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

2022-04-13 19:51尹正平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尹正平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迷茫,而作为家长应当在这一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与关爱、正确的引导与支持,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14岁的玲玲(化名)是一名刚刚步入初二的中学生。以前的玲玲是一个听话懂事、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她在家体贴父母,在校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一上初二,刚刚步入青春期的玲玲就像变了一个人。曾经开朗的她放学后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面对父母和老师的关心也总是报以冷漠和不耐烦的态度。而且,玲玲变得越来越爱臭美——今天剪刘海、明天偷偷涂指甲……她花在打扮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越来越少。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就是稍微提醒一下,玲玲都会大发脾气,这让父母敢怒不敢言……

其实,玲玲并不是“变坏了”,而是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既美好又痛苦,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褪去了稚嫩的羽翼,正逐步走向成年。然而,在成长的同时,各种心理问题又让他们苦不堪言,骄傲、敏感、自卑、易怒、攀比、叛逆……多种不确定的情绪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们那颗还很稚嫩的心,让他们感受到痛苦,但心中的压力却不知道该向谁去诉说,因生理、心理快速成长而导致的许多无名“火气”不知道往哪里发泄。

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家长应当及时了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像朋友一樣和孩子沟通,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孩子的青春期保驾护航。

关注成长变化,探究内心世界

青春期会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留下成长的“痕迹”,只不过有些孩子表现明显,有些孩子表现不明显。有的孩子步入青春期会一下子变得开朗活泼,甚至有些“多动”,而有的孩子则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流。青春期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在这个阶段更应当留意孩子的变化,除了关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更应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

许言(化名)是一个内向的女孩,说话轻声细语,遇见陌生人时总喜欢低头,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不善言语但很听话的乖孩子。可是,上了初中后的许言变得更加沉默了。

刚开始,父母没有在意,只当是孩子刚上初中不习惯,心理压力大,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因此也就没有过多关注女儿的变化,更没有及时与孩子交流沟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言的状态越来越差了,她开始封闭自己,回到家之后不愿意和父母多说一句话,连父母主动跟她说话也不愿意回应。学校老师给许言的父母打来电话,说许言在学校里没有朋友,平时在校总给人一种“退缩”的感觉,每次班级合照,许言都尽量把头压低,并且不愿意和老师、同学有眼神交流。许言的母亲也在许言的手机里发现了很多类似“不想去学校”的文字,并且有时会听见许言半夜里偷偷哭泣。

父母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他们着急忙慌地把许言叫到跟前,耐心询问,许言一开始不想开口,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我不想去学校……”父母见她这样,便给许言请了一周的假。在这一周里,父母没有急于逼迫许言袒露心扉,而是予以陪伴,并表示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愿意给予女儿理解和帮助。在父母的耐心引导下,许言终于说出了“实情”,然而这其中的原因,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原来,许言不愿意上学是因为自带的餐具。学校要求午饭在校就餐的学生自带餐具,许言的母亲随手找了个印有“津工超市”字样的黄色布袋子以及一套不锈钢碗筷,而别的同学带的都是印有卡通图案的便当专用包和漂亮时尚的碗筷。这套“格格不入”的餐具让许言觉得非常丢人,甚至还被男生嘲笑。许言为此非常自卑,一度产生了拒绝上学的想法。

听完许言的解释,父母简直是“哭笑不得”,甚至对女儿的这种想法感到匪夷所思。的确,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这样一件小事至于吗?其实,敏感是青春期的一种表现,此时的少男少女骄傲又自卑,很多在大人看来无伤大雅的事情却会深深刺痛他们的心灵。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非常在意,另一方面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结。

其实,如果许言的父母能够早一些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许言就不会在痛苦中挣扎这么久了。

切忌监控“成长”,让孩子合理试错

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青春期时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依然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小孩看待。家长们会认为,十三四岁的孩子知道些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应当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在保护孩子成长的同时,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拥有“做错事”的权力。

上学期,我们学校发生了一起“私奔”事件。两个学生彼此有了好感,男生给女生写了一张纸条:“你像星星一样耀眼。”不料,这张纸条被女孩的母亲看见了,母亲担心女儿因早恋影响学习,于是逼迫女儿删除了与男孩的所有联系方式,还专门来到学校,要求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在学校里“监督”二人,甚至要求“不能让两人说一句话”。

两个孩子急了,私下商量了一番就决定学电视剧里“私奔”。大冬天晚上十点多,俩人分别从家里偷偷溜了出来。两家大人发现孩子不见了,都快急疯了,又是报警又是给班主任打电话,折腾到凌晨一点,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俩人正坐在学校门口的麦当劳里“大眼瞪小眼”。

两个孩子看见大人后,都作出了“宁死不屈、永不分离”的态势。无计可施的男孩妈妈一看这情形,便提出了一个办法:“不如让这两个孩子做同桌。”于是,双方家长和孩子商定允许他们在不出格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两个孩子做一个月的同桌。

两个孩子一开始欢天喜地,可还不到一个月就已经“相看两厌”了,最后是女生主动找到老师要求换座位,女生说:“我真是太烦他了。”

男孩妈妈的做法是聪明的,不是强硬反对,强制分开,加重两个孩子的叛逆情绪,而是选择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去认识错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不相信大人口中的道理,宁可自己去尝试、去犯错,经过自己的尝试最终得出结论。因此,很多时候,家长不妨适当放手,让孩子合理试错,只有这样,孩子得到的“教训”才是最深刻的。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普遍迷茫,而作为家长应当在这一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宽容与关爱、正确的引导与支持,让孩子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作者系甘肃省临夏县坡头初级中学教师)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