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助推乡村振兴

2022-04-12 01:31韩晓菲王志凯邓琳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韩晓菲 王志凯 邓琳琳

摘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其中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世界优秀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此,明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挖掘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1-0016-03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并创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丰富的革命精神。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早在革命年代,我们党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大本营的所在地就在农村,如今农村农业强不强、环境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等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挖掘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

一、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的灵魂就是文化振兴,文化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而红色文化因其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革命精神的积淀,是流淌在中国人民血液里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因而红色文化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基层群众的奋斗精神、奋斗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民族认同感激发出来,从而广泛汇聚起基层群众对实现乡村振兴的共识以及付诸行动的自觉性与群众合力,使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源泉和雄浑力量。

红色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乡村振兴需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利用红色文化自身优势,释放对外经济的独特吸引力,创造性地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让红色文化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使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从而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增加经济效益,助力精准扶贫

红色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并开发红色文化,有助于其转化为地方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本,增加其对外的经济吸引力和文化感染力,继而为当地创收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打造系统的红色文化产业,使贫困地区拥有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助力脱贫,提高经济收入。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主要指的是以我党在革命时期和战争时期形成的标志性建筑或纪念地为载体,组织旅游者对其进行学习缅怀,并在此过程中传达其中承载的优秀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人物事迹等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就是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经济功能,对当地的人员就业以及产业转型等形成正向的拉动作用,助力精准扶贫[1]。如江西赣州以红色文化为依托,整合当地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旅游的顶层设计,充分完善了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使当地红色旅游品牌出彩。疫情期间更是推出全年“致敬白衣战士”的优惠活动,让人觉得有想法有温度,从而备受游客青睐;广西壮族自治区充分发展旅游扶贫,运用多种手段改造乡村,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旅游产业,不仅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也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使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发掘文化内涵,助推文化振兴

国家的兴盛和民族的富强离不开文化的强大,文化是人民精神家园和民族灵魂的归宿。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来说,离不开乡村这个物质载体,它积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和深刻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强乡村人民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2]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必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能够最大程度地使当地村民增进对家乡革命传统的了解,极大激发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通过设立文化节、文化艺术表演等形式,将家乡的红色文化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打造极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本地的乡村文化振兴。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教育资源落后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3],既有的乡村基础设施大部分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的,因而在规模与建设水平等方面较受限制,并未很好地適用村民所需,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略显不足。但当挖掘出红色文化中丰富的旅游资源时,就可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的方式,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商机和经济刺激。如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建立旅游专项贷款、建立旅游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收社会资金以参与乡村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多方资源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如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就是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经济效益创收和传扬红色文化的良性互动,成为远近文明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基地。

三、依托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拓展红色产业链

1.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归根结底就是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对其进行科学的历史解读和创造性的内容拓展。那么,就要系统掌握红色文化的历史根源与文化根基,利用其自身特点进行旅游产品的研发、旅游路线的规划、品牌形象的打造[4],从根入手,基于现实情况进行创新发展,才能被大众认可和接受,绝不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歪曲解读红色文化。要以革命人物故居、革命遗物与遗迹为物质载体,设计制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红色创意产品,丰富拓展红色文化产品,积极建设红色文化高地,提升完善红色文化产业链。在此过程中,还要大力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红色文化与党内文化密切相关,党建队伍的强大可以对当地红色产业的发展发挥正向作用。通过党组织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产业的结合,为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特色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当地特色产业。31D1DFB3-3A81-4CBA-9E63-CDAC813A31EC

2.要强化内涵挖掘。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关键就在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基因的激活,只有讲好革命的故事、传达好革命人物的先进精神,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教育在当地村民中间保持深刻记忆,让红色基因传承下来,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熠熠生辉。如延安红色文化内涵深厚,当地就通过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并与延安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了使游客能够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如让他们参加延安座谈会等活动,营造红色氛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当地的剪纸、民歌、穿红军衣服拍照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设立文化节、主题研学活动,让旅游不再局限于听与看。这种基于红色文化内涵的景点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

3.要注重产业联动。红色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部分,要注重与其他乡村产业的联合发展,重视整体统筹推进,鼓励农民以林权、土地、资金、技术、劳动、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还可吸收外部资金,对红色旅游项目进行重点开发,大力打造红色旅游知名品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群众随着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增收致富。

(二)培养红色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红色文化要想真正传播出去,发扬它的教化作用与价值功能,离不开红色文化人才的努力。在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与宣扬传播上,红色人才是主力军和践行者,红色人才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所以培育一批专业素质精湛、精神追求高尚、文笔口才能力俱佳的人才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基金和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大力支持,为培育红色文化人才提供最根本的保障,让人才的培养在良好的氛围下成长[5]。政府要提供相应的平台和配套设施,让红色文化人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地致力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当地村民对宣传红色文化的热情。要重点支持村民去传承文化的创新,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村民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刺激村民对红色文化保有激情和活力,为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三)重视创新载体,搞活红色文化

如今青年群体也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受众,但传统的红色文化可能无法很好地吸引他们的眼球和兴趣,因而创新红色载体就必须得到重视。首先,红色文化的传扬要立足新时代,要与当下的时代特点相结合,通过构建新型的红色文化平台,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化、智能化、立体化、人性化,让红色文化在群众心里活起来,渗透在日常生活的點点滴滴,为乡村振兴描绘最美底色。其次,可以制作一些创意性的文化产品,发展红色创意产业。比如以卡通形象为创意点,将饱受历史沧桑的革命遗址、革命人物的遗物做成卡通纪念品,不仅可以出售给实地旅游的游客,也可以利用网络向外出售,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实地+互联网”的产业模式,保证乡村经济多元稳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让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用好红色基因,聚力乡村振兴

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不能“一刀切”。红色故事的受众对象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地向外传递,应该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载体模式,结合信息化手段,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呈现红色传统新风尚,焕发红色故事新风采。这样的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和群众,才能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更有主人翁意识和姿态,为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其次,要保护好红色文物。红色文物是联系红色文化的信息纽带和记忆符号,是承载红色文化的载体和物质实体,具有很好的教化价值和文化价值。因而必须将红色文物的保护落到实处,不能单单重视红色文物的经济利益,也要珍视它的宝贵价值。部分地区因为只看重经济利益,过度开发红色文物,对红色文物的价值性、神圣性严重损害,没有长远的眼光,也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对红色文物的保护需要政府、市场、乡村基层群众的共同努力,要让更多的力量加入红色文物保护的活动中来。

(五)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双管齐下

红色旅游业要想发展好,就必须具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与良好的旅游软环境。当基础设施规模与建设水平都发达的时候,才能承载更多的游客资源,才能满足游客的现实需求。一方面,政府可以向国家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从国家层面获得发展红色旅游的支撑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以红色文化为依据,对外融资,争取社会多方渠道资金以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景区旅游接待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健全旅游市场的监管机制,为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跨界资源,指的是将红色旅游业与当地的其他各类产业资源实行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旅游资源,还有助于产业联动,探索出新型的旅游模式,以点带面,以一带多,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总之,要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将其规划到乡村振兴这一整体战略中去,运用现代思维和科技手段,投入专业的人力资源,使红色文化的产业体系更加具有亮点和竞争力,能够在众多资源中脱颖而出,真正地发挥出它自身的价值。让红色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上,不仅可以发挥凝人心、扬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还能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稳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好的文化的内涵挖掘,是可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巩固和创新文化的内涵,两者可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卜红双,王太明.精准扶贫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实践路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5-42.

[2]  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05-23(01).

[3]  王太明.新型贫困的主要类型、成因及治理对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10-17.

[4]  余洪,王太明.益阳市文化生态园产业集群发展体系研究[J].城市学刊,2019,(1):77-80.

[5]  卜红双,王太明.扶贫工作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困境、成因及路径——以精准扶贫为视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7-104.

[责任编辑 毛 羽]31D1DFB3-3A81-4CBA-9E63-CDAC813A31EC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