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路径探析

2022-04-12 00:07刘楠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振兴

刘楠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乡村绿色发展存在着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滞后、乡村绿色发展制度尚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乡村绿色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倡导乡村居民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办形式多样的乡村绿色产业、建立健全的乡村绿色发展机制,从而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1-0007-03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城乡发展不平衡,而发展不充分则是指农村发展不充分。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做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力求解决“三农”问题。而乡村的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乡村要振兴,就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新时代下,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再是渴望温饱和生存,而是转变为渴望环保和绿色生态,十九大报告中也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绘制一幅山清水秀、绿色生态的美丽画卷。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的现实问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不可忽视,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严重阻碍乡村振兴的步伐。主要有四个方面: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滞后、乡村绿色发展的制度尚不健全。

(一)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乡村的绿色发展提供了自然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但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乡村的生态环境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距美丽乡村还尚远,一些环境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的总体情况并未根本改善。第一,乡村环境污染仍然严重。乡村农作物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不仅严重污染了土壤,还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加之乡村工厂废水排放不合格,严重威胁了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加之大量的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理,随处乱扔,长期与土壤融合,造成了乡村土壤利用率的降低。还有乡村的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不仅气味难闻,还滋生了许多细菌遍布于空气中。第二,乡村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乡村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发土地资源,甚至侵占草原及湿地,使得土地质量严重退化,濒危物种的增多也使得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第三,乡村资源浪费较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为谋生进城务工,造成乡村大量耕地无人种植,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抛荒。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大多农民认为秸秆耕作物等资源毫无用处,使其未得到充分利用,焚烧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这类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缺失

马克思曾说,群众只要掌握了理论就能使之转化成为物质的力量。因此,只有广大农民真正明白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为什么乡村要绿色发展、如何绿色发展,才能身体力行的践行绿色发展,自觉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但是,目前乡村的广大人民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绿色发展理念体系,对于这一理念一知半解,践行这一理念更是无从谈起。首先,基层干部是上级领导与乡村农民的中间人,他们往往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但由于他们绿色发展理念的缺失,上传下达不到位,导致在执行绿色发展规划工作时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乡村的绿色发展陷入了管理不力、杂乱无章的窘迫之境。甚至有些地方的基层政府在处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矛盾时,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其次,农民绿色发展理念淡薄。由于大部分乡村地处偏远,加之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于乡村环境的认知不足,环保知识薄弱,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更是缺失,甚至有一些农民认为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是党和政府应该负责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关。正是因为村民们绿色发展理念的缺失导致乡村绿色发展的成效并不显著。可见,乡村绿色发展理念能否深入人心转换成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乡村绿色发展的成败息息相关。

(三)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滞后

乡村利用资源及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是乡村绿色发展的根本。但是,目前乡村绿色产业布局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大多乡村仍以农业这一产业类型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并且乡村的农业发展大多依靠人力,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以满足温饱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余产业发展十分滞后,并未形成农、林、牧等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其次,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方式的变革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的变革。而乡村普遍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许多乡村不懂合理配置资源,过度开发土地资源,毫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还使生产周边环境受到污染,严重阻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明显滞后。最后,乡村绿色产业的开发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是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仍旧是以人工劳动力为主,科技创新产品运用较少,造成了农业产量低下的现状,绿色产业发展对于科技创新成果的强烈需求与创新能力并不匹配,且农民掌握科技产品的能力也有所欠缺,使得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滞后。

(四)乡村绿色发展制度不健全

乡村绿色发展制度对乡村的绿色发展能起到积极的规范作用,但目前乡村整体的绿色发展制度尚不健全。首先,鄉村绿色发展立法不完善。虽然十九大报告中从国家政策角度阐述了乡村绿色发展,中央文件也出台了关于乡村绿色发展的制度,但是文件中提及的制度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商榷,我国还是缺乏一部关于乡村绿色发展的整体性法律,或是专门针对乡村绿色生产及生活的法律法规,例如乡村的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处理等等的规章制度,还包括在产业发展、农业资源利用、绿色金融方面的相关制度的欠缺使得乡村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绿色发展。其次,乡村绿色发展制度执行力低下。从执法角度来说,乡村的执法机构对于有限的法律的执行力度较低,执行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制度条例,由于执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评价,更是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最后,乡村绿色补偿机制有待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激励和补偿机制的欠缺使得无法对乡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引导,对于一些治理成本高的方式的补偿力度较小,这是都影响着乡村绿色发展的效果。731BBF45-339F-422C-96A8-F86B6A736355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只有着力解决乡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恢复乡村的绿水青山,才能使其发挥其优良的生态功能,变成“金山银山”。因此,必须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改变乡村发展的老路,毫不动摇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得绿水青山变为我们宝贵的金山银山。其次,加快环境治理的步伐。集中整治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及化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改革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对于乡村的耕地土壤要实施有效的防护,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及各种牲畜粪便,防止土壤污染的恶化;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得乡村居民自觉及时清理河湖垃圾,防止垃圾污染水资源,并形成妥善处理垃圾的配套设施。最后,倡导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推进资源利用的绿色化。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节约有着重大意义,必须倡导广大农民践行绿色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积极推进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从而促进乡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倡导乡村居民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乡村的广大居民是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乡村地区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十分必要,且需要培养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绿色生活习惯,从而发挥其强大的主体性作用。首先,通过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使乡村居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真正明白绿色发展的意义和方式,发挥其带头模范作用,从而更好地动员村民,并采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传递给他们绿色发展的理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共同保护乡村的绿色生态。还可设置奖惩形式来鼓励村民绿色生活。例如,有些乡村利用“垃圾银行”,以奖励的方式来激励人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所谓“垃圾银行”,是一种按照银行储蓄的模式引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的新方法,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绿色的生活方式获得“垃圾银行”的奖励,可极大地激发广大村民的环保热情,纷纷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里。可见,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对于为乡村绿色发展作出贡献自的人给予一定奖励,使他们在乡村生态的保护中真正地获益,发挥部分人的模范作用,从而呼吁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生活的队伍中来,共同为乡村的绿色发展而努力。

(三)开办形式多样的乡村绿色产业

要实现乡村的绿色发展,绿色产业的兴旺是关键所在。首先,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广大乡村的根本产业,农业的绿色发展可以引领乡村其他产业的生态化发展。因此,必须要用绿色的生产理念引领农业的良性发展,建立绿色化的农业生产链,重点以先进技术培育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并利用网络扩展绿色农产品的销路,在着力改善农业生产现状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其次,加快乡村工业绿色化转型的步伐。乡村工业的高污染高消耗阻碍了乡村的绿色发展,而工业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最终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全貌。因此,我们必須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引进科学的、耗能少的、效率高的新型工业设备,利用先进技术构建环保经济的生产链条,加快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最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的环保与静谧,这就给乡村发展观光旅游业等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这不仅为乡村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还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使得绿色乡村生态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建立健全乡村绿色发展机制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乡村的绿色发展若是没有健全制度的规范,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恒久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最严格的制度及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乡村绿色发展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为乡村的绿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首先,完善乡村绿色发展的系统性制度。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对于具体地域及其具体实行原则仍缺乏细节上的规范,难以针对乡村具体的绿色发展问题做出适当的规定。因此,需要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实用性及适用性,从而形成完备的地方法律。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乡村绿色补偿制度。公平公正的补偿标准是绿色补偿制度的基础,还要关注补偿领域的扩大,使乡村的绿色农业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村民都享受到补偿机制的益处。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机制。乡村基层的政府干部是乡村绿色发展的第一负责人,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标准及奖惩方法,才能科学有效地对乡村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及监督制约,以免干部在上传下达、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出现敷衍应付的工作作风,确保乡村绿色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但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个别乡村的实际困难,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不可一概而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道路是乡村实现绿色生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谭丽萍,徐小黎.重视绿色生态确保乡村振兴[J].国土资源情报,2019,(5).

[4]  段艳丰.新时代中国乡村绿色发展道路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0,(3).

[5]  周觅,徐芳.绿色发展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J].农家参谋,2019,(8).

[6]  臧继英.绿色发展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

[7]  张宇,朱立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责任编辑 毛 羽]731BBF45-339F-422C-96A8-F86B6A736355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