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题材分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2-04-12 01:37曹红兵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诗词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教师以题材分类为切入口,通过专题教学、课外延伸、媒体辅助、活动开展、情感体悟等方式方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题材分类 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88-03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题材广泛,有写景抒情诗如《山居秋暝》《四时田园杂兴》等,有即时感怀诗如《暮江吟》《题西林壁》等,有送别诗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芙蓉楼送辛渐》等,有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有咏物诗如《墨梅》《雪梅》等。古诗词的题材整合其实就是将主题较为一致的古诗词选篇归为一类。综合统编小学语文12册教材的内容来看,古诗词总体上可分为写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咏物言志诗五大类。不同的题材充实了小学语文古诗词选编的容量,拓宽了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广度,应当成为教师教学古诗词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元素。

一、基于题材分类,开展专题教学

(一)围绕主题,明确特色

以五大类古诗词题材为导向,依据每种题材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题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整合不同单元、不同阶段的古诗词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古诗词整体学习观,通过同类题材的古诗词学习来把握诗歌主题,进而更好地领悟诗词情感、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

以咏物言志诗为例,教师以“诗以咏物”为主题开展课堂交流学习,师生合力找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咏物言志诗的篇目,包括《墨梅》《雪梅》《竹石》《咏柳》《石灰吟》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古诗词都是以自然界的事物为描写对象,不仅描写其外形状貌,而且从中生发出拟人化的特质,这是咏物言志诗的一大特色。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墨梅》和《雪梅》是不同诗人笔下的梅花,他们的描写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墨梅》主要是画家为所画的墨梅而题的诗,《雪梅》则是诗人直观地观察和描摹。虽然同样是描写梅花,但是不同创作者视角下的梅花显然有着不同特点,其所传达的言外之意也有着各自的特色。

(二)同中求异,提升思辨能力

通过题材分类开展专题教学,不仅可以整合同一类型的诗歌篇目,而且可以在同类题材中进行比较研究,倡导同中求异,以问题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实践并掌握更为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方法,推动学生提升语文阅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增强思辨能力,深入领悟古诗词题材创作的含义。

当然,上文虽然整理了五大类型的古诗词题材,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创新整合各类题材,开展课堂专题活动,如以“爱国诗歌”为专题,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从语文教材中选出相关的篇目,像《出塞》《凉州词》等都可以作为“爱国篇”的诗歌选材。同样,教师也可以从写景抒情、咏物言志等题材中找到爱国诗歌的元素,如《题临安邸》《石灰吟》,充实“爱国诗歌”专题教学的内容含量。

二、围绕古诗题材,拓宽认知范围

(一)整合题材,提供线索

小学语文古诗词题材的分类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策略,教师可以从题材这一角度出发,整合课内古诗词分类,同时还可以此为基点,为学生拓宽古诗词篇目,使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更好地把握同一题材古诗词的内在联系。以即事感怀诗为例,这类诗词往往是诗人偶然见到或遇到某事某物时,发散思维、畅想吟咏。诗歌本身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题目设计的共同点。

例如,学生发现这些诗词多带有“有感”“登”“题”等关键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登鹳雀楼》《题西林壁》等,诗人偶然登临某地,触发心事或引起思考,进而构思字句形成诗作。其他的如《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书湖阴先生壁》等也属于即事感怀诗,这一类题材古诗的特点在于其题目虽然并未直接点明中心主题,但都告知读者写作时间或地点,以此为背景建构整首诗,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启示。

(二)以一带多,课外延伸

当我们难以把握诗歌的内容或情感时,可以通过其题目所点明的时间或地点,分析出诗歌背景,再联合多种元素感悟诗歌意蕴,还可以从同类型题材的关键词句出发,延伸出更多的古诗词篇目,扩展学生对题材分类诗词的认知范围。

例如,写景抒情诗题材可以延伸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的《春夜喜雨》,即事感怀诗可以延伸阅读杜甫的《登高》、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边塞征战诗可以关联王维的《使至塞上》、王翰的《凉州词》,咏物言志诗可以延伸阅读王安石的《梅花》、郑思肖的《寒菊》等经典篇目。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篇相对有限,而值得小学生去了解、阅读、吟咏和感悟的课外古诗词篇章数不胜数,因此教师要以课内古诗词题材为基础,以一带多,不断扩展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内容,使课内外有效衔接,纵深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同题材古诗词的感知度,又能体现小学语文课堂向深挖掘的力度。

三、利用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形式

(一)依据题材,选用资源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环境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变化,跨越时空的网络交流使同类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融合和交互。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有效助力小学语文古诗词题材分类教学。结合网络资料及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来看,可提供的媒体资源有文字资料、图片信息、朗诵音频、影视纪录片等,这些媒体资源的深度融合,給小学语文古诗词分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

以怀古诗为例,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存在古今差异,社会阅历尚浅的小学生很难理解怀古诗中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怀古地点的历史背景的了解也比较片面或模糊。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古诗词阅读体验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诗人传记纪录片、历史纪录片等资源,通过丰富的镜头及恰到好处的旁白解读,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验古迹的风貌。如若这类古迹早已不复存在,教师还可以借助纪录片中的动画模拟演示让学生感知古迹。

(二)媒体导入,增强体验

前文所提及的五大类题材其实相对宽泛,教师还可以从各大类题材中分出各小类,更为细致地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以写景抒情诗为例,其中有一类田园抒情诗具有鲜明的中国诗歌特色,自陶渊明以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中国诗歌传统。

例如,对于教材中的《村居》《田园四时杂兴》等田园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拓展阅读边界,相应地介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篇目,让学生对这一诗歌创作题材的代表人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通过展示所搜集的田园风光画作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联想。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对田园生活尤其是古代田园世界较为陌生,教师利用图片配合文字呈现,可以让学生增强体验感,帮助学生进入田园抒情诗描写的世界中,进一步体味这类诗歌题材的语言美。

四、重视小组合作,整合学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工作不应全部由教师完成,也不应当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而应由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共同完成。由于小学语文古诗词选篇数目较多,在进行题材分类时学生会存在各种分歧。对此,教师不必刻意给出固定答案,而是要重视学生的交流讨论,尤其要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即使是同一个小组,学生在面临古诗词题材分类时所产生的思考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建议从作者入手,认为同一诗人的创作风格应该是相近的,以诗人为基点来整合题材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法;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篇很多,同一诗人创作的重合度比较低,反而不利于题材整理;有的学生建议先整理出一至六年级所有古诗词选篇,再结合每册教材选篇中的单元主题来确定题材,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快捷,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学生各自负责几本教材,及时有效地整合出所有古诗词篇目,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归类。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有助于他们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小组合作,共展风采

小组合作能体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灵活性。全体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古诗词学习,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内举办古诗词题材知识大赛,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等题型来检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成果。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积分,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活力,又能凝聚学生力量、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使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氛围更活跃。

此外,小组内还可以开展古诗词朗诵、表演活动。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确定一种诗歌题材,围绕这一题材设计多种表演节目,最后在班上展示。比如,有的小组以边塞征战诗为例,通过小组合作分别设计了《使至塞上》《出塞》《关山月》联合朗诵、《逢入京使》情景剧等一系列活动,既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又充实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开辟了以题材分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路径。

五、品味诗词情感,拓展想象空间

(一)图画怡情,激发想象

题材分类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式,相同题材下的古诗词在描写对象、描写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很多语文教师会从背景延伸、媒体融合、写作手法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但笔者认为,诗词所传达的意境与情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在同一题材下,古诗词的情感表达有共通之处。因此,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情感抒发的敏感度,并激发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空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怡情教学法激发学生想象。有别于引入多样的图画媒体素材,图画怡情需要学生动手创作。以送别诗为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都以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友人送别的动人场景。虽然其中的人物、景色、背景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所传达出的依依惜别之情是共通的。在教学以送别为题材的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首或几首进行图画创作,将诗词中的景象呈现在纸上。学生既可以选择用一张图画凝练整首诗的内容,也可以采取连环画的形式将诗的每一联都按顺序画出,还可以想象送别时的具体对话,为图画配上对话,手脑并用、深入感悟送别诗题材中的情感。与图片教学不同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绘画不仅可以怡情,而且锻炼了图文结合、综合体悟诗词情感的能力,对想象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写作抒情,深化感悟

图画怡情的方式往往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受学生喜爱,但也有不少缺点,如花费时间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完全发挥想象力,且对绘画能力和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条件,图画怡情可以设置在课后,在课堂上还是建议使用写作抒情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文字深化对古诗词的情感体悟。

例如,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文字优美,但是学生并不能马上理解景色描写中的深厚情感。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诗词中的景色描写作为背景编写成故事,根据该诗描写的远离世俗纷争、恬淡闲适的隐居生活,为其补充生活细节。《枫桥夜泊》《长相思》等诗词,景色描写得出神入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故事化,使学生对其中的情感理解得更为深刻。写作抒情的方式能让学生直接站在作者的角度想象故事情节,使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悟更深一层。

综上所述,以题材分类为切入点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整合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选篇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题材类型并将符合主题的古诗词一一对应展开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古诗词的内容,并在古诗词之间建立跨单元、跨教材的联系,使学生不断丰富古诗词知识容量,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方赛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1(29):31-32.

[2]王小环.小学语文古詩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1(28):93-94.

[3]吴雨媚.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1(18):69-70.

[4]康宝清.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25):74-75.

[5]包丽华.探寻古诗词意象,领略语文魅力[J].新课程导学,2021(24):49-50.

作者简介:曹红兵(1986— ),甘肃天水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古诗词小学语文
踏青古诗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我和古诗词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趣读古诗词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