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策略分析

2022-04-12 08:11胡敏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教学质量

胡敏

摘 要:高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八岁左右,这一年龄的学生都已拥有了较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等,怎样高效地进行美术教学将是一项重大的课题。艺术教学一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需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联系,在课堂设置与安排上尝试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包括有效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 教学质量 提升策略

1 引言

当前,中国高校教育已经从过去相对于单纯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逐步进入了更加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而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重基础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对教学技巧和传授方式的钻研与探讨,导致了如今的我国高校绘画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整体绘画素质也不高。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一切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推动健康和谐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美育之花才能真正在学习者的内心里开放。文章就怎样利用最优秀的教学内容和艺术课堂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讨论。

2 高中美术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在观念理解上出现了误区,应试教育仍占据主体

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主导弱化、活动设计过度、问题设置泛滥、合作流于形式评价鼓励失真、媒体依赖过分、专业能力褪化等,使当前美术课在学校里美术课程教育就不受到关注,因为往往这样的课堂资源都会被另外的课程教育挤占,用来学习文化课程,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了这么一种观点,如果艺术课程教育不重视,教师们都不会关注。久而久之,美术课就真的完全被文化课所代替,教师学生们都在升学的重压下被逼得只注重于文化课,连上艺术、器乐这一类的课程也变成了在浪费时间。同时,艺术学院领导们也对这些现象都不闻不问了,这也就更要求所有教师学生们理直气壮地放弃上艺术课,让所有艺术类学科都变成了名不虚传的“豆芽儿科”。

2.2 艺考的浪潮冲击中学美术教育

中小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这一困难,而当前不少父母为了让中小学生走上所谓的“捷径”,让中小学生加入了形形色色的短期训练班,也即是所说的快速班,根本就不顾及中小学生能否具备美术专业所学的主观要求。高强度的练习已经把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的目标彻底转变,而不再是熏陶审美情操,培育兴趣爱好,这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留给学员们的只是苦恼,不是什么乐趣和享受,艺术的教学就成了噩梦,最后得不偿失。

2.3 教师专业水平不够

不少高校的美术老师非常匮乏,尤其是一些贫困区县,有的绘画教师根本就缺乏专业的教育理念,甚至有的都不进行专门的训练就上岗教书,只是拿着同一本教材照本宣科,今天让学生画这个,明天让学生画那个,老师并不做出专门的评价,只要自己发现一个学生画得好就拿起来分享一下。这样低水平的绘画老师就很难完成绘画专业的教育任务,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还会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误导,真正的绘画教师,应当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启迪学生审美能力,而不是误人子弟。

2.4 学生基础弱

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缺失,初中教师仅注重相关技法的傳授,这使得高中的美术课程与学生兴趣不符合,其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从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很多学生对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使得课堂教学很难进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氛围不活跃,这让教师及学生都对美术教学失去信心。

2.5 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尽管中国现在推行综合性教育,但是不少学校仍然使用着落后的应试教育思想理念,对校方的管理不重视使得学校不能采购合格的教学设备,不少小学都不给学生发放画纸,在学校里上的艺术课,学生就自己拿上了作业本或者笔,在桌子上画画。没有专业的辅导,学生就自由发挥,尽管说教育艺术最讲究的就是思想自由,但是这也是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任何的理论,学生学到最后一点都没学会。

2.6 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的美术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采取的大部分都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配合主题、介绍作品、布置作业,以及检查作业。这种模式用几次还可以,但每天都用相同的方法,时间长了,难免让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而美术本身又注重于创造想象,所以如果教师都不起好带头作用,就无法说服学生积极地学习。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既需要先进的文艺作品来教化人,激励人,又需要先进的设计作品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改善人类的整体生存水平的同时改善人类的单一的生存模式。高中美术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要授课目的,因此欣赏课内容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就应该完成启蒙教育的神圣任务,提升美术课程的教育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方法,这也是应该去反思和探讨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3 高中美术课前准备

美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校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因为美术课是一个对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极高要求的课堂,对于绘画,一般理解无非是画画与创作,在中学绘画教学中,创作方面多以美术教师为主。为了绘制一张图,都必然要求有适当的用具,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要先把绘图工具用准备齐。而老师在课前及班后要做好的准备工作,除各种绘图用具之外,还应选择最适合于课程教学需要的参照物,这就对学生上课时能够完整而成功的完成任务十分关键。欣赏课的课前准备,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艺术教育过程中不能缺的一部分,身为美术老师,教学任务并不仅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欣赏好一幅画作,一个艺术品,而更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们自主的去认识审美概念,有选择性的接触新的审美观念。所以,在鉴赏艺术作品的选取非常关键,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鉴赏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与研究,根据本课的教育目的与主次,选取最符合课程需要又最有利于学生鉴赏研究的艺术品。

4 高中美术课堂的现状探析

当前,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与新一轮教育课程变革的双重要求下,中国高中美术教育流程和方式都急需改变,就实质而言,美术教学仍处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环境中,而美术教学仍未能受到各个教学主体的共同关注,而其中的客观主体也就是学校。其次,部分美术教师对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阶段定位比较模糊,无法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把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忽视了美术教育过程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任务、课程目标和教育目的层次定位也不清晰,无法真正将艺术教学讲“活”。

4.1 中学对美术老师的定位不清,教育过程也过于传统

高中教师在艺术教学的地位上并不高,这也就导致了高中对艺术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都模凌两可,更多的时候,是实行“一刀切”艺术教学的老办法,而无法进行因材施教,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也有不少。因此,如果学生不注意上课,老师也就敷衍上课,学生缺少上课时的积极性、学习动机也不明确,极大地降低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综合各种因素,都使得教师们对自身的艺术学科角色定位不清,从而无法全心全意倾注于艺术课堂上,也就无法建立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的艺术教学计划,也因此忽视了艺术课堂对高中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学生们一直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很难有突破口和创新点。

4.2 高中学生忽视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美术课堂教学并得不到高中生的关注,对高中生来说,自信从容的应对三年后的“高考”才是必须的。美术是一种宏大的概念,最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无外乎“审美”“造型艺术”等一系列的名称,并无法领悟美术对人生未来发展形成的深远影响,缺少美育教学的专门教学。就美术课堂教学对高校学生来说,就是舒缓学业压力的“场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除少数进入艺术学科专业并参与全国美术院校考核的高中学生之外,实施审美育人教学工作对大多数高中生并无根本性的意义,这也或许是高素质教学方向条件下,学校实施审美育人工作最大的难点。

5 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5.1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好艺术的基本力量所在,在教学变革的今天,老师所扮演的教学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在课堂上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学生的思路与想像空间,设想在美术课中老师干巴巴地讲授,学生听课时垂头丧气,缺少趣味行,美术教学成为了枯燥教学内容的复制。这样的艺术课堂,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趣味,反而只能让学生愈加厌学。所以,必须发挥美术课堂独特的吸引力,以生动而丰富的课程内容展示意识形态和教育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兴趣爱好和自主意志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而做到自主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老师要全面研究所教内容,力图找到重点,在其中透露出一些新鲜的意想不到的、超越学生主观期望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特别要处理好课本中的一些看上去就“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更加灵活的展示方式,给学生以意想不到的新奇体验,或设置思维荒漠,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恰当处理好上述教学内容,常常可以防止学生发生松驰、疲沓、厌学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手法再现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事件和具体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雅的审美感受,调动了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

5.2 创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美术教有在培养和完善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所产生的特殊意义。而在传统的绘画课程中,老师们总是采取以技术传授、以技巧练习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认为绘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必要的美术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这些错误的认知也严重影响着学生整体绘画能力的养成,所以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老师就应该改变教育观点。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进行美术教育的基本功能,同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开展美术作活动,使学生掌握美术体验、艺术欣赏和美学评价的基本能力。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让学生掌握艺术感受、艺术欣赏与艺术评论的基本能力。于是,要实现这一目的,老师们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转变教育观点。(1)实现教学从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彻底改变不平等的师生关系。(2)老师必须将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到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上了。(3)老师们更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重视知识点的总结,强调技能训练,实行讲解和训练结合,推崇“收集资源+读书鉴赏+研讨探究+经验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并强调以分组学习方法开展提问、主题、个案、情景的探究。

5.3 要创造民主、公正、宽容的学习气氛,重视学生见解

美国心理健康系主任托兰斯研究报告指出,学生缺少创造力常常由于老师无法理解支持,而隐藏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对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抑制作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说家与倡导者、著名心灵疗法家罗杰斯也指出,心灵的安全和自由才是人类创造的基础要求。美术文学作品的鉴赏并不同于做数学化考题,有一种既定的正确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艺术文学作品的鉴赏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之上的与美术作品的信息互动。从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审美定向上产生了差别,文化经历等个人原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忧郁时每个人都会享受到它的忧伤,而快乐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享受到它的笑容, 但究竞是笑容还是忧伤呢?答案就在你心中。不过,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并没有既定的准则,艺术老师们应该关注、保护、支持学习者的一切观点,哪怕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但也必须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来自心中的观念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方面理解艺术作品、并提供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主张,其结果正确与否并不关鍵, 最关键的是学生们积极探索,并勇于实现的过程,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求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进而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事实也证明了,老师们应当敢于舍弃权威、命令者的角色,必须尊重学生的性格和权利,从而解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让学生们获得了自由自在的发展。

5.4 要因材施教

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绘画老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既要保证全面的教育,也要关注到学员个人的素质差异,然后再差别处理.所以,教学方法和授课的方法都要考虑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状况进行细分,对各个阶段的学员各自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在重点指导的时候提高了针对性,增加了练习分量,对基础较差的,则进行了侧重指导,针对绘画中易产生问题的地方着重注意,并适时查找问题加以改善,力图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5.5 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能乐学而不厌学

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性格吸引、力打动学员,关怀与保护学生,让自身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友,进而让学生更亲近美术,尤其要调动学生个人情绪,例如:个人需要、动机、目标、心态等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好奇和探索求知欲。新课标规定的美术学习需要分成“鉴赏评价”、“造型艺术表演”“产品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大教学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解决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后,从学员的经历来看,教学方式已经从被动的接受教学方式逐渐变为了探究性教学、主动性学习。

6 结语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审美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的抉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中三年时期的审美观培养以及艺术创作方面的教学对老师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试。身为一个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扬长避短,为艺术教育创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姿多彩的课堂环境,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不管在美术,德育还是智育等方面,都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明磊.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9,(3).70-71.

[2] 李莹.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讨[J].美术文献.2019,(10).107-108.

[3] 周禹彤.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9,(23).193.

[4] 牛德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9,(7).51-52.

[5] 孙国荣.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8).206.

[6] 李园.探析如何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J].中外交流.2020,(28).234-235.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云模型及其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