使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造福更多沿线国家民众。来华留学生还是“一带一路”倡议宣传者和践行者。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受益者和体验者,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既有直观的感受,又有抽象的领悟。他们会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为本国民众答疑解惑,更好诠释“一带一路”倡议,消除民众的各种不解和疑虑,清除西方一些国家丑化和抹杀“一带一路”倡议的企图,使本国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意识到“一带一路”倡议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共建之路,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奠定深厚的民意基础。

二、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制约因素

(一)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专项规划缺失

科学系统的专项规划,是来华留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文化交流专项规划,能够为来华留学生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提供制度依据,保证文化交流活动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确保文化交流活动取得实效。目前,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主要角色,大部分

的文化交流文化为政府间的合作,而民间力量特别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力量没有充分调动,导致文化交流过程中主体力量不均衡,文化交流应然和实然存在一定差距。来华留学生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没有凸显,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都没有科学的规划,文化交流活动处于自发状态,文化交流的覆盖面和效果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重视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制定科学系统的专项规划,是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实施的迫切需求。

(二)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知有待提高

全面了解文化,理解文化的精神实质是文化交流有效开展的基础。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度不够,成为来华留学生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拦路虎,严重制约着文化交流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广度有限,他们往往依靠教师讲授和书本知识来获取中华文化,覆盖面有限,只局限在诗歌、戏曲、小说等几个方面,仅仅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侧面,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只能将中华文化以碎片化形式呈现,不能系统向本国民众讲述中华文化。来华留学中华文化认识深度有限,一些来华留学生只掌握中华文化的表层,而对于中华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认知不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够深层次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导致他们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中,无法深人阐释中华文化,更好宣传中国精神。此外,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识还存在不均衡问题,传统文化了解相对更多一些,当代文化知之甚少;器物文化、艺术文化掌握程度更好,精神文化认知不够。文化认知不均衡,导致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中更倾向于传播熟悉的领域,无法完整的诠释中华文化。

(三)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较少

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社会发展是来华留学生有效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来华留学生主要生活和学习在校园,与外界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信息来自于课堂、校园生活、新闻媒体。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已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集中在参观中国历史名城和风景名地,没有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全覆盖。同时,漫长跨文化适应期,也导致来华留学生无法融人中国社会生活,不能真正深人体验中国社会发展。这些导致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认知存在碎片化、表面化、宏观化现象,不能够全面系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一些来华留学生只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个别片段,没有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在认知中国社会发展,更多时候是以社会发展外在表现来感知的,而没有深入思考中国社会发展内在依据;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宏观国家角度较多,微观普通民众层面较少,不能精准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此外,还受个人兴趣喜欢的差异,对中国社会认知呈现出选择性认知,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能客观反映中国社会发展。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较少,导致他们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能全景式准确展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影响了文化交流的效果。

(四)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社会支持缺乏

广泛的社会支持是来华留学生有效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客观条件,能够为文化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目前,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社会支持还存在短板,缺乏充分社会支持,抑制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校园支持有待加强。一些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中,来华留学生教育自成体系,与中国学生教育管理有着巨大差异,这也导致来华留学生缺少与中国学生同等接受中国社会发展相关教育机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文化交流意识不强,没有将中华文化有机融入到来华留学生教育中。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日常交往较少,朋辈文化教育交流机会缺乏。此外,校园文化中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较少,文化交流氛围不够浓厚。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社会公众支持缺乏。由于中外文化迥异和来华留学生以外国人身份出现,导致来华留学生不能够顺畅融人中国社会,社会接纳程度低,与中国普通民众交往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往困难,游离于社会之外。这导致他们只能通过观察、旁听的方式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生活,而不能直接地深入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民众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五)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的主动性尚需调动

来华留学生是文化交流活动的主体,其状态直接影响文化交流活动进展。来华留学生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主体意识不强,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激发。一些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桥梁作用,不理解文化交流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造福沿线国家民众的重大意义,处于旁观者状态。还有部分来华留学生主动性不强,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学习,文化交流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缺乏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往往被动参与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意愿和动力不强,导致文化交流内容简单、形式单一、途径少、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激发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的主动性,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快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措施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实现民心

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的重要力量。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过程,面临着缺乏专项规划、中华文化底蕴不深厚和社会支持缺乏等困境,針对这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多渠道综合应对,进一步释放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潜力。

(一)科学制定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施方案,提供实践依据

系统科学的文化交流实施方案,是来华留学生顺利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为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南和实践依据。教育部联合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论述和给来华留学生的回信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开展实施方案的前期调研,充分听取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定制详细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该包括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具体举措、实施主体、保证措施(教师、资金、实践基地等)和评估等内容,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来华留学生实施方案草案制定完毕之后,先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依据试点情况进行完善,形成最终方案并全国高校范围内进行推行。教育部国家留学生基金委要定期对高校实施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施方案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督促高校切实落实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实施方案,并指导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推动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筑牢知识基础

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修养,是来华留学生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的基础。课堂是实施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高效性优势,构建中华文化专业课程教育和其他课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首先,设置中华文化教育专业课程,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学时,系统开展中华文化教育。选优授课教师,以遴选学术造诣深、国际视野强、情怀深、使命感强为标准组建中华文化课程教师团队,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教师业务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精选教学内容,结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来华留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要覆盖面广、通俗易懂、逐级递减,地域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并在教学过程持续丰富和完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以留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开展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使留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其次,其他课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改变单一课程教育力量不足问题,实施多门课程协调教育,其他课程与中华文化课程同向、同行教育体系。其他课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要探寻课程与中华文化教育之间的切合点,实现课程教育与中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构建特色留学生教育课程。同时,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师要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教育的意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自然融入中华文化教育,创新教育模式和手段,实现以中华文化教育提升课程教育内涵。最后,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将第二课程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衔接,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推进的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格局。大力开展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古文诗歌鉴赏、演讲比赛、文艺活动展演、影视作品赏析、手法绘画茶艺展示等活动,引导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发挥来华留学生乐于交际、善于动手的特点,参与各种活动了解和欣赏多次多彩的中华文化,领悟中华文化魅力和中国人的价值追求。

(三)广泛开展体验中国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夯实感知基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明确指出:“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来华留学生深入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社会历史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人民幸福生活,增强对中国的认同,进一步夯实感知基础,是来华留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保障。各个高校需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之中,明确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题要求、所占学时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并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学分累积制度,调动来华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取得实效,行稳致远。依据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需要,与地方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建特色鲜明、覆盖面广、领域多全面展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实践研修提供基地保障。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社会研修活动,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明确主题,选好带队教师,合理确定实践人数,科学规划实践路线。以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宗旨,将参观、研讨、交流、实地体验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感受波澜壮阔近现代中国历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感悟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及成就。开展体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实践活动,走进乡村看小康,走进政府看为民服务,走进文艺团体看文化大发展,走进社区看社会治理,走进自然看生态文明建设,走进“一带一路”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璀璨多彩中华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领略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开展非凡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以我将无我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四)构筑来华留学生社会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建构社会支持体系,营造良好文化交流氛围,是来华留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来华留学生社会支持体系主要来自同学、中国学生、校园社团、中国民众、中国家庭等层面。高校留学生教育学院要建立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社团,以文化交流社团为载体搭建来华留学生交往平台,开展朋辈教育,在相互学习中推动留学生彼此共同进步,全面了解中华文化。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实施来华留学生趋同教育,打破中外学生教育隔离的围栏,畅通中外学生交往的渠道。在交往过程中,来华留学生通过中国学生不断了解中华文化,理解中华精神,感悟中华魅力。充分发挥高校社团作用,吸纳来华留学生参与社团,积极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校园国际文化节、中国武术展演等,进一步拓展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渠道。在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和安全的前提下,引导中国民众关注、关爱来华留学生群体,加强与来华留学生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将中国民众的幸福生活传递给来华留学生,使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社会的发展。定期举办地方国际文化节,邀请来华留学生参与文化节,感受多样异域文化,并引导来华留學生走进中国家庭,近距离了解中国百姓的生活,体验中国式家庭生活,领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从而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感官基础。

(五)激发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主动性,提供动力保障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文化活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直接影响和制约文化交流的过程和效果。因此,激发来华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效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在要求。加强来华留学生“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认知。大力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宣传工作,引导来华留学生深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意识到“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共赢之路,各民族应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推动共同发展。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五通的重要保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来华留学生从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热情,热爱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工作。而且,具有顽强的意志力,面对种种挑战始终初心不变,自觉克服这些困难,主动探寻应对之策,永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能够将内在动力外化为实际行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持续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活动纵深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实效,让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EB/OL].http:W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5/18/c_1125999459.htm,2020-05-18.

[2]杨荣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战略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8,(6)

[3]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EB/OL].http://www.qsthe-0ry.cn/zhuanqu/2021-06/02/c_1127522386.htm,202T-06-03.

[4]习近平.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EB/OL].https:www.chinanews.c0m/gn/2021/06-22/9504593.shtml.2021-06-24.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