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父母陪伴缺失对低年级小学生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2022-04-13 01:59顾孙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胡行为习惯陪伴

顾孙芳

当今,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常常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欠缺的陪伴时间、无效的陪伴方式、错误的陪伴观念,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呢?笔者以身边一个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社会现状下,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陪伴问题亟需重视。家庭教育最佳的时间是12岁之前,物质上的保障远没有心理上的陪伴来的重要。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陪伴又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陪伴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据调查,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厂里上班,一上就是12个小时,时常没有办法陪伴孩子,更不要说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了。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观察下来,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性格倔强、叛逆,遇事不能坚持,缺乏毅力。处事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每次完成作业都是拖拖拉拉的,存在惰性心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正确的行为习惯也没有养成。

二、在校行为现状

这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叫小胡,每天放学后留到很晚都不能完成作业,惰性心理比较严重,爱拖拉。性格较固执,做任何事情都缺少积极性,也不爱动脑筋。正是因为这点,他在同伴关系上也处理得不是很好,时而会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多次和他沟通教育,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三、对现状的分析

综合所阅文献和研究可知:在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行为的所有因素中,家庭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于是笔者主要从他的父母陪伴教育现状切入,试图分析原因。

1.错误的陪伴观念

小胡的父母认为只要给了孩子充裕的生活条件,那就是对于孩子全部的爱了。殊不知,孩子在成长阶段最需要的不是丰厚的物质,而是来自于父母真诚的陪伴。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小胡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替代陪伴下”长大。父母一直缺席的家庭里,很大可能会有一个叛逆、外壳坚硬的孩子。爷爷奶奶对于孙子过分的爱,使他形成了内向偏执、做事不计后果的性格。爷爷奶奶虽然能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对于孩子的生活琐事都一手包办,不让孩子试着自己去做。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自理能力无法培養,导致他与同年龄段的孩子产生差异。爷爷奶奶陈旧的思想观念等也会限制孩子的个性发展。爷爷奶奶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以及他们在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地位。

2.欠缺的陪伴时间

小胡今年十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在他两岁时就离了婚,他跟着爸爸和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平时都忙着上班,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据了解,基本上每星期三到四个小时,对于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而言,三到四小时是非常少的了。而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少之又少。小胡爸妈婚姻关系不和,少了母亲的陪伴,再加上他爸爸的工作经常都是日夜颠倒,孩子行为习惯上产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要知道,妈妈对孩子思想道德、良好习惯以及人格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他妈妈在和他爸爸离婚后也很少来探望孩子,更别说陪伴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了。

3.无效的陪伴方式

小胡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四个小时,而在这三四个小时里,他又是坐在孩子旁边,自己玩手机,让孩子自己做作业。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只是低质量的陪伴,相当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去了解孩子每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清楚孩子的内心感受。这样的陪伴是无效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行为的养成也是非常不利的。调查显示:父母主动询问孩子在外面发生的事情和内心感受的所占比例仅为15%;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53%的家长经常会以叫喊打骂的方式批评或惩罚孩子,只有16.79%的家长不会如此做,他们知道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因此,有效的陪伴应该是和孩子有沟通有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行为养成有积极作用。

四、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心理学上说,足够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孩子形成自尊心、自制力与社会技能的重要因素。缺少父母的陪伴会怎么样呢?

1.陪伴缺失阻碍行为养成

综合各项文献和研究,父母主导的家庭因素是影响孩子行为的关键因素。正所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诠释了父母对于孩子行为的重要作用。孩子的各个方面,如吃饭、运动和劳动等,都多多少少受到父母的影响。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作镜映,也就是说孩子是在父母的“镜映”中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调查表明,父母是否注意在孩子面前做表率和孩子能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正比。如果连陪伴都没有,更不要说有任何的表率作用了。如果家长喜欢玩手机,那么大部分的孩子也会和家长一样沉迷于电子设备。如果家长重视孩子学习,并在孩子学习时进行了有效陪伴,孩子的学习习惯一般都较好,作业质量也会较高。研究表明:马丹(2014)在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研究中指出,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适当的陪伴能够约束学生错误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够态度认真、专心地完成作业,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热情。而家长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增加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父母的陪伴与参与,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对于孩子生活和学习行为的养成都有深远的影响。

2.陪伴缺失影响人际交往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都是自然而然就学会的,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父母的陪伴以及与孩子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相信肯定有部分家长对孩子会采取一种命令式的语气,甚至是任意的打骂,这样不仅会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更会破坏亲子关系。这样的关系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尊重他,会让他产生一种不平等的心态,导致他与朋友之间相处时也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无法与别人和谐相处。小胡在生活中与同学之间便是这样的,一有矛盾便会和同学进行争辩,性格偏执,不愿接受别人的劝解。在父母没有意识做好表率的情况下,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因此,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尤为重要。AAB27C9B-372A-463D-873F-73948A0DBD64

五、实施对策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

1.家校合作,改正错误观念

在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笔者意识到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要对症下药。于是笔者先打电话给他的爸爸,通过分析孩子的情况,希望他能够在工作之余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毕竟现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父母的陪伴不可缺少。有了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一切。虽然他爸爸嘴上答应了,但从小胡奶奶那里了解到他还是忙于工作,和以前一样。可能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赚够了钱,保证孩子的生活富足,能够给他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够了,却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还是缺乏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观念。

转眼到了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讲座的主题就是“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这一次笔者深思熟虑了很久,还是决定一定要打电话给小胡的爸爸,诚恳地邀请他务必抽出时间来听这个讲座,一开始他考虑到工作,有些犹豫。笔者耐心劝导:“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充足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大人的陪伴。不是赚很多的钱供孩子上学、吃饭就足够了,现在的陪伴对于孩子以后的影响也会很大。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就来听一听吧。”小胡爸爸再三考虑后还是来了。在家长会上,笔者看到小胡爸爸在认真倾听。事后,他爸爸打来电话,说:“老师,谢谢你。听了专家的讲座,我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对于孩子,我们陪伴的确实是太少了,甚至连陪他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听到这话,笔者感到很欣慰,对他说:“是啊,我知道你们的苦衷。但孩子需要的陪伴其实很简单,有时候也许只是陪他吃吃饭,陪他看看书,陪他一起散散步。孩子现在是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不好好陪伴他,等他长大也许就不需要了。所以,也请你们抽点时间,最好爸爸妈妈可以轮流陪伴孩子,哪怕是一点时间也好,让孩子感受到你们是爱他的。”

小胡爸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说准备考虑换个工作,虽然可能待遇不会很好,但至少能多点时间陪伴孩子,也会让他妈妈每天抽点时间过来。笔者为他爸爸的这个决定感到高兴,至少他意识到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孩子需要他们的陪伴,而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

2.投入时间,建立亲密关系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当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了,孩子自然是愿意与你拉近关系的。小胡的性格让他不愿意敞开心扉,我就时常与他父母沟通,让他父母以朋友的身份去关心他,与他谈心,对他最近表现好的方面进行表扬,不足的地方指出来帮他纠正,让他感到有人是在关注他的,从而引导他如何养成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一段时间后,小胡主动地跑来,开心地说,现在爸爸晚上都会在家陪他吃饭,吃完饭和他一起散步,虽然有时候晚上会去加班,但大部分的时间还是陪着他,妈妈也会每天抽点时间过来,陪伴他做作业,他很开心。从他的眼神里我也可以看出他不再那么固执了。现在的他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以前不能完成的事,作业完成的速度也快了很多。相比之前,他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3.心灵陪伴,树立正确榜样

班杜拉认为幼儿行为形成社会学习的产物,而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他们擅长于对行为的模仿,特别是模仿和他比较亲近的人。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行为举止都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必须要有树立榜样的意识。在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让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正确的示范行为,知道良好行为的要求。比如当你无法控制情绪时,不要随意去骂孩子。当你无法达到孩子的要求时,不要轻易答应。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大声地呵斥他,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去训他。如果当你不小心做了这些事,那你会发现你正在伤害一个孩子,正在引导孩子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不要急着去批评他,应该是给他树立榜样,让他在情境中观察、感悟,从而习得榜样的行为,纠正其不良的行为。

在和小胡父母溝通后,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上的不足,知道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比给他更多的物质更重要。回去以后,他们做到了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处理问题时先学会冷静,学会先约束自己,再去约束孩子。而小胡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也会和同学们相处的越来越好。

六、研究反思

从小胡的故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证明,孩子只有感受到了父母的真心,才会付出自己的真心给父母。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孩子为什么从来不听你的管教?因为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从来没有陪伴过他。唯独只有足够温情的陪伴,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陪伴不仅是身体的陪伴,更应该是心灵的陪伴。这样的陪伴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接受你的教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育学家福泽谕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更是需要父母足够智慧的相伴。真正的教育是“观到”,而“观到”正是需要和孩子相处,孩子看到了感受到了,才能形成真正内化的观念。因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未必是说到就可以达到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天的实际相处,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的。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AAB27C9B-372A-463D-873F-73948A0DBD64

猜你喜欢
小胡行为习惯陪伴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陪伴”等十二则
深夜外卖
陪伴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文武双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