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聚焦核心素养

2022-04-13 19:51白玲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核心

白玲

思想道德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它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智力和心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以衍生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行为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育的持续发展,核心素养迅速成为教学热词,它有着非常强的教学导向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如何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课程新改革持续发展的具体化表现。教授道德与法治,要从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逐渐转移到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意义重大。不过就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轻视了综合素养的培育,偏重于知识传输以及学习成绩要求的情况,教学设计存在问题,这影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宽度,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概念以及意义进行简单说明,其次对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培养现状探索更精细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三点分析能对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帮助。

一、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的焦点从知识的教育转向了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健全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学的质量,核心素养培养应运而生。并且自从多省教科书合并以来,《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愈发重视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在教材中广泛体现。

第一,需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这是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需要明确的问题。基于此,教育部发表了具体展开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相关问题的文件,也就“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即“三点一心”,“一心”指的以人为本为中心;所谓“三点”,指的就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

第二,需要分析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学生更加健康积极地生活。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注意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生态度,使学生能够塑造终身学习的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变化。而核心素养有着较强导向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任务下,将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将理论结合实践展开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焦点,实现教学的创新与升级。

二、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大多数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从教育教学素材的角度出发,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切身进行生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本质上进行真正的学习。小学教育阶段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单单是一门理论性教学科目,其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学生平时学习的其他科目都有着较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授课时,应当结合学科的主题,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覆盖面积的最大化。但一些教师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轻视了综合素养的培育,偏重于知识传输以及学习成绩要求,一味地给学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却未能抓住教学重点,未能聚焦核心素养,教学中没有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没有结合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自然也存在问题。

(二)教育方法有待更新

和其他教育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不同的是,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更侧重于宏观的感悟和微观的举例,不会强调学理性内容。如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宏观角度下教师会指导学生对国家、社会、美好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觀角度下教师会通过英雄、模范的实际事迹让学生在意识层面受到感悟和熏陶。因此,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共同作用,小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传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都会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意识的浅层和深层都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萌芽,而这些萌芽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内容上发挥深层次的改变。现代社会小学生有很多渠道学习,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获取知识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说小学生越来越成熟。教师需要更新知识储备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迎合早熟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如很多学生不喜欢太过刻板的教学,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使课堂气氛较为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方法跟不上,影响教学效果。

三、聚焦核心素养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围绕核心素养内容,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具有实用、全面、开放的特点,与小学生成长的培养密切相关。聚焦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方向,即形成人生正确的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在不断努力完成目标的同时学习更好的东西,并从基本的内容入手,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要经常参与公共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发展。基于此,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内容,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的内容时,教师谨记“三点一心”教学导向:“一心”要引导学生认识“好习惯的价值”,好习惯对自己成长的帮助;“三点”中则要从好习惯延伸到健康生活、道德品质以及法制观念中,拓展教学宽度,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确立“好习惯就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好习惯就是在促进道德品质的养成、好习惯就是在社会范围内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概念。

(二)结合生活实践,加强教学活动交流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无聊,基于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学习材料,结合生活实践,加强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在避免课堂教学变得无聊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8课“安全记心上”的内容时,可以从我们周围的交通事故、火灾、地震、溺水入手,作为小学生认识危险、提高安全意识、获得安全预防能力的指导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扮演“我是一名交通警察”和“我是消防员”等角色感染学生的思想,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适当与社会环境接触。同时,在进行小组交流和合作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我喜欢的人民英雄”,拓展学生对社会岗位的认识,从小培养学生成为人民英雄的信念,满足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

(三)立足情感教育,塑造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所推动的教育中,转变思维方式,立足情感教育,塑造教学情境,往往更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时很难在一整节课中都时时刻刻保持高度思考的状态,有时候还会出现思想抛锚的情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想办法让学生的目光牢牢吸引在课堂上,这是一个关键点。对此,采用情境教学这种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会感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时也会更加积极。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个内容时,父母的爱是教师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不是单纯的认知问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和价值观的问题。单调的文字说明是粗糙的,而情感教育则是深入的,教师要立足情感教育,塑造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养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不仅仅是看文章、不仅仅是喊口号,需要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伴随学生成长过程的整个始终。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分享了解父母的例子,提高学生独立表达和发现生活细节的能力,并在其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打破基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观念,将健康成长的理念作为积极教育的目标,实现有效的教学。

(四)多媒体教育,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以直观生动形象地呈现某一场景,加上背景音乐的煽情催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绪,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加强思考和理解,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也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所以对多媒体的应用是一个必然选择。例如,在《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水资源污染、臭水随地排放污染土壤的画面,将学生心中的美被打破,使学生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必然会让学生提升认识。再例如,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的教学中,同样利用多媒体设施还原历史前景,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深度,学生才能更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艰苦抗战历程。在教学结束之后,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复习类的微课视频,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整合起来,发放给学生,便于他们复习。学生则可在这些视频的辅助下,更好地深化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保证复习落实到位。另外,教材虽然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但是毕竟篇幅有限,所以很多内容无法完全呈现给学生,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类的为课视频教材,有效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接触更多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对这一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如《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可以给学生拓展党史视频,让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更多的了解。

(五)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单调说教是枯燥的,而与说教相对应的是实践教学,教师可创设教学活动,比如表演活动、探究活动、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表演活动

如展开“公交车让座矛盾”的情景剧表演、展开“城管驱逐小商贩”的辩论赛、组织一场“我为家庭做家务”的回馈家庭活动、带领学生参加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核心素养培养更完善。

2.探究活动

探究式的活动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鼓励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自主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变得更为积极。比如,在《父母多爱我》这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中,先说一说说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再探究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借此可以让学生更理解父母。随后,让学生完成教材上亲情树的记录。之后可以给学生播放暴走妈妈视频,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借助这样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父母的爱是博大无私的。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分析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因为一般来说,父亲的爱总是沉静的,也正是因此,有很多学生对父爱是不理解的,在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探究式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思维能力的锻炼机会,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

3.实践活动

学贵有疑,学贵有思。教育最关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在这种活动中,强调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凸显。比如,在四年级上册《低碳生活每一天》这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数据,如2018年和2020年的7月最高气温表,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知识窗里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知道了什么。随后提出实践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全球变暖?冬天越来越暖和了,谁还有这样的体验?高温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影响?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从数据中了解全球变暖这一趋势,并且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知全球变暖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影响。之后再设计一个开放性实践任务:请分析让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这样层层深入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强化对自己综合能力的锻炼,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四、结语

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不仅是理解教材名称的含义,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整个教学进行创新,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当下,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不斷锻炼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是发展基本教育的主要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制定对小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目标,更新教育方法,鼓励小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开辟适应社会的道路。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