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语文要素让课堂扩容增效

2022-04-12 01:37陈未南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要素童话

【摘要】本文以《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论述“把握教材,了解学情;基于学情,确定目标;根据目标,探寻策略”等让课堂扩容增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要素 扩容增效 《纸船和风筝》 童话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66-03

关于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执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陈先云认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随着统编语文教材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面使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依托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向。我校以城区学科课堂教学竞赛及校本教研团队展示比赛为契机,开展以“对准语文要素,让课堂有‘效’有‘容’”为主题的教研实践活动。笔者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托语文要素让语文课堂扩容增效。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一)把握教材,了解学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认为,正是这个例子把“教”和“学”连接起来,成为“教什么”的原始内容。熟读课标、解读教材、精研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师只有全方位把握教材,才知道在课堂上应该教什么,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熟练技能,实现课堂教学扩容增效。

在确定教研主题后,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对整套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决定选择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作为研磨课例。教研组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读: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童话为体裁,以“相处”为主题,共安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课文。单元人文要素是让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友好相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继续学习默读。《纸船和风筝》是其中一篇童话故事,充满了生活气息,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对方带去问候和祝福,但因为一点小事吵架而不和,后來又用纸船和风筝给对方修补“裂缝”,变“和”的故事。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故事人物和情节吸引人。教学该课时,教师不能让学生只读故事情节,还要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必须以本单元语文要素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认为:“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优化课堂教学,要从学情出发,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学校教研组对本校学生学情进行了如下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后,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识字量有限,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不高。《纸船和风筝》一课通篇没有注音,课文篇幅较长,对这个年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小,经历的事情不多,与同学、朋友产生矛盾时,还不懂如何处理或处理不当,因而借助本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

出于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特点的考量,教材没有直接呈现语文要素,但课文中泡泡图、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等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纸船和风筝》一课就把单元语文要素体现在课后的练习上:第一题“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和单元语文要素第三点高度一致;第二题“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与单元语文要素第一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相吻合;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品读课文中学习词语、运用语言。用本课作为研磨课例,对教师聚焦语文要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想通过两个课时教学就实现“有效”“扩容”的课堂,还是充满挑战的。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认真研读教材,从教材出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细致分析学情,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反过来能让教师知道“怎么教”。

(二)基于学情,确定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基于“二年级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一定的兴趣,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识字量有限,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等具体学情,教研组紧紧围绕语文要素,讨论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在语境中自主认识“漂”和“飘”等生字;(2)借助图画想象故事内容,在情境创设中学习语言,在朗读中品味友情;(3)通过角色转换等情境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交友的快乐和友谊的可贵,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第一、第二点是教学重点,第三点是教学难点。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有效融合了本课课后练习体现出来的语文要素,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认知水平,避免了教师把语文要素训练点当作课后练习进行讲解的现象,语文学科的特性、教师教学的个性与自主性在课堂中都得以呈现。立足学情,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为打造“有效”“扩容”的课堂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根据教学目标,探寻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预期,是教学的总方向。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研组进行了集体备课,执教教师多次试教,教研团队多次研磨,多次调整教学设计,力争用好统编教材,依托语文要素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学习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创设情境就是引发儿童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学校教研组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化身为“小松鼠”和“小熊”,以情感为纽带,唤起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兴趣,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达成“借助默读,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这一人文要素的教育目标。以下为教学实录(片段)。

师:小熊收到礼物了!快看——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句子: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师:看到松鼠送的礼物,小熊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课文里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是——

生:乐坏了。

师:“乐坏了”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高兴坏了、太高兴了、高兴极了。

师:小熊是怎么个乐坏了?请你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看看他有什么动作和表情。请用课本中的句式和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    。)

师:收到礼物小熊可乐坏了!你们收到礼物的时候是不是也很高兴?

生:高兴!

师: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收到松果,小熊说:“          。”)

上述课例中,执教教师抓住“乐坏了”等词句创设教学情境:(1)利用“乐坏了”一词进行换词训练,让学生理解词意,同时积累词汇。(2)围绕“乐坏了”展开两个层次的说话训练,一是看图练说小熊的动作和表情: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得    ;二是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小熊,收到松果会说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体验、想象小熊的语言。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语言训练,将抽象的“乐坏了”具象化、情节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形象、深刻地领悟“乐坏了”的内涵,而且使学生在多次语言实践中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3)在学生读了小熊和松鼠吵架的内容、感受到“失友”之痛时,教师创设松鼠和小熊在梦里相见的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感受朋友重遇的惊喜和感动。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为教学注入了童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主动地学习、运用语言,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课堂扩容增效。

(二)识用结合,灵活识字

语文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文课标同时在识字教学建议中指出:“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就是猜读识认生字,即课后第二道练习题:“猜读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猜读出来的。”要想有效凸显“猜读识认生字”这一语文要素,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识字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生活经验等大胆猜读、识字。例如,在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教师请学生把“小熊”和“松鼠”分别“送回家”,让学生分清谁在山顶、谁在山脚;看课文的插画,把生字卡贴到黑板简笔画相应的位置上;用詞组“纸船”“风筝”“飘流”“漂荡”说说山顶、山角和小溪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这样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词“见面”,既巩固了识字效果,又为学生默读课文打好了基础。在随文教学“漂”与“飘”时,执教教师这样引导:

师:老师弄糊涂了,松鼠的纸船漂哇漂,小熊的风筝怎么也飘哇飘呢?

生1:两个piāo是不一样的。

师:说说你的发现——

执教教师从示弱、设疑,再到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漂”和“飘”的不同之处,理解词意,进行选词填空,最后带上动作读句子,感受两个“piāo”的不一样,品味汉语言的丰富有趣。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原有的识字基础上自主识字,根据字的偏旁部首猜出字义、归类识字,并学会运用。如此围绕语文要素巧妙设计识字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机械地重复识记,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情境中识字用字,实现识用结合。

(三)长文短教,突出重点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基于此,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执教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教学,想以此达成学生能复述故事的目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但下课了还没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如何在40分钟内抓准语文要素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成为教研团队思考的首要问题。大家经过讨论,认为《纸船和风筝》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这篇长课文,是教师备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对长课文、难课文的教学,统编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认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精简目标,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找准着力点。每节课抓住一到两个重点或关键问题,不求多,只求‘一课一得’”,因此,教研组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对课文做出创造性处理。以下为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3页,默读第2—6自然段,试着不读出声。边读边思考:小溪里,为什么会漂流着纸船呢?天空中,又为什么飘荡着风筝呢?

(学生默读课文)

师:小溪里,为什么会漂流着纸船呢?天空中,又为什么飘荡着风筝呢?(出示课件:住在山顶上的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你们喜欢做松鼠吗?现在我们就是松鼠,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小松鼠们读得真好。小松鼠,小松鼠,你为什么折纸船给小熊呢?(随机采访学生)

生1:因为我想和他做朋友。

师:想和他交朋友。是的,每个人都需要朋友。这不是你最爱吃的松果么?为什么你不留给自己吃,而是送给小熊呢?

生2:我想让小熊也尝尝,有好的东西要和朋友分享呀!

……

上述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一是把描写松鼠和小熊的句子整合起来集中教学,执教教师通过抓住关键句,实现了长文短教。二是对“失友”部分的内容进行略教。相较于“交友”,课文中“失友”部分的文字更多,但显然不是重点。因为“交友”是正面的,而“失友”是负面的,教研组认为应该以正面为重点,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熏陶和感染,所以对“失友”部分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策略,教得简略却没有摒弃不教。这样的“取舍”教学策略,既使教学内容疏密有间、浓淡相宜,又能很好地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篇幅较长的课文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实在在地提高阅读速度和概括能力,准确捕捉关键信息,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让课堂扩容增效。

(四)以读为主,感悟友情

朗读是理解的基础,是体会感情的纽带。没有朗诵的语文教学就如没有根基的大厦。《纸船和风筝》通篇没有注音,课文比较长,除了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实现以悟促读、品味友情呢?教研组决定抓住文中几个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1)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2)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3)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执教教师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评读及教师引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形象,在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读中感悟情感的表达,使学生通过有个性、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水到渠成地领悟课文的主旨,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友谊的可贵,从中学会如何和朋友相处、珍惜友谊,最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作者简介:陈未南(1980— ),广西南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童话
“童话复兴”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梦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