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核

2022-04-11 13:53黄彬许益新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

黄彬 许益新

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必须建构一支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但长期的惯性思维、政策导向、管理制度等都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决策引导、学校组织自身、社会思想文化三个维度推进保障机制的建构。

关键词: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机制建构

习近平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敬业奉献,为高等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人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质量的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提出了新的更专业化的期盼,需要一支忠诚于党、以人为本、业务精湛的思想政治管理队伍,需要更加敬业、更具特色、更接地气的思想政治管理人员来迎接时代的挑战和洗礼。

一、培养“时代新人”呼唤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明确“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2,做好一切人的工作。这不仅是全国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每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队伍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主要由两支队伍构成:一支是由学校各级党政群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队伍,一支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摆在特别重要位置。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提出了具体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2019年4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指出“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所有这些,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进步、管理文化的变革、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人们管理观念的变革,社会上时常会出现了一些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丑化领袖英雄人物的“杂音”“噪音”。新时代呼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专业化,适应并引领时代发展,呼唤统筹协调学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二者关系,使行政管理与学术自由共同发展,踏出一条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之路。

大学是“时代新人”“三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青年学生思维模式、学习方式、信息接受渠道等在新时代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获取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时代要求回归初心、“以本为本”,时代呼唤熟悉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理解并能满足“时代新人”需求、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融会教育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思想政治管理队伍引导“时代新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缺少清晰的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建设的观念滞后、制度缺陷、学校失语、文化缺失等问题,导致专业化程度不高。“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20高校改革缺乏一种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改革内容与措施进行通盘谋划,以确定合理的推进方略和整合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认知尚未觉醒、专业能力有待发挥、专业动力持续缺失,对专业化保障体系建设缺乏文化认同、缺乏可执行性、公开性和公正性,在高校全面改革深化时带有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正规化、科学化、法制化任重道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办“双一流”高校,呼唤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保障机制的建构。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认同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看着显耀,管理队伍专业化说着重要,但从人们的思想层面、职业认知、管理理念诸方面的认知实践来看,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度”。

1.思想层面缺乏热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任职资格没有明确的准入要求,不管其文化素质、学历背景,也不管其管理经历、办事能力,相对于教学、科研等高校的“领衔性”重点工作而言,认为只有那些教不了书的人才去搞管理,往往把高校的富余人员安排到管理岗位。长期以来,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了在高校只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基础薄弱、专业培养不够、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缺乏的不良局面。

2.职业认知缺乏感度。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服务性工作,只要人品好、态度好,根本没有认识到专业化的管理工作应该由专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精准去做。与此相反,权力凌驾于知识之上,有的干部官僚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追求行政职务成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主要目标。实际上,管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职业化到了一定水平才是专业化。只有对职业有充分的认知,怀着对职业的热爱,带着感情工作,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好。

3.管理理念缺乏高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具“管理”“服务”双重职能。管理是否就等同于服务?思想政治管理与后勤保障服务是否存在不同?一些人固守传统观念、经验主义,缺乏现代教育管理观念,简单地认为“管理就是服务”,是“保姆式”“管家式”的工作,是辅助性的、可有可无的,造成思想观念的错位。

(二)管理制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影响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乏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面前裹足不前,加之现有制度的先天不足、内部机构设置与党政机构趋同化等因素,正逐步演化为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桎梏。

1.岗位分类设置制度。在岗位设置与聘用的整个过程中,科学设岗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岗位设置大致有两种:在纵向上的设置称为职级;在横向上的分类制度称为职系。在进行岗位设置时,一般高校都将管理岗位按照国家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分类方法分为八个等级,即现行的从办事员到厅级干部的十至三级管理人员。在横向上忽视了“以人为本”和差异性原则,职系划分几乎空白,岗位说明书基本形同虚设、千篇一律,缺乏明晰职能定位与区分,岗位晋升受限。

2.岗位绩效激励制度。“‘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业绩奖励与教学科研岗教师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科研项目的奖励相比少得可怜,绩效激励作用有限。由于“双肩挑”制度的存在,高校中处于领导岗位的管理人员的待遇,与其职级或专业技术职务挂钩,而与其实际的工作绩效联系得不紧。这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大多重视专业技术职务的转聘评审,而不能安心钻研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毋庸讳言,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一旦评上了职称,就成了一种身份,终身有效,享受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应待遇,薪酬将会得到较大提升,但实际上未能履行专业技术职务的相应岗位职责,无法实现绩效激励。考核制度沿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考核方法,没有充分考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科学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情打分”现象,人缘好但工作能力不强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往往比工作业绩突出但经常“得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考核结果要好,无法体现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3.岗位教育培训制度。十九大以来,高校加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培训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培训制度,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系统的培训体系;培训工作临时化,缺乏长效机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此外,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特别是初级管理人员进修难度偏高,在编制管理很紧的情况下,“一个萝卜一个坑”,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领导一般支持短期在职进修,而不太热心一年以上的在职进修或全脱产深造。

三、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建构路径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队伍。办好教育事业,政府、学校、社会都有责任,需要形成合力,从政府决策、学校自身、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着手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保障机制。

(一)政府决策保障机制的建构

1.建构政府决策政策保障。一是当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阻力源自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在专业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制度性设计,认真转变职能,规范与高校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制度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组合拳”,需要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专业人才、动员社会资源、实施配套方案等方面“出实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界定人员身份,明确分类管理。当前各类人员身份界限模糊不清,需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职业特征,明确各自岗位的责权利,修订人才评价标准,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使不同类型人员朝着各自的专业方向健康发展,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管理队伍。由政府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规划,具体措施可以由各高校来自行制定完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突破和创新,以防改革遇到阻力而停滞或走过场。

2.建构社会配套制度保障。一方面,完善档案流动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以后,高校教学科研人才流动相对宽松,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仍然采取闭环式管理模式,调动工作困难重重。对政府而言,需要鼓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通过竞争聘任,以人才交流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流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完善失业保障体系。国家和高校没有给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失业救济金”和完善的再就业救济制度,落聘和待聘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在生活上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害怕落聘后失去工作无法生活,对推进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有较大的抵触。而如果落聘人员不能顺利地流动到社会上,就会回流,需要学校自己内部消化,给学校带来了沉重负担,反过来影响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進程。因此应该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医疗、养老、住房、失业、再就业等问题的社会化,促进人才和职业流动、减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走向市场的阻力。

3.建构教育行业协会组织。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行业

协会,如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AHE)等,成立的宗旨之一就是为高校管理人员,尤其是高校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以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我国专业团体、协会相对贫乏,即使有一些团体和协会也是官方性质的,行政性远远高于学术性、专业性,需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充分放权,行使监管职能,行业的事情通过行业自律解决。

(二)学校组织自身保障机制的建构

1.建构新型职业发展观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认同、生涯规划是专业化的内生动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管理人员是一种独立的专门性职业,能较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我国传统观念中存在较强的身份意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在过去被划入庞大而复杂的事业单位政工干部范围,社会声誉不高。要从思想观念、政策制定、舆论导向等各方面引导,使之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职业。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念,使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个体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从狭隘的思想中解放出来。

2.建构学习型的管理组织。建立学习型的高等教育管理组织,需要不断改变思维模式。对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人员进行褒奖晋升,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给以贬责降级。建立学习型组织要求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不断改善思维模式,在内心观照中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实现共同愿景、系统思考。

3.建构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一是资格准入制度。资格准入制度的核心是资格认证制度。资格认证制度是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前置要件。资格认证由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来实施,只有通过资格认证的专业管理人才才能入选。资格认定采取动态管理,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知识、经验、能力的变化,其岗位类型、岗位等级不断变化。二是薪酬激励制度。在薪酬制度上,绩效考核、奖勤罚懒、鼓励冒尖,根据贡献度进行分配。鼓励支持工作人员安心本职、踏实创业、立德树人,成为思想政治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考核晋升制度。评价机制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建立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指标,成立多方参与的考核委员会:严格考核程序,细化考核等次,合理拉开档次;创建业绩档案、网上公示,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教育培训制度。“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谁是天生优秀的管理者,都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培训,由不熟悉到熟悉、由熟悉到专业、由不合格到合格。完善职前、职中、职后教育培训制度,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针对性培训、“菜单式”教育。总之,资格准入、薪酬激励、考核晋升、教育培训等,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入职开始,在建设过程中步步保障、步步提高,使管理生手、新兵逐步成长为管理熟手、专家。

4.建构高效健全组织机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和健全的组织架构,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难以推动。一是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高校要成立党委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化建设工作,举全校之力形成合力为专业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二是要相关部门区域联动,形成工作“组合拳”。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涵盖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考核、晋升等各个方面。人事部门要积极与培训部门、二级院系等单位加强沟通,凝心聚力、强化共识,切实增强推进专业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建立“信息勤沟通,培训勤配合,考核勤通报”制度,所有管理部门全程参与、分工负责,所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全面发动、全员参与,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上下联动、和谐发展,共同促进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社会文化思想保障机制的建构

上级行政机关掌握着资源的流向,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管理职务行为及个人的进退流转完全按照上级行政长官的意志,无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稳定性。我国社会有着极强的非规则化、论资排辈和“官本位”的传统政治文化。这种文化严重制约专业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导致高校内部管理系统内的人身依附和权力异化,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指导等途径,在全社会倡导重程序、讲规矩的法治观念;倡导竞争性、服务性的组织文化,培养专业取向、绩效取向,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机制,克服论资排辈、人情世故等传统观念。同时,强化依法治国文化,规范高校与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员的法律关系、聘任行为、争议机制,摒弃强权思维,摒弃任何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行为,从民事争议的解决路径—平等主体之间解决。

四、结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历史昭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適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从认同视角、管理制度维度厘清内部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政府政策内部指引维度厘清外部影响因素,建立覆盖政府决策、学校自身、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保障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教育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专业化建设
关于加强我国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专业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刍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